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浔,保护为了发展 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5日08:50 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陈智霞、陈云

  古镇南浔,以其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文化气度,正吸引长三角乃至海内外游客的眼球。南浔之魅,源自我们先辈一代接一代的经营与创造。他们借气候地理之宜,得水晶晶世界之灵性,育蚕缫丝,推陈晋技;而后又凭五口通商之先,经营湖丝,贸易海上,形成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为代表的南浔商帮群体,把南浔的繁荣推向极致。

  南浔之魅,更得益于这十多年来崇文尚教的当代南浔乡贤的悉心呵护。保老镇,拓新镇,修复小莲庄、嘉业堂……,正因为这桩桩件件的义举,使古镇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仍得以保有它那份原汁原味。跨进了21世纪的门槛,世人无不惊叹经济发达的南浔背后还藏着这么一件大宝贝。机遇再次摆在我们的面前,古镇为什么保护?如何来充分保护?能否更好地适度利用?保护与利用如何达到多赢共荣?南浔古镇的原真性、唯一性在哪里?——南浔已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它已不是一座一般意义上的水乡古镇,我们必须以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古镇,以更高的标准来直面这一个个崭新的课题。因为南浔古镇是南浔人的,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南浔古镇是前人留下的遗产,它既是今人的,也是属于我们子孙后代的。

  一、如何看待南浔古镇的保护问题

  什么是保护?保护不是不动,不是死守。几百年来,古镇的生活与文化一直是活生生延续着的,一如那贯镇而过涓涓不断的浔溪。概括地说,保护就是在不改变原状的前提下,对历史街区、古建筑、古河道进行整修,拆除违章搭建、疏散古镇人口、消除火灾隐患,提高老宅内居民生活质量,使古镇的风貌与文脉得以延续发展。国家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系阮仪三教授在《江南六镇》一书中说:“在城镇规划和古镇保护中,我们提出‘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发展旅游,振兴经济’的原则。在苏州古城保护的一次会上阮教授又说:“保护是为了人。对于古城镇、古村落、古建筑,保护是第一位的。保护的目的是要更好的利用起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里就有这一条。”

  在现代化过程中残酷地毁坏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欧洲人的发明。19世纪工业革命初期,热衷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和崇尚现代建筑,大批珍贵的古建筑和历史环境被无情地夺去了生命。然而,欧美国家醒悟得早,抢救得快,立法订规严加保护,其中精典之作是20世纪制定并公布的“三大宪章一个公约”,即《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华盛顿宪章》和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最终使古典欧美风情得以大量传承于世。南浔在近现代的进程中,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现在谈保护已是背水一战,势在必行。但保护和“不再破坏”并不是同一概念,保护必须是主动的、有所为的,维持现状能避免人为的破坏,但依然抵挡不住自然的风化侵蚀和社会生活的污染熏蒸带来的损坏。必须有整修,有疏导,有清理,有改善,其中也必须有人气——享受古镇风雅环境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居民其乐融融地在其间生活。

  按照国际上遗产保护惯例,保护是分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重点保护区,包括水系河埠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点。南浔古镇有各级文保单位、文保点三、四十处,其中国保单位两处,这在江南古镇中可谓独占鳌头。对这些文保单位,必须进行原状保护,对损毁的构件进行整修、“修旧如旧”,依法保护,开放展示,保护遗产的原真性、可读性。历古遗存的水系、驳岸及成片的古旧民居也应作为保护的重点,有条件的要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层是建设控制地带。对文物古迹外围的控制地带的街巷、民居,应在保护其建筑外立面原貌不变的前提下,允许住户(或通过开发者)对内部生活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满足古镇居民基本的现代生活需求。

  第三层是传统风貌协调区。允许建设与古镇格局、风貌相协调的仿古街区,或用于旅游商业服务或作民居住宅。南浔除了具有一般江南水镇的特征外,还有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儒商文化等的风貌体现,这是其他古镇无法比拟的。它的传统风貌协调区也将更多姿多彩而又不失有所本源,欧陆情调与江南古风的意外并处,南浔的魅力将更其引人入胜。

  在古城的改造整治中,传统风貌保护与现代生活需求的满足是一对矛盾,是长时间以来最为市民、专家学者所关注、也最具有争议的焦点。在小心翼翼的长时间尝试摸索中,苏州人渐渐找准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和谐兼得的路子。以它精致秀美的古城风貌韵味、舒适便利的现代人居环境,回答了它在历史遗存保护与实际生活需求满足上,在城市功能完善与城市美学追求上,在以人为本的发展框架和张扬城市个性与特质的改造原则上,所作的艰辛而卓有成效的探索。这是我们可以作为借鉴的范例。

  二、为什么要强调南浔古镇的保护

  从社会学角度说来,江南古镇是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类聚居地,在这里,人们以河流发展贸易,以舟楫进行往来,体现了长江下游发达的农耕社会形态;同时,又由于江南一带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历代达官贵人、文人骚客为之流连忘返,由此更加推动江南文化进步,风雅盛行。因此,江南水乡小镇是我国地域文化的典型,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目前江南水乡古镇存数不多,所以就更加弥足珍贵。而“南浔不仅仅是个文化古镇,”复旦大学法语系博士生导师朱静说,“它还是个从文化古镇中脱颖而出的中国现代城市的雏形。”“在中国大地上,象这样的一个兼具文化古镇和现代城市双重身份的城市不多见了,这是南浔的财富,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完整地保护南浔的原貌意义重大。”

  南浔的历史文化遗存质高量多,从文保单位的数量和价值来衡量,南浔是其他5个水乡古镇的累加之和。而这数据仅仅是针对目前尚存、保护完好的古迹而言的。南浔是园林之镇,童寯《江南园林志》说:“南宋以来,园林之胜,首推四州,即湖、杭、苏、扬,向以湖州、杭州为尤。然湖州园林,实萃于南浔,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皆为巨构,实江南所仅见。”清代最盛时大小花园有12座之多,密度冠于全国。而今,除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庭院保存较为完整外,颖园尚存,述园踪迹可寻,适园只剩下一座长生塔,宜园仅留遗址供人凭吊,面积20亩的庞家花园只存孤零零两口大池塘,昔日湖光山色尽相映的优美风光已是荡然无存。南浔是“江南大宅门”,宏屋巨宅,享有盛誉,但眼前残酷的现状是触目惊心,令人堪忧的。7000平方米的庞家大宅断壁残檐,破败不堪;被法国建筑家齐哈称作完全是法国土鲁兹式的、在中国小镇重现真是奇迹的西洋楼梁木崩坏,墙体开裂,大厦将倾;金绍成旧居大厅千孔百疮,“二进”灰飞烟灭,“三进”满目疮痍;张石铭旧居虽几经修缮,但6000平方米中仍有塌损面积300平方米。而门窗不全,楼面腐烂,木雕、石雕、砖雕破损、残缺的更是比比皆是。还有闻名遐迩,急需修缮的丝业会馆、广惠寺等等,等等。这些重量级的国宝如不马上修复,将一一消逝,永不复存。豪宅名园,将成为明日黄花。到时即使花了钱也未必能达到“整旧如旧”的效果。我们知道,老房子的主体离不开木材、砖瓦,要找到年代和外观相近的旧材料已不大可能,将新材料“做旧”虽然有一定效果,但绝不会有原汁原味,如新烧的砖瓦不但不会有岁月积淀的深沉,而且会泛白“浮碱”。至于用钢筋混凝土代替代再作外观处理,就更使老房子徒具外形而神韵全无了。那时我们有什么脸面去面对“文化名镇”这一称号?文化部部长孙家正6月30日在江苏苏州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血脉,这个血脉不能中断;文化遗产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这个基础不能削弱。”“这些遗产是我们和遥远的祖先沟通的唯一渠道,是人类灿烂历史中留下的稀世物证。”南浔是我们根之所系的古镇,南浔是人类历经上千年淘洗而留存的文明成果,如果我们不能继承和保护,就将愧对祖先,愧对子孙。保护南浔古镇,抢救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三、市场化运作:当今国际通行的遗产保护途径

  文保单位的修复、保护成本较之其它同等体量的保护项目要高很多倍,这就意味着南浔的古镇保护、开发需要投入数量更巨的资金。

  南浔古镇保护区现存传统建筑规模81016平方米,产权构成为国有占38.2%,集体占24.3%,私有占37.5%;建筑质量构成完好占22.9%,基本完好占51.6%,一般占5.9%,较差占19.6%。1998至2000年南浔古镇共投入2300万元用于古镇保护,2001年初,原旅游公司提出用3年时间,投入3亿资金,把南浔古镇恢复到清末民初的风貌,并于4月付诸行动,修复刘氏梯号、求恕里、广惠寺,改造南东西街,做了大量工作。尽管不少项目至今还是“半拉子”,但已耗资1亿多元。可就是这1亿多元的资金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国债800万元、银行借贷2750万元、民间欠款3000万元。现仍有20674平方米的传统建筑(即建筑质量为一般和较差的部分)需要修缮,占传统建筑面积的25.3%,所需资金1.5亿,另需维护经费0.5亿元,还有在“修旧如旧”、依法保护前提下所需要做的治理水系、清理古道、疏散人口、清脏治乱、绿化地面、净化环境等配套建设工程经费0.5亿元。因为古镇保护不仅仅是一个风景点,而是一个整体。古镇保护项目中的一笔一画都是对古镇美的保护甚至创造,如“三线地埋”清除城市“蜘蛛网”便是对城市天空的自觉净化,是对城市天际线的美学勾画,也是对古城“原生态”历史风貌的努力回归。而这一切离不开资金投入。要全面恢复南浔古镇保护区的历史风貌所需保护资金总量为2.5亿元以上。显然,依靠南浔自身的力量来保护古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古镇人口密度偏高,市政建设落后,生活条件低劣,违章搭建严重,再加上电器老化,消防通道缺失,一旦发生火灾,百姓遭殃,古镇灭顶。如1990年初百间楼景区长桥堍一幢典型民居焚烧殆尽,虽已重建,但终究不是原物,令人十分遗憾。更有金绍成旧居的失火毁灭。这些都是惨痛的教训。所以,古镇保护最迫切的措施是疏散人口,降低密度,拆除搭建,改造设施,这是政府的职责,百姓的祈盼,可以说古镇保护不是为保护而保护,也不仅是为旅游而保护,而是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政府急,百姓急,这是大家的事。保护的主体是全民。

  按照“三大宪章”的要求,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必须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真实性,是遗产的活力和生命。保证遗产主体的历史真实,“拆今护古”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承德避暑山庄、北京天坛、颐和园等景观狠下决心拆掉了大批与世界遗产要求不符的建筑。泰山为此10多年中花了5亿多元资金,但申报成功后,去年一年收入就达5亿多元。因此,我们应当早日善待原汁原味,精心呵护真古董。对风景区内违章毁容的建筑予以坚决拆除。卸下旧包袱,不添新包袱。完整性,要求遗产有一定的规模,整体保护较好,而不是被分割破坏后的残余。为此,我们要把“断线的珍珠”串起来,让南浔古镇永葆青春,用“文脉”串起生活之便城市之美,使它支离破碎的容颜尽可能恢复古典美貌。规范性,就是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市民素质的高档化。为了明天的腾飞,今天的南浔人要保持强烈的历史荣誉感和现实责任感,必须付出一些牺牲,我们辛苦播下的种子来年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疏散人口、降低密度,整修文物古迹,改善一般民居的生活水准,这一系列举措离不开资金投入。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公共财政体系正在逐步确立。公共财政的有限财力只能用在主要文物古迹、水系河岸的整修等公益性建设上。除了少量社会各界的捐助,大量的投资只能靠市场化运作,这是当今国际国内通行的遗产保护途径。周边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可以让我们借鉴。如乌镇的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坚持市场运作,构建起政府引导机制和项目化投资机制,由12家经济实力较强的单位组成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筹资入股和银行借贷等方式进行项目开发,同时建立起市场化营销机制。从开放到名声鹊起,乌镇仅用了一年左右时间,便取得了一般景区5一10年的经营成绩。

  引进国内企业的巨额资金,及早使古镇的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取得地方和企业共同获利的双赢局面,这是已被证实的一种最佳方案。最近上海市政府与美国洛克菲乐集团合作,联合打造上海外滩,这又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引进上海博大公司对南浔古镇保护解决了资金问题、专业人才问题、综合整治和整体保护规划等问题。新的旅游公司对南浔古镇保护旅游开发,首先坚持的是“保护第一、适度开发”的原则。目前,除了规划建设的七大主体工程外,还实施“五点一线六项完善”配套工程:对东南街主、南西街、东大街和百间楼进行全面的改造中,进行沿街立面整修、地面石板铺设和三线下埋。对沿景区的厕所合理布局,全面改造和新建;区水系对绿化进行规划;沿景区水系重新规划灯光工程,形成夜景灯光景观;建设背景音乐;修缮沿线堤岸,打造水路风景线;整修剧院,充分发挥剧院功能,开演各种曲艺、戏剧,丰富南浔百姓的文化生活;修复广惠寺,增强古镇文化氛围;整合丝业会馆,使之成为蚕丝博物馆;改造味精厂,设想成为古镇北部景区(张静江故居、百间楼、东大街)旅游、居民公共停车场和配套服务设施;改造皮件厂,设想引进“国际金融报-第六城市群论坛”和美国财富杂志CEO培训站;整治规划旅游线路两侧的居住、商业布局,形成百姓居住段落和民间小吃、古玩、字画、纪念品、民间工艺作坊等功能区块。充分体现对古镇的修复保护工作。对古镇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也符合中央、省、市对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的要求。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贺辞中明确提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将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国际合作,保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以,我们对古镇有义务,也有责任进行充分的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

  诚然,通过吸纳国内企业的巨额资金,组建股份制公司,对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和整体包装,向海内外推介,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投资者当然能从旅游收入中得到回报、还贷。但古镇资源得到了充分保护和利用,百姓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增加了就业机会,政府在借助外力保护、延续古镇文脉的同时,旅游经济的乘法效应将助推南浔经济跃上一个更高的平台,从而切实提高了古镇南浔的综合实力。当然,市场化运作、旅游的加入也会对遗产的保护制造一定的压力,为此政府将承担起管理、协调的职能,加强对旅游开发项目的监督,重点是监督在开发中不能对原有古建筑造成破坏,并且新建的建筑要与南浔的整体风貌相协调。要防止急功近利,在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寻求一个制衡点,让这种保护利用真正造福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四、“修旧如旧”:唤回风貌“原生态”

  保存一个典型而又完整的南浔古镇形态,这是发展的基础,依托“古镇保护”,实施“旅游兴镇”战略,这是南浔发展的最佳选择。

  南浔古镇有优势的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一块“璞玉”毕竟不如精美的“玉雕”,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2003年,同为江南古镇的周庄旅游收入1亿多元,乌镇旅游收入4000多万元,而南浔2003年旅游收入仅有600多万元。如果再不抓住机会,加快发展,这种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南浔镇历届党委、政府对古镇的保护开发都极为重视和努力。1987年起,南浔镇逐步停止在古镇保护范围内新建建筑物。通过2次文物普查,对全镇30多处文物遗产初步建立了管理档案。2000年,根据南浔镇总体规划,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编制了《南浔古镇保护规划》,确定了2平方公里的古镇保护范围,制订了分步实施方案。先后对小莲庄、藏书楼、张石铭旧居、张静江故居、百间楼部分地段、商会旧址、丝业会馆以及9座古桥开展了重点修复。对被部分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租用、占用的传统民居、园林古迹和不相协调的建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清理和搬迁工作。同时搞好卫生保洁和镇区绿化,整治周边环境,使古镇风貌得以延续和发展。但囿于财力、人力等因素,不能从根本上重现千年古镇的神韵。2004年,南浔区政府根据省有关部门、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委托了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原有政府委托国内著名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南浔古镇保护规划》和《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修编了《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并于2004年11月经省政府浙政函(2004)166号《关于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批复》文件批复同意。新南浔成立后,区政府与上海博大公司签定协议,用5年时间,总投资23亿元,联合保护性开发南浔古镇,打造“中国南浔江南大宅门”。这一项目的引进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在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下所作出的决策,不仅体现为南浔的现实利益,更在于全区的中、长期利益。同时它也符合与“世界规则”接轨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城市经营的理念与原则。

  南浔古镇保护性开发规划将依托南浔固有的景观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围绕“江南大宅门”这一主题,挖掘南浔大宅门文化内涵,赋予大宅门时代精神,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基础,面向新兴的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体验旅游、商务旅游等,通过科学的功能配置、优秀的环境规划与深度的文化挖掘,将古镇南浔建设成为集旅游、休闲、餐饮、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以全方位体验、互动型消费为特色,具有独特文化形象与旅游内容的精品旅游胜地。

  根据这一目标定位,南浔古镇的保护性开发重点是整合资源、打造景观、完善功能,提高旅游成熟度。根据《南浔古镇保护规划》和《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本着保护为主、修旧如旧、整旧如古、建新如旧、营造氛围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通过特色的游路设计、保护性建设和整体景观环境营造,着力打造串联“珍珠”的“线”,把南浔古镇犹如散乱珍珠的景区景点完整地串起来。

  项目规划设计工作从去年11月初起着手启动,先后多次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南浔古镇,就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问题,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花了大量精力,完成了图片等基础资料的技术性搜集工作。共采集有效图片1300余张,经整理拼结后形成的电子图库是南浔古镇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电子图库,为下一步梳理整治古镇风貌,保持原真性、原生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总体规划分为两期工程内容。一期工程主要任务是贯通旅游线路,恢复和修缮沿线景观,完善旅游区综合配套,总投资约11亿元,建设周期约2年。建设内容由主出入口、“一轴两线”、十字港景观中心、南浔新天地、新开河文化廊、南浔国际旅游度假中心、夜景灯光和背景音乐等七大工程为主构成。一期工程完成后,景区内旅游线路基本贯通、景观打造基本完成、功能配套基本到位、氛围营造基本实现、旅游产业初具规模。二期工程构想主要任务是进行古镇旅游整体功能性的开发和完善,提升南浔作为理想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水平。将修复述园、宜园等原有景观,在宝善街西市河两侧,依据南浔大宅院的风貌,修建一批江南大宅,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二期工程完工后,南浔古镇旅游景区更加成熟,旅游配套设施更加完备,旅游产业形成可观规模。二期工程预计总投资约为12亿元人民币,约用3年时间建设完成。

  南浔古镇保护性开发项目将处理好遇到的每一个细节,保留住古镇的每一处记忆,考虑到市民的每一点需要。在审美把握与实用选择之间准确拿捏,实现传统风貌保护与现代功能开发的完美嫁接。营造经典,唤回风貌“原生态”。让浸透着南浔韵味、细节之美的城市设施更富于人性化、更富有人情味地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使这座江南古镇日益焕发出古韵今风两相宜,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迷人魅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然而,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在南浔完全可以有机、圆满地结合,相得益彰。只要真正明确了目标,途径不难找到,复杂的事会变得简单。国内外众多成功的范例足以让我们坚定信心。1997年底,我国首次有2座历史文化名城入选世界遗产,获此殊荣的不是大名鼎鼎的北京、西安、南京、杭州等七大古都,而是鲜为人知的丽江、平遥,这两座曾被人戏称为“只能永远是落后的展品”的古城,而今名声大振,旅游业带动各业蓬勃发展。纽约曼哈顿、香港、深圳在沙滩、渔村上矗立起一座座巨厦,成为著名大都市;世界级遗产,保持着历史的原汁原味,一样闻名于世,可谓异曲同工,富有哲理!

  南浔是唯一的!庞大的丝商群体,中西合璧的大宅门,翰墨清香的花园书楼,2平方公里的完整古镇格局,在联合申遗的六大古镇中是独一的,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南浔是幸运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能保存下这么完好的古镇,它的保护开发尽管滞后,但在不经意中,避免了其它一些古镇保护开发中的缺憾,使我们能从容地以新的保护理念、技术及方法去保护它、呵护它。

  南浔是开放的!南浔古镇的崛起与鼎盛得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之风气之先,南浔儒商们以他们不一般的文化气度,融汇中西,造就出这不一样的南浔。今日南浔古镇的保护,也应是海纳百川,又独辟蹊径,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范例,这是我们大家希望看到的。(人民网湖州12月24日电)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