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年终专稿之舞台“另类” 戏剧创新的成功与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08:19 南方日报

  今年羊城舞台十分热闹,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纷纷登场,其中不乏另类色彩。对于这些“另类”,喝彩的多,批评的也多。在一片争论声中,除了艺术,频频出现的关键词还有明星、票房、观众、创新、改革等等。

  1.明星版《雷雨》——

  明星+经典=票房

  回放:今年11月7日,明星版《雷雨》在上海首演,3场演出场场爆满,开演前10天票已售完,最后创下上海话剧演出票房收入170万元的纪录。相比北京和上海活跃的戏剧氛围,广州一年只有3部话剧上演,但明星版《雷雨》在广州的两场演出,近4000张票被抢购一空,为久旱的广州话剧市场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明星+经典”的模式,无疑成为今年话剧市场上最热门的话题。

  点评:曹禺23岁时创作的《雷雨》拥有成为经典的所有元素。而说到明星,除了潘虹、达式常、雷恪生、濮存昕、顾永菲、蔡国庆等之外,总策划、制作人叶惠贤、导演陈薪伊同样惹人注目。当然,剧中对《雷雨》的重新解读也成为明星之外的一个兴奋点。

  但不少人也对这种热闹的商业剧充满了疑问:明星真的可以扭转话剧市场低迷的情势吗?也许明星版的最大贡献不在于市场号召力,而是在策划、制作过程中的种种思路。“明星版”可能很难拯救、振兴话剧,但它的确起到某种桥梁的作用,吸引人们到剧场中来,让众多话剧工作者有机会慢慢培养观众对话剧的兴趣。

  近年来,《霓虹灯下的哨兵》、《七十二家房客》、《非常任务》、《家》、《雷雨》这5部明星版作品都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请来谢晋和刘晓庆。事实证明,“明星+经典”的话剧潮流依然来势凶猛。

  2.《梦惊西游》——

  传统剧目+现代演绎

  回放:10月29日,作为第四届广州国际粤剧节的重点剧目,《梦惊西游》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演。这部剧是根据今何在的网络小说《悟空传》改编而成。无论是故事人物设置,还是戏谑幽默的风格,《梦惊西游》的剧本都显现了与过去任何一个粤剧文本不同的意味:它虚构了3个爱情故事,塑造了6个悲剧英雄。而演出中,除了诙谐幽默的口语化对白,多媒体手段营造多彩的舞台效果、用电影音效等方法处理戏曲的武打场面、交响乐结合粤剧音乐的处理方式,都使它成为一部传统戏剧与现代元素结合的试验剧目。

  点评:尽管听到的多是学生们的热情反应,但自号“多媒体青春粤剧”,它真能称得上是“粤剧”吗?《梦惊西游》是戏剧改革的方向,还是对传统的反叛和挑战?其实争论不是今天才有,早在几年前,粤剧舞台上就开始出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品,先是《驼哥的旗》、《红雪》,又有“搅乱了一江春水”的《花月影》,再有《楚河汉界》、《君子桥》,现在又有了《梦惊西游》。一波接一波改革创新的冲击,所带来的争论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赞赏者有之,抨击者有之,成了粤剧界新旧两派争论的焦点。但毫无疑问的是,在粤剧改革上应该要做更多的尝试,而创新是必由之路。

  3.《清宫遗恨》——

  经典粤剧+英语唱词

  回放:“奥布达(Old Buddha)”,是在喊“老佛爷”,而“long long live”,这是在祝老佛爷“万岁万万岁”。这样的翻译算是十分新鲜,但用在粤剧中恐怕就更让人惊讶了。10月30日,新加坡敦煌剧坊的英语粤剧《清宫遗恨》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上演,熟悉的锣鼓、曲牌、布景中,粤曲唱词却改成了英语,演员的表情、动作、唱腔都是“粤味十足”,但满口Old Buddha让人忍俊不禁。剧中更有一位老外“票友”,居然唱得有板有眼。

  点评:对于广州观众,英语粤剧是个新鲜事物;而在海外,英语粤剧早在1947年就出现在香港,原意是想借助粤剧,把一些在外国土生土长但不懂中文的年轻人拉进剧场。虽然用英语唱粤剧使粤剧的韵味大打折扣,但却是推广粤剧的一个好办法。

  在不少观众用“新鲜”、“精彩”来描述这样一出粤剧时,也有更多的人心底并不觉得十分踏实:粤剧唱腔的魅力是其吸引人的根本,虽然需要不断整理提高,但是不能丢掉。过于重视形式最有可能导致的是戏剧原有韵味的流失。

  4.《麻花Ⅱ·情流感》——

  贺岁话剧+演艺明星

  回放:去年由何炅、于娜、汤加丽、谢娜主演的贺岁喜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用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将一年中的时尚新闻搬上舞台,在观众的爆笑声中连演50余场,火爆了整个京城。今年林依轮、刘孜、伍洲彤合拧新麻花,即将上演的《麻花Ⅱ·情流感》。其故事说的是公元3046年,科技发达,感情冷漠,人们视爱情为一种病。电视节目主持人刘孜被导演和策划人发回2004年,在一家十分搞笑的医院里遇到林依轮,二人纵横穿越千年时空,历经血雨腥风生死与共,终于擦出激情火花……

  点评:贺岁电影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名词,现在已经有人提出了贺岁话剧一词。“别拿麻花不当大餐,别拿戏剧不当大片”是不少麻花迷喊出的响亮口号。《麻花Ⅱ》继《麻花》后依然使用非话剧专业的大牌明星。有关人士透露,《麻花Ⅱ》的投资是《麻花》的几倍。看来制作方誓要打造出商业演出的最佳舞台艺术效果。

  除了《麻花Ⅱ》外,今年末明年初的戏剧市场实现了毛主席曾经号召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翠花之快乐六人行》、《Hi,可爱》、《开市大吉》等已经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在贺岁电影外,辛劳了一年的人们又多了一个贺岁话剧的选择,也许你不是戏剧迷,但是多了选择总是件让人高兴的事。

  专题撰文 张燕驰 张潇 李隐川

  图:

  话剧《雷雨》在广州演出票房成绩不俗。魏辉 摄

  粤剧《梦惊西游》另类的表演方式引起争议。 丁玎 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