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年终特别策划之一:战略2004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04:42 大江网-江西日报

  (一)新世纪,新阶段,新江西。2001年8.8%、2002年10.5%、2003年13%,今年预计达13.2%———在科学的轨道上加速,跨入新世纪的江西,经济运行轨迹中始终透射出一份激情;在对接沿海中融入世界,一个更加外向的江西迸发出蓬勃生机与青春活力,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2004年,江西上下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全过程,坚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坚定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信心不动摇,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动摇,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激情被谁点燃?加速度从何诞生?2004探寻江西发展的脉搏,人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全省上下求新思变、善谋实干,化作了加速江西发展的巨大力量;可以真切地体会到,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始终贯穿一个鲜明的主题———求真务实、科学发展,推动江西经济社会驶上了一条既快又好的发展轨道。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境界,伟大的实践需要宽广的眼界。翻开省委、省政府每一次重要会议的文件,上面无不体现着全球的视野、全局的高度和创新的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谋崛起,成为江西加快发展的原动力。2004的江西,坚持发展不动摇,推进发展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停顿。2004的江西,生机勃勃、热力四射,以在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的态势,又一次验证着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发展思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二)2004,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科学发展观,一号文件,宏观调控,执政能力……这一系列关键词,给2004加上了有别于往年的鲜明个性。2004,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一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江西在这一年延续着发展的激情,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据预计———全省生产总值3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超过“十五”预期目标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0亿元,比上年增长32%,是“十五”预期目标的1.98倍;财政总收入350亿元,增长22.5%,比“十五”预期目标超收7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继续位居中部六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0亿元,三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01年增长一倍。……跨入新世纪的江西,每年的经济运行报表总是令人惊喜。印证江西崛起的数字,不再枯燥,静心琢磨时,心中涌动的是振奋,是自信。最叫人激动的,还有那一次次有着里程碑意义的新突破。从年初到岁尾,16.69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总被激情覆盖:———1月,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9月,出省主通道全部高速化,省会南昌到各设区市道路全部高速化,高速公路总里程1422公里,列全国第9,提前15个月完成“十五”新增1000公里高速公路的目标;———4月,我省首条国际航线“南昌-广州-新加坡”开通,昌北机场成为国际空港;———6月,我省组团参加“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参与制定并签署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成为“9+2”的一员;———8月,雅典传来捷报,我省两名运动健儿摘得两枚奥运金牌;10月,成功举办全国农运会,金牌和奖牌数位居全国之首;———这一年,作为农业大省的江西,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粮食总产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收入创造了当年增收额的历史最高水平。……回望2004,令人感慨万千。为了这份收获,江西高层决策者们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殚精竭虑;为了这份收获,全省人民沉下心、鼓足劲、埋头干。

  (三)2004,一个检验执政能力的年份。科学发展,宏观调控——经济欠发达的江西,该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成为摆在全省上下面前一道急需破解的课题。这一年,中共江西省委共召开了三次全会,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部署,科学谋划加快江西发展的新方略。虽然每一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各不相同,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是不变的主旨。追寻江西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对江西今年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驱动力。年初,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及时出台了32条支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惠农举措,推动我省农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根据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坚持在搞好宏观调控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搞好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既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又切实加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紧密结合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到实处。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深入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和大开放主战略,不失时机推进改革,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科学务实的战略决策,破解着发展中的难题,点燃了红土地的激情。江西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印证着江西决策者的执政能力。2004,江西释放着发展的活力与魅力,朝着崛起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朝前望,江西崛起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更加奋发有为。发展,是兴赣的基础、富民的根基;发展,任何时候都是全省的大局和主题。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明年的此时,江西定会给世人一个更为精彩的盘点。

  关键词:重中之重

  战略2004年,省委、省政府大力贯彻中央的战略决策,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这两大主题,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举措,不折不扣地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确保今年粮食播种总面积、粮食总产、农民收入均增长10%的工作目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一结束,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32条支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两减三补”政策,即: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仅此两项农民就直接受益11.1亿元;中央和省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4.99亿元,良种补贴4.39亿元,购买农业机具补贴250万元;对粮食实行最低市场收购价;随即,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面兴特色养殖”的战略决策。

  成效岁月燃烧着奋进的激情,如潮的丰收喜讯扑面而来。200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5300万亩,比去年粮食实收面积增长21.1%;粮食总产量达180亿公斤,增长24%,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2953元,增收495元,增长20.1%,创造了农民当年增收额的历史最高水平。如今,赣鄱大地上的农业,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强大推动力,畜牧水产和高效经济作物全面发展,农业专业化、区域化、产业化等方面的发展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开放型农业发展的大潮方兴未艾,精彩纷呈。一年来,全省共引进农业外资项目880个,实际进资47亿元,同比增长10.3%,出口创汇1.5亿美元,同比增长50%。更令人注目的是,为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实施的“阳光工程”不断加快,一年来,全省共培训农民工103571名,全省跨省务工的农民达470多万人。俯瞰赣鄱大地,党的惠农政策正成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动力之源,行动指南。人们相信,在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引下,江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这艘巨轮,必将迎风破浪,驶向光明的未来。

  点评

  萧茂普(省农业厅党委书记):今年,江西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实现“三个增长20%”的目标,大大高于年初确立的“三个增长10%”的目标,最有推力的是高含金量的惠农政策。中央和省里的两个“一号文件”专讲促进农民增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之快、力度之大、要求之高、实惠之多,是前所未有的。省委、省政府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相继制订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贯彻政策雷厉风行,不折不扣,从而把沉闷多年的农业搅动了,把农民渴望增收的激情召唤到创造性的劳动和投入上。

  刘漠炎(研究员、博士):在党的惠农政策和优良的市场环境激励下,我省农业、农村经济掀起了“五股热潮”:一是全省把粮食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江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二是各地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为农民架好通向市场的桥梁;四是培育和引进先进技术与优良品种,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五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民增加非农收入和减少农民创造了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关键词:宏观调控

  战略在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方针政策的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坚持在搞好宏观调控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搞好宏观调控。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我省坚持“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土地市场和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清理整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省委、省政府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进一步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不搞,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不搞,严格控制高能耗项目。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宏观调控方针政策在江西的全面贯彻落实。与此同时,正确处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关系,正确处理控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与培植发展后劲的关系,正确处理保护资源环境与开发建设的关系。通过摆正“三大关系”,江西迈开了宏观调控的坚实步伐。

  成效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江西人在宏观调控中拿到了一张优异的“成绩单”。通过清理整顿,我省开发区的数量从137个减少到98个,规划面积由173万亩减至74.8万亩。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和清理整顿开发区,基本达到国家阶段性验收标准。开发区的内在品质大大提升。截至今年9月,全省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由去年末的631家,增加到1168家。1至11月,工业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41.3亿元,增长了55.5%,比整体工业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宝贵的土地资源也得到了更为高效的利用。此外,按照国家政策停建项目11个,整顿项目181个。同时,实现了重点工程年计划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08.96亿元,增长22.9%;确定重点项目78项,同比增加13项,创造了重点工程建设两个“历史之最”。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是衡量宏观调控成效的一个关键内容。2000年,我省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在0.85到0.9之间;而今年,这一系数降到了0.75到0.8之间。今年迎峰度夏,我省最高用电负荷“窜”至“橙色”预警状态,但并未拉闸限电。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不仅是因为有及时调度、实施峰谷浮动电价等措施作保证,宏观调控后,高耗能企业的减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交通、电力、水利和社会事业等全省经济薄弱环节,是宏观调控“区别对待”的内容。2004年,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赣龙铁路江西段完成铺轨,井冈山机场建成通航。电力建设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当年建设的电力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重点水利项目建设进展同样顺利,廖坊水利枢纽工程、赣抚大堤加固配套工程正在按计划实施,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正在组织初步验收。宏观调控,让江西人站在一个更高的崛起平台上。

  点评

  王志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这次宏观调控,是松紧适度、松紧结合的组合式调控,当中包含着相当的艺术性。这样做,根本目的就是要追求经济与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证经济增长的“永动力”。其中,紧缩的关键是遏制高污染、高耗能、盲目扩张的部分行业过快增长,而对农业、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产业则依然是支持和鼓励的。就是对总体上需要抑制的行业中,部分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的企业,也是积极鼓励的。一紧一张之间,意味着挑战与机遇同时来到了江西人面前。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后,东部地区企业为了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缓解土地、能源、水等资源的制约,将进一步把资金和项目向土地、能源充裕的中西部地区转移。然而,要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软硬件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省通过宏观调控,坚定不移地推进大开放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正是江西人的明智之处。

  胡世中(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委、省政府没有简单地应对宏观调控,却在宏观调控中不断地寻找对自己有利的积极因素,把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作为提升工作水平,转变增长方式,推进结构调整,促进江西经济既快又好发展的一次大好机遇。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既坚决抑制经济生活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又切实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以实现江西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在项目清理的过程中,不搞“一刀切”、“急刹车”和“一阵风”,注意区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投资主体、不同性质的问题,该停的停、该报的报、该批的批、该建的建,实行分类指导,防止经济出现大的震荡,防止挫伤基层发展积极性和外商投资积极性。

  关键词:工业核心

  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2001年以来,我省工业千帆竞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大发展。2004年1月9日,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指出,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要坚持把做大工业总量与调整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工业发展,要强化产业集聚,规范工业园区发展。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黄智权就2004年全省经贸工作会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在促进全省工业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速度、效益、质量的关系”,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改造,实现企业运行信息化”。江西工业,在新型工业化舞台上继续演出做大做强、奋勇争先的好戏。

  成效工业战线传来的各项数字,如同一个个音符,汇成辞岁的《欢乐颂》,绵延为新年的序曲。2004年1至11月,我省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到历史新高———126.44%!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00亿元,增长23%,完成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增长35%,利税总额突破200亿元,增长30%。与2001年相比,工业增加值接近翻番,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实现翻番。工业主要指标快速增长的同时,全省工业用电的增长幅度却仅为17.85%,从侧面反映出全省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投资剧增,结构合理。1至11月份,全省(城镇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2.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6%,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5.1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更趋合理,六大支柱产业完成投资190.42亿元,占工业投资的近一半。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1至10月,全省共签订横向经济技术合作合同工业项目3496项,合同引资1037.49亿元,实际进资703.38亿元,均占各自总额的65%左右。其中实际进资额同比增长70.1%。多极驱动,活力迸发。招商引资数字的背后,是工业企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迸发的活力。工业园区集聚效应稳步提高。截至11月底,我省工业园区的投资强度由去年每平方公里5106万元增长到今年的6372万元,一批特色工业园区迅速崛起。据统计,截至11月底,全省工业园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为300亿元、900亿元和98亿元,同比增长55.5%、69.6%、53.6%。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更趋明显。截至今年11月,全省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1.3亿元,占全省总额的64%。在江铜去年突破100亿元销售收入的基础上,今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骨干企业又将新增新钢、九石化和江铃三家;进入全国500强的企业个数达到4家。

  点评

  虞中一(省经贸委主任):今年以来,我省正确处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关系,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结构,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工业运行速度、效益和质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省工业之所以能保持如此强劲的发展态势,原因有六:支柱产业强劲拉动;重点企业强劲支撑;工业园区新生增量;结构调整成效显现;煤电运的有力保障;技术进步的有效提升。

  黄新建(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工业今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明年乃至以后数年都可望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格局。驱动我省工业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四: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切中肯綮;大开放背景下,江西工业对国际大公司、财团、企业吸引力大增,省外民营资本大举入赣;工业园区集聚效应显现,成为工业增长的稳定载体;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骨干企业迅速做大、高新企业正逐渐壮大,为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对接融入

  战略2004年省政府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全年的工作措施和奋斗目标。大开放战鼓在充满生机的春天再次擂响。为提高全省招商人员素质、水平,省领导亲自为一线招商人员授课传道,讲授“招商十五法”,由此可见省领导对招商引资倾注的心血和寄予的厚望;为拓宽招商领域,我省加大力度,拉开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及国有企业、农业、旅游商贸、科教文卫等五大领域招商引资的帷幕,在香港、在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上,江西向境内外客商展现着更加开放、更为开明的新形象;按照“省市联动、以市为主、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原则,我省卓有成效地举办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庐山、景德镇、赣州,从赣北至赣南,吹响了一曲曲江西与国内外、特别是沿海地区合作共赢的主旋律……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举措、办法,为我省开放型经济的腾飞注入着强劲动力。

  成效

  战略催生战绩!利用外资方面: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可望突破20亿美元大关,保持了全国第九的位置,稳居中西部地区第一;外贸进出口将超过33亿美元,大大高于年初既定的增长8%的目标,出口总值将超过19亿美元,同比有望增长30%;口岸建设更上层楼,已开通三条国际航线,新设立了新余海关和龙南海关办事处。省属外贸国企改革取得突破,生产企业出口、外资企业出口、外贸企业出口“三路齐上”的“大经贸”格局初步形成,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机制正在建立。利用内资方面:引进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投资383.51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近一倍;全省112个亿元以上大项目的成功率达到95%以上;对接“长珠闽”已经取得明显实效,来自浙、苏、沪、粤、闽五省市的实际进资额占总额的75%。12月7日,投资4.87亿美元的中外合资江西晨鸣纸业公司正式成立;12月16日,麦德龙南昌青山湖商场热闹开张。20家世界500强跨国大集团的入赣安家,一批批具有影响力的招商引资项目的开花结果,为江西的经济建设谱写出一篇篇华章。回眸2004,江西的国际形象日益彰显!展望2005,江西走向世界、世界走进江西的脚步更紧,更快!

  点评

  彭迪云(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实施大开放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江西崛起的突破口和抓手。而“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方针便是江西在大开放中实现发展和赶超的崛起之路,近年来的成就便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这一战略决策的高度、前瞻性和正确性。2004年是江西经济大开放凯歌行进的又一年。大开放不仅仅是地区、产业和市场的开放,更是观念和制度的开放。今年开放型经济工作非凡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开放思维的深化和涉外经济体制的创新。为了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和宏观调控,并全面提升全省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省里适时出台了一系列从机构到制度的改革措施。这一切使得全省开放型经济得到稳定健康发展,相关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杨洪基(省外经贸厅厅长):在2003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2004年江西开放型经济实现了新的突破和提升,即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贸进出口基本实现了两年翻番的跨越。这些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三年来坚定不移地实施、推进大开放主战略,不断拓展开放领域;得益于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新情况下,省委、省政府及时把握全局,把宏观调控当作发挥江西优势开展招商引资的机遇来抓,并不失时机地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从而为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正确思路和政策保证。

  贾善来(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办主任):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对接长珠闽”的战略构想,横向经济合作根据国内政策的调整而相应地调整工作方法、招商举措,招商引资的成果、质量和档次都实现了历史最高水平。今年实际进资只统计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这就是省委、省政府决策的科学之处,体现了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这样,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在项目的引进上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即要求抓水平和质量更高的大项目,必须珍惜每一寸土地,发挥土地的最佳效益。

  关键词:人才强省

  战略人才工作,事关江西崛起全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省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统一起来,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以江西崛起大业聚天下之才,以天下之才兴江西崛起大业,把兴赣富民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省委、省政府要求一把手既抓第一要务,又抓第一资源。今年,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突出了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强调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突出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把发展的要求贯彻人才工作的始终;突出了市场取向,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突出了可操作性,着重解决我省人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大了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从2003年开始连续三年,由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省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实施“人才集聚工程”、“人才开发工程”和“领军人才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优秀企业家队伍和专业技术带头人队伍。今年8月开始,我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争创“突出贡献人才”活动。

  成效一位江西的软件工程师,微软公司开出在他现有薪水后面加一个零的待遇,准备虚位以待。但他不为所动,依然选择留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江西先锋软件公司。许多人听完这个故事后感叹,江西的人才创业环境已悄然发生质的变化。今年江西人才工作在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的新格局已经形成;二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人才政策配套体系初步建立;三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人才工作氛围日益浓厚;四是积极实施“三大工程”,人才工作载体进一步强化。几年前,一位外省学者就江西的人才现状作了一番调查,回去撰文写道:“江西的人才流失岂止是‘孔雀东南飞’,连麻雀都‘东南飞’了。”现在,这位学者肯定要修改自己的观点了。据权威机构披露的数据,江西人才流进流出的比例已由2000年的1∶7变为现在的1∶1.08。不仅如此,今年我省高层次人才建设也成绩斐然。元旦刚过,北京便传来喜讯,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文海和洪都集团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石屏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据统计,上世纪末我省高校仅30位博士,现已猛增至777人,构筑起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人才高地;50余名“海归派”专家舍弃优越的海外生活条件来到江西。伴随着江西崛起的铿锵鼓点,“孔雀东南飞”正在成为历史,“俊采星驰”的可喜景象重回赣鄱大地。

  点评

  傅伯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随着近年来江西经济社会呈现勃勃生机,今年我省人才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正如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我省考察时所指出的那样,我省人才工作出现了三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即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前所未有,各有关方面培养、吸引、使用人才所采取的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人才工作的热情之高前所未有。江西人才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一方面是由于全省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对培养、吸引、使用人才采取了多种举措;另一方面是江西近年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揭赣元(省人事厅厅长):我们既要看到我省人才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又要看到目前我们的人才队伍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江西加快发展的形势,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比,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我们要积极进取,真抓实干,深化制度改革,加强能力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把人才强省战略落到实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战略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孟建柱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方针,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加快发展中做到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一时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成为全省上下最热门的话题。今年4月,省委又作出决定,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江西”主题教育活动。5月29日,孟建柱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宁愿GDP少增长两个点,也不要引进严重污染的项目。”9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再次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注重做好三篇大文章,其中之一就是切实做好可持续发展这篇大文章。

  成效盘点2004,我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成效显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入人心。这一年,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年初,省委、省政府在原有规定“三个不搞”(不搞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项目,不搞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不搞黄、赌、毒项目)的基础上,对五小工业进行全面整治,规定工业园只办到县,并依托城区,统一搞好环境保护。这项措施,从源头上防止了污染的产生。在生态保护上,建立了各种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兴建包含全省五大水系在内的鄱阳湖防护林、生态公益林工程,在公路旁建立绿色屏障;在广大农村,大力推行“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的生态发展模式……这一年,一系列变化悄然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11月全省共审批园区工业建设项目2382个,否决大型项目59个,制止70余家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项目入园,拒绝此类外来资金10多亿元;目前,省级自然保护区个数在全国排第5位,全省生态功能保护区也达到6个,其中国家级3个。在农村,崭新的生态发展模式得到普及。赣南一带光脐橙一项,人均纯收入超过30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15%;赣鄱平原,种植绿色大米势头旺盛。宜春市今年绿色大米种植面积近41万亩,其中万载县茭湖乡的1.2万亩水稻,已通过欧盟和美国的有机食品认证。目前,全省标准化绿色大米种植面积达200万亩。而对于老百姓来说,最息息相关的还是“空气和水”的变化。国家环境监测总站调查表明,截至2004年11月,全省八条主要河流1到3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5.2%,超标水质比2002年减少了6.5%。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质名列四大淡水湖之首。全省11个设区市,有8个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尤其是南昌,11月份空气质量首次跃为中部6省省会之首……

  点评

  王文兴(中国工程院院士):正处在经济大发展中的江西,能从长远角度来权衡利弊关系,矢志不渝保住自己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非常难得。虽然江西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目前全省上下发展经济的气氛很浓,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战略,符合自身发展实际。

  韩秀如(省人大环资委委员):我省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这不仅是加快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吸引投资的一项最重要的筹码。我省在今后的发展中,只要能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这一发展思路,就一定能守住自己的好山好水好空气。陈荣(省环保局副局长):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招商引资工作要紧紧把握好三点,即项目审查、选址、污染控制技术。放弃污染大又缺乏治理技术的项目,正确处理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总策划:彭春兰任辛张志本版策划:桂榕本版撰稿:桂榕 宋海峰 殷勇 何宝庆 黎军 罗德斌 宋茜图片统筹:彭京版式统筹:陈米欧本版摄影:周霖宗欢孙仁贵美编:邓志刚(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