“孔夫子出国”与“圣诞老人来华”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4日21:50 人民网 |
网友:马国川 据媒体报道,韩国建立了孔子学院,近日举行隆重奠基典礼。这一文化现象,被媒体形象的称为“孔子出国”,并对此给以高度评价。有的人甚至认为还是中国儒家文化优秀,二十一世纪属于中国文化的世纪。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是随着圣诞节的来临,中国各地尤其是大城市,节日气氛越来越浓。有人在一派欢乐所气氛中感到忧心忡忡,认为这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宣称要抵制这些“洋玩意儿”。 笔者认为,“孔老夫子出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固然是好事,但由此乐观的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未免言之过早。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地认识,人们一直聚诉不已。改革之初,激进主义者占上风,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糟粕,有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应该学习五四文化先锋,全盘西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保守主义又开始占据主流,他们认为,中国文化有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能够挽救当代文化之弊,因此,应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中的极端观点就是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纪”,这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看似水火不容,但是他们的认识基础是一样的,即都认为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区别仅在于一方认为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绊脚石,另一方则认为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这种认识基础,都夸大了文化的作用,颠倒了经济发展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没有经济发展作为基础,文化就是无源之水,“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所以夸大“孔老夫子出国”的作用是一种文化自大狂的表现,也是一种不健康的文化心态。 根据“孔老夫子出国”,推论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世纪是站不住脚的,按照这个逻辑,耶酥早就走向世界,是否可以说现在是“基督教的世纪”?伊斯兰文化也在各国存在,是不是可以说现在是“阿拉伯的世纪”?所以“孔子出国”固然是好事,但以为是给人家送去了“法宝”,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妄言。 对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也应冷静对待。因为人们喜欢圣诞老人的形象,再加上经济条件的提高,把西方节日拿来庆祝一番,又有何不可?如果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侵蚀,就太敏感了。“孔子出国”外国为什么不认为是一种文化侵蚀呢?我们不要忘了现在是个全球化的世界,全球化进程早在马克思时代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也正是全球化的一个结果。坚船利炮送来的东西,我们当然应该排拒,但是作为一种正常的文化吸收,视为洪水猛兽,这是一种狭隘的文化本位主义,与孔子提倡的“礼尚往来”是相违背的。 总之,对“孔老夫子出国”,我们欢送;对“圣诞老人来华”,我们也双手欢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应该拥有一种宽阔的胸怀,敢于把一切有益的文化都吸收进来,不做面对新东西而张慌失措的“文化孱头”,也不做动辄老子天下第一的“爱国自大狂”,我们应保持一种健康的文化心态,才能正视文化现象,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的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