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4生命主题曲之一黑色咏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12:15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2004生命主题曲之一黑色咏叹(图)
自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资料图片)编者按

  生命是什么?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诠释。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生命是最最宝贵的!因为其诞生的偶然,因为其不可复制,因为其不可再生,更因为其存在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生动和感动!

  在我们生命的年轮中,2004,该是以沉重的黑色、刺目的红色和充满生机的绿色编织而成的醒目一环:每年至少28万人的自杀,200万人的自杀未遂,给我们的生活笼罩上一层黑色的冷酷和阴郁;车祸、空难、矿难……数百条鲜活生命的骤然离去,使我们锥心刺骨,啼泪成血。

  所幸的是,我们的生命中依然充满了绿色的希望。我们开始关注那些“忧郁症”患者,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帮他们摆脱死亡的诱惑;我们开始直面灾难背后的麻木、贪婪和腐败,以期兴利除弊,更好地呵护宝贵的生命;更为幸运的是,牛玉儒、任长霞、姚伟、吴玲、刘梅……这一串串平凡而又非凡的名字用他们自己坚韧而璀璨的生命展示了生命的高贵与珍贵,展示了生命的伟大和永恒。这也许正是生命乐章不朽的主题曲!

  记者王晓英

  轻生难以理解的抉择

  11月26日上午9点,已是10岁孩子母亲的赵英(化名),从陕西省测绘局家属院自己所住的七楼楼顶跳下身亡。

  一个母亲就这样放弃了丈夫和女儿,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悲剧已经发生,人们都在关注同一个问题:为什么?

  两年前,赵英的女儿在学校摔倒,头不慎撞到楼道铁门框上受伤。医院先是诊断为脑震荡,后又诊断为头外伤后综合征。女儿是赵英在42岁时才有的,孩子的意外受伤以及越来越严重的后遗症,使她倍感沉重。她曾对别人说:“看到孩子犯病时所受的折磨和痛苦,我的心都碎了。”

  26日早上,她送走上学的女儿和上班的丈夫后,留下早已写好的遗书,从自家住的四楼走到七楼顶,跳了下来。

  自杀原因看似很简单,简单到许多人不能理解:仅仅因为孩子有后遗症就要走上绝路。但事实上的确如此,不少的轻生者,仅仅因为一次口角、一件区区小事或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就轻易地放弃了美丽的人生。

  2004年到底有多少人轻生,目前还没有具体统计,但从这一年媒体报道看,自杀的消息,出现得比以往频繁。生活中并不缺少阳光,然而许多人却感觉不到阳光的明丽和温暖。生命对于他们,就像一场索然无味的演出,他们渴望着尽早谢幕,却给活着的人们留下了无尽的哀叹……

  忧郁阳光下的阴影

  他曾经发誓要珍惜宝贵的生命,用一切办法劝阻别人自杀,他的《珍惜生命》一书列举形形色色的自杀事件,分析了自杀的类型、性质以及对它应该采取的态度。然而他自己却在某一天悬梁自尽了———研究防治自杀问题专家陈先生的自杀,引得人们议论纷纷,也受到媒介的广泛关注。

  心理学家们在研究这位专家的自杀时指出,陈先生的自杀并不奇怪,因为他患了忧郁症,这是导致自杀几率最高的心理疾病。病人情绪持久地低落,万念俱灰。病情越重,越不愿治疗。我们无法指望患者以个人的力量战胜忧郁症,因为它是一种病。

  目前,全世界有2亿人患有忧郁症,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

  12月1日,四川涪陵白涛镇公安分局办公室副主任彭松(化名)从自家楼顶跳下,32岁的彭自杀前留下了一封遗书,称他工作压力太大。

  12月5日下午,一位32岁的年轻母亲将不足5个月大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抛入了京密引水渠,然后纵身跳河,溺水身亡。

  12月7日,西安西关新村一位开餐馆的中年妇女,在得知租房合同已到期,房东不愿意再续约的消息后,竟然在6层楼道将随身携带的食用油桶罐装了5升的汽油浇在自己身上点燃自杀……

  专家分析,这些自杀者都患有忧郁症或忧郁症倾向。而忧郁症确实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即自杀),自杀是这种心理疾病的症状之一。凡有悲观、消沉与自杀意念的人,不要简单地认为是“思想问题”,亲友及社会都要理解及关心他们,警惕“忧郁症”的可能,及早诊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吉连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面临的矛盾冲突将会越来越多,人类已走进了一个“高心理负荷的时代”。海外一些从事精神病研究的专家也认为:自杀者八成至九成有人格障碍、忧郁症、边缘型人格、精神分裂症。82%的忧郁症病人曾尝试自杀,有1/4至1/5的忧郁症病人死于自杀。边缘型人格在青少年时期便会显露征兆,如开快车、嗑药等,有12%至15%有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自杀。老人自杀大多数都是因为年纪大了,活下去的意愿越来越弱,有许多老人觉得自己死了可以解脱病痛,也可以减轻儿女的负担。而那些所谓的“新新人类”的自杀多显现出他们承受压力及挫折的能力很差。

  今年6月25日凌晨,北京某中学上高一的学生小文(化名),因为写作业与母亲怄气,发生口角后,这名16岁的男孩赌气从11楼的家中跳下,抢救无效身亡。而此前的1月份,24岁的青岛大学生胡某因成绩不好被降两级,就跑到上海跳下黄浦江,后被上海水上公安迅速赶到现场救起。

  仔细分析这类自杀案例会发现,多数选择自杀的青少年性格都较内向、孤僻、倔强。按心理卫生专家的看法,这多与内源性抑郁症的形成有关,但更直接的诱因还在于,这些孩子缺少来自家庭及社会的温暖。对此,教育专家认为,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应该让他们懂得这一点:做人首先要有平常心,然后才能谈论进取心,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一味地“求全责备”,就会使孩子在各个方面“苛求”自己,“苛求”他人,稍有不如意的方面,或许就能导致精神上的失衡,“自杀”正是这种“失衡”的极端表现。

  自杀罪恶的生命杀手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的自杀死亡率达到10分之14.5,在15至4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第4位死因,同时也是导致疾病和残疾的第6位原因。在我国,人口最重要的死因中,自杀排在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炎和慢性肺气肿、肝癌、肺炎之后列第5位。在15至34岁人群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更是第一原因。自杀给中国造成的经济负担占每年疾病负担的五分之一,是各类疾病之首。卫生部公布的有关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至少有28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有8人自杀未遂。

  在我国成立的第一家专门研究自杀的专业机构———“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成立大会上,我国首度公布中国人的八大自杀危险因素。

  据这份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自杀的八大危险因素为抑郁程度重、有自杀未遂史、死亡当时急性应激强度大、生命质量低、慢性心理压力大、死前两天有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有血缘关系的人有过自杀行为、朋友或熟人有自杀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自杀的国际标准,每一年自杀发生率每10万人中少于10人的,属于低自杀率国家,每10万人中高于20人的,属于高自杀率国家。世界卫生组织1993年前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属于低自杀率国家,而最近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每10万人中有22.2人死于自杀,中国已被列入高自杀率国家。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相对高的自杀率还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特征: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其中的原因是农村妇女的文化层次较低,又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使她们在遇到问题后首先想到的是自杀。中国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报道女性自杀率比男性自杀率高的国家,中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这一差异在农村年轻女性中更为突出。

  2003年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举动,旨在提醒各国政府必须面对自杀问题对世界各国公共健康的威胁,并强调需要调动更多的科学和经济方面的力量,用以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预防自杀。“世界预防自杀日”的设立已经一年多了,这也是预防自杀这项浩大工程的开始。面对社会成员,在自杀危机妥善解除后,应该多一点思考:在一个个消逝的生命背后隐藏着什么?面对这些脆弱的生命我们能做什么?

  干预挽救生命之花

  寇觉中,这个8年前就开始“开垦西安心理保健处女地”的心理咨询师,谁能想到他也有过几次轻生的人生经历呢?

  高中时的他被确诊为骨髓炎,因此粉碎了美丽的当兵梦。医生建议他截肢,他哭着回答:“宁肯死,也不截。”几年后,他的腰部又长起一个大脓包,像个老头一样佝偻着背,每换一次药就昏死一次,为此他曾经自杀了数次,都幸运地被一次次救活。20岁时,他开始拜师学医,自己给自己配药也一样苦涩难咽,实在吃不下去就摔掉拐杖、砸烂药罐,从此不再吃一口药。他终于慢慢地走过来了,身体逐渐康复,自此,他便知道,异常神奇的心理作用,可以让人战胜病魔。

  在心理咨询还不被人认可的岁月里,寇觉中就这样苦苦坚守着,整整8年过去了,曾让近万名心理疾病患者走出误区,进入甜甜的梦乡。

  在寇觉中多年整理的咨询资料中,有厚厚一本的“干预日记”,这里的100多篇日记记录着100多个曾经走向生命边缘的心灵故事,这些都是通过心理咨询干预下的自杀事件,绝望无助的他们在这里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勇气和存在的价值。

  无独有偶,南京一位杂货店老板陈思,逢双休日就会去南京长江大桥“巡逻”,试图发现并阻止每一个要跳江自杀的轻生者。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到目前为止,陈思已成功挽救了几十个曾经厌倦这个世界的生命。陈思在劝慰轻生者后写下的《大桥日记》,曾在全国引起过不小的反响。11月2日,陈思写道:“今天有人问我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我感觉我的意义就在于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

  关爱折断死亡之翼

  自杀是人主动地采取某种方式结束自我生命的行为,因此,在许多情况下,自杀者的生命是很难挽救的,因此它也就成为现代社会最令人头痛并造成物质、精神和生命惊人损失与痛苦的大问题。那么有效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在哪里呢?

  很多专家都指出,对于一个发现有自杀念头、自杀倾向、自杀计划的人,在悲剧发生前能够及时发现各种征兆,进行事前控制,这对阻止自杀行为最为有效。

  关于事前控制,专家无一例外地强调家属和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尤为重要。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自杀者在采取自杀行为前,会预先表达出自杀的意念或有示警求援的征象;而大多数自杀未遂者会再度尝试自杀行为。曾有一名年轻女性,历经十八次各式各样的自杀方式,最后还是了却一生。

  寇觉中告诉记者,在自杀的人群中,有一类人情绪激动,在冲动中选择自杀,这种情况旁人无法预料,但一旦有比较成功的干预,就不会再有自杀行为;而另一类人屡受挫折,对生活彻底失去信心,一般会抱定必死之心而且会有周密的计划。这类自杀者的自杀意念通常是外显的,亲友只要稍作观察,便可发现。最普遍的是忧郁,典型忧郁的症状是失眠、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沮丧、社交退缩、凡事漠不关心、失去兴趣、身体疲惫以及严重的无助感。因此,人们不应该对可能的自杀迹象掉以轻心,并有责任救助自杀者。

  赵英就是如此,她自杀前的征兆也异常明显。自杀前一天晚上9点,赵英给关系甚为亲密的外甥女打电话说:“孩子比较听你的话,你以后要多多照顾她,你自己也要注意身体……”当时觉得小姨“有点怪怪的”外甥女对这一电话也并没有在意,深爱妻子的丈夫对自己的“粗心”也懊悔不已,妻子早已写好的遗书他怎么就没注意到?当天早上妻子让他去送孩子时异常的话语和表情,他怎么就没在意?这一切原本是可以改变的。

  “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仅是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因素在起作用,而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也要在社会层面寻找有效途径。”被誉为“中国社会工作第一人”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孙莹博士这样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有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她认为至少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支持,首先是有自杀倾向者周围的人群,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等都要行动起来,帮他(她)找回自信,避免社会排斥感的产生和膨胀。其次,应该从专业渠道寻求帮助,专业心理咨询或者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都是很好的途径。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一旦建立就能够减少不必要悲剧的发生。

  进行自杀防治,公众对自杀行为的认知程度和整个社会的舆论环境至关重要。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们都应有这种珍爱生命的意识。

  让我们都来伸出援助之手,擦亮人生航道上的座座灯塔,让一艘艘生命航船不再触礁,不再搁浅!明日请关注《2004生命主题曲之二·红色警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