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4,怎一个“最”字了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00:01 红网

  2004,即将向我们挥手而去。回首2004,爆炸性新闻频出,单就一个“最”字,引起了无数国人的争论和质疑,真是怎一个“最”字了得!

  冷眼看“最”之一:中国女性是最自由的

  “中国是女性享有最多权利和自由的国家”、“中国是全球女性解放程度最高的国家”,10月20日,在广州举行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女性》报告会上,清华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刘书林教授妙语连珠。针对目前女性学在全国部分高校兴起的情况,刘书林说,中国女性学发展要警惕西方理论冲击。(《广州日报》2004年10月29日)

  刘书林教授作为知名的专家学者,发言理应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权威性。而这次权威却遭到了众多人的挑战和议论。

  且不说劳动工作权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中没有完全实现、拐卖妇女现象比较严重、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在某些地区依然盛行等现象,让这一观点大打折扣;但就现在家庭暴力日益增多,离婚率不断攀升的婚姻状况,这个在“不自由”状态下造成的妇女婚姻选择自由的假像,也让我们对这一观点不敢苟同。

  中国女性是不是最自由,谁最有发言权?那就是我们广大的女同胞们。她们最了解自己的生存状态。整体考虑她们的生存状态,“最自由”的结论还显得有些时机未到。

  看来在有些问题上,还是不要下一些过于绝对的结论好。着眼于客观事实平静深刻的论述,不轻易做出上纲上线的耸人评价,对于一个专家学者的研究治学态度也是很重要的。

  冷眼看“最”之二:中国人均性伴侣数最多

  2004年杜蕾斯全球性调查报告向社会发布。引人注目的是,报告中显示中国人的平均性伴侣数最多,为19.3人,远远高于全球的平均数10.5人;而中国人平均每年性生活的频率却只有90次,排全球倒数第7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03次。(《北京晨报》2004年11月1日)

  对于这个爆炸性的调查结果,一向在性问题上保守的国人态度出奇的一致,对杜蕾斯频频发难。中国人的性伴侣竟然全球第一,这无疑是耸人听闻。

  经《城市晚报》记者调查证实,在杜蕾斯网站的这个“杜蕾斯全球性调查表”网页上,除了填写5个人名和5个电子邮箱,就再也找不到其他关于杜蕾斯公司的内容了。本来网络调查可信度就不高,加之这样的调查页面黑幕暴出,这个调查彻头彻尾成了一场噱头。

  尽管如此,杜蕾斯中国合资公司经理在采访中还是称:“我们又不是什么小公司,不需要这样的炒作”,并且称“我们认为现在不能仅仅关注‘19.3’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如何进行安全的性行为。那就是要使用安全套。”

  杜蕾斯的公关态度看来很不老实。我们不禁要问,为商业利益而奋斗的杜蕾斯,一个全球性调查报告,是为了提醒大众如何进行安全的性行为,还是为了制造宣传气氛给开拓市场铺路?答案想必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要知道,生产安全套的公司,不止你杜蕾斯一家;宣传安全性行为方式,也不就是只靠个性调查报告的。

  冷眼看“最”之三:中国农民是最幸福的

  12月13日,社科院发布了《2005年社会蓝皮书》。其中,公布的“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此次调查的数据来自2004年10月对全国7个大中城市、7个小城镇及8个农村地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6岁至25岁的人群幸福感最高,幸福感与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但有钱不等于幸福,财富仅仅是带来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之一。在此次调查涉及的7个城市中,上海市民的幸福感最高,幸福感最低的是武汉市民。(《京华时报》2004年12月14日)

  对于一个拥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大中国来说,仅仅通过对全国7个大中城市、7个小城镇及8个农村地区的调查就得出“农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的结论未免有点草率。这个调查所取的样本是否有代表性,同样也是值得怀疑的。

  我国的农村扶贫工作仍处在攻坚阶段,还有大量的农民温饱问题都没得到解决,他们幸福么?一些农民为权益被侵犯无处伸张正义,踏上了漫漫的上访路,他们幸福么?一些民工辛苦劳动却一无所获,走上了漫漫的讨薪路,他们幸福么?当矿难一次次发生,一些充当廉价劳动力的农民生命得不到保障,他们幸福么?这些事情虽然不是很具有普遍性,但也说明了一些农民面临的现实困难。

  幸福到底是什么?正如一位评论者说,有钱不等于幸福,但没钱同样也不一定等于幸福。党中央、国务院把破解“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这不能不说明问题的关键。这样,你还觉得目前中国的农民是最幸福的么?

  这三条“最”新闻分别来自知名专家学者、商业机构、权威社会机构,报道后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且最终基本上都以人们“否定”的态度告终。

  岁末回顾这三条“最”新闻,是不是更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呢?发布“最”字号的消息,应该谨慎一点了,不要单纯地满足于吸引大众的视线了。

  “最”新闻,我们更需要的是含金量。期待2005,令人质疑的“最”新闻不再满天飞。(稿源:红网)(作者:张玉珂)(编辑:闵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