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辽宁昂首振雄风(2004年度特稿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05:40 人民网-人民日报
辽宁昂首振雄风(2004年度特稿⑥)(图)
沈阳市浑河一侧。

  本报赴辽宁采访组

  辽沈大地,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这里曾是辽沈战役的决胜之地,人民解放军给敌军以歼灭性打击;这里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数百项第一。

  然而,在千帆竞渡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辽老大”的步履缓慢了。

  今天,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再次把这片英雄的土地推向了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志在高远、不甘人后的4200万辽河儿女承载着历史的荣光,胸怀着未来的梦想,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投入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战场。

  一场重振辽宁雄风、再铸昔日辉煌的“新辽沈战役”打响了。

  振兴要有新思路,调控应有大局观,两者有机结合

  进入辽沈大地,我们有三个“没想到”:走出沈阳火车站,没想到天是那么蓝;漫步营口海滨,没想到水是那样碧;登上大连港输油码头,没想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展如此之快。

  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国家每一次重大战略的实施,都会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犹如一盏聚光灯,让世界的目光投向东北。

  辽宁是幸运的。第一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计划的100个项目610亿元,有52个项目440亿元惠顾辽宁。在举国关注、强力支持的背景下,辽宁迎来了历史上又一个大好发展机遇。

  机遇来了,如何把握,怎样振兴?答案是:“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省振兴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及时建立起来,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挂帅,态度坚决:“我们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打赢老工业基地攻坚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生,靠科学发展观,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思路决定出路。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正是按照新思路描绘出的新蓝图。在这一宏伟的蓝图中,大连将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辽宁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辽宁的重点产业。

  “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大产业”,勾画出新辽宁的大框架,显示出辽宁的大气势。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局之年,也正是中央加强宏观调控之年。怎样处理振兴与调控两者的关系,是各级领导必须认真思考和正确处理的问题。

  在沈阳,市长陈政高说:“振兴东北和宏观调控都是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着眼大局作出的决策,要全面正确地理解,认真贯彻,我们把东北振兴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服从大局,国家不让干的坚决不干,国家鼓励干的全力去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要创造条件去干。”

  目前,辽宁省各项调控政策基本落实到位。全省共清理出不符合要求的项目100多项,政策向农村倾斜,将5亿多元直补资金和1.4亿元良种补贴一次性发放给农民。严把土地审批和金融贷款两个闸门,全省162个开发区撤消78个,一批技术落后、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和矿山被关闭。

  与此同时,第一批老工业基地改造计划的52个项目,则加快进行。全省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好态势:

  ———前10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7.8亿元,增长46.3%;

  ———实际利用外资36.5亿美元,增长89.6%,创历史新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44.9元,增长10.2%;

  ———前三季度,农民现金收入2863.1元,增长19.9%。

  历史新高,最好成绩,沉甸甸的数据表明,东北振兴开局之年,辽宁人民实现了中央提出的“要有一个良好开端”的要求。

  “共和国长子”迈出青春的步伐。

  努力发挥老优势,不断增创新优势,两者相得益彰

  “发挥老优势,增创新优势”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说到辽宁发挥老优势,有两个地方不能不提:一是沈阳铁西区,二是鞍山钢铁厂。

  堪称东北老工业基地缩影的沈阳铁西区,曾创造了计划经济的辉煌,也集中了计划体制的弊端。在企业效益差、下岗工人多的困境下,振兴铁西这个老工业基地,矛盾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

  不患无策,只怕无心,有心人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沈阳市的办法不是到银行贷款,而是采取“空间置换术”,将铁西区与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开辟了面积125平方公里的铁西新区,将一大批老国有企业从老区迁到新址,置换出来的老厂区出售,钱的问题解决了;腾出的铁西老城区发展第三产业,大量安置下岗工人,人的问题也解决了。

  “中国钢铁的摇篮”鞍钢,在改革创新中脱胎换骨。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更严格的管理制度,提升了鞍钢的核心竞争力。“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不接受缺陷”成为鞍钢人坚定不移的信念。现在,鞍钢80%的产品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均上了新台阶。《世界钢铁动态》杂志最近排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鞍钢位居第九。总经理刘玠说:“我们靠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老国企技术改造新路子。”

  调整改造使沈阳的传统工业实现了升级换代,技术更先进,优势更明显,产业工人原有的自信又回来了。在沈阳机床集团、沈阳鼓风机厂,采访组同职工开了两个座谈会,让采访组惊讶的是,工人们个个出语不凡:“西部开发是脱贫,东南发展是致富,东北振兴是强国。”这番话,也只有在“共和国装备部”里成长起来、甘于奉献的东北产业工人能说得出。

  沈阳机床集团54岁的老工人李志超更有体会:“我们从没有像今年这样高兴,去年车间才生产4000台机床,现在一个月就生产2000台,每天都在干新活。”

  沈阳鼓风机厂的车工李长信说得好:“我们厂有一个团结能干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刻苦钻研的科技队伍,有一支素质优秀的工人队伍,有了这三条,我们国企照样有竞争力。”

  增创新优势,对辽宁来说有三大着力点:

  一是计算机软件业,二是机器人产业,三是民营经济。

  大连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班加罗尔”。软件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污染,耗能少,用人多,附加值高,适合国情。大连市长特别重视软件产业,市民亲切地称他为“软件市长”。成立时间不算长的大连软件园区,以锐意创新的精神后来居上,连创四个全国第一:第一个采取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指导、扶持相结合的“民办官助”体制;中日软件产业合作的第一战略门户;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软件教育培训产业基地———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全国第一个功能完备的软件社区。

  机器人产业,是辽宁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其中最拔尖的一个“人”,是6000米无缆水下机器人。它多次完成太平洋水域深海资源的调查任务,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工业机器人更是个大家族,辽宁的喷漆、焊接、装配、切割、检测机器人,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在民营经济方面,辽宁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1988年,辽宁的私营企业户曾居全国第一,但是由于思想观念跟不上,政策扶持不到位,后来萎缩了。

  率先改变局面的是营口。几年来,营口全面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结构调整,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实现了“国活民兴”。2003年营口经济增幅居全省第一。民营的盼盼集团、青花集团等一批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如今,民营企业在辽宁受到格外青睐:“在政治上放心、在经营上放开、在管理上放手”、“只服务、不干预,只帮忙、不添乱,只设路标、不设路障,不讲不行的理由、只找可行的办法”成了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待民营经济的基本方针。

  政策到位了,思路正确了,方法对头了,结果就带有必然性。2003年,辽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950.3亿元,占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一个“国进民进”的格局正在形成。

  努力发挥老优势,不断增创新优势,相得益彰铸造大优势。

  扩大开放引资来,齐心共建大连港,两者相辅相成

  改革开放20多年,东三省引入的外资少得可怜。到2002年,三省加起来,实际利用外资才40亿美元,仅占全国的7.6%。

  “东北虎”一旦醒来,必会震撼森林。今年的辽宁,在引进外资上犹如火山爆发,力度超乎寻常。头10个月,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6.5亿美元,接近2002年前东三省利用外资的总和。

  说起引进外资的经验,省领导如数家珍:

  第一,振兴东北,是党中央给我们的金字招牌,这个招牌一打出来,外商不可能不注意;

  第二,辽宁基础厚、条件好,存量资产多、人才队伍大、区位优势好,外商不可能不知道;

  第三,我们制定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提供了投资兴业的便利条件,外商不可能不动心。

  美国通用来了,日本三菱来了,荷兰飞利浦来了,德国西门子最近也来了,一批超过百亿元的大项目纷纷落户辽宁。

  开放要有新观念。对辽宁来说,本地之外都是“外”。

  沈阳市先后组织60多个团、3000多人分赴温州、闽南、香港招商,在三地召开的招商推介会场场“爆棚”。预计全年可引进项目1600个,总投资900亿元。进入沈阳投资创业的温州人、泉州人、莆田人,数以万计。

  思路越打越开,办法越想越多。辽宁就这样创造出许多招商引资的好办法:改造环境吸引钱,盘活资源变成钱,选准项目聚集钱,营造空间留住钱。

  港航兴则产业兴,沿海兴则内地兴。辽宁乃至整个东三省对外开放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大连这扇“窗口”的开放程度。

  中央11号文件要求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采访组在辽宁采访期间,适逢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定》出台。

  以开放促进调整,港口带动产业,沿海辐射内地,是新形势下对辽宁省情和优势认识的深化。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心要像当年广东建设深圳、上海开发浦东那样,举全省之力,把大连建成核心功能突出、港口布局合理、服务体系完善、比较优势明显、对区域经济牵动力强的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大连市长夏德仁说:“中央的要求和省里的决定对我们是一个极大鼓舞和鞭策。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是东北腹地经济振兴的需要,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但首先我们自己要争气,不辜负中央和全省人民的期望。”

  兴奋的大连人行动起来了:

  ———30万吨级原油码头、矿石码头建成投入使用,港口功能升级实现重大突破;

  ———交通网络构建步伐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全面展开;

  ———四大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临港产业加速发展;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口岸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跨国公司纷纷进驻大连,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区港联动”试点启动,填海工程启动,国际物流服务功能迅速提升。

  所谓“区港联动”,就是进一步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将保税区的特殊政策覆盖到港区,实现区域、功能、信息、营运联动,形成保税区与港口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在气势恢弘的填海工程工地上,保税区副主任宋海青自信地对我们说:“去年坐船来,今年开车来,明年赚钱来。我们要尽快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力争在一些方面超过它们。”

  一个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开放窗口”,正在加紧打造之中。

  以人为本改善环境,千方百计广纳人才,共奏和谐乐章

  今年,是辽宁省确定的“环境建设年”。

  到达沈阳那天,正是沈阳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国家验收的日子。陪同的一位领导自豪地告诉我们:“沈阳的大气优良天数去年是298天,今年有望超过300天。”

  从“世界十大污染城市”到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沈阳人改造硬件的魄力令人惊叹。几年来,沈阳城市环境建设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搬迁、改造城市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的思想,使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100%。

  当2000多根烟囱和800多座锅炉房轰然倒塌,作为传统工业文明的碎片随风而散,沈阳的工业发展便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如今的沈阳,已是“东部青山半入城,西部草色照眼明”的浪漫都市,200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这里举办。

  漂亮的硬环境,是城市的脸面;良好的软环境,是招商的名片。软环境是一个综合指数,政府行政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市民文化程度、社会治安状况均在其内。建设软环境是个慢功,最能检验地方政府的开放程度和执政能力。

  人文、历史、地理,也是软环境。沈阳不单是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更是“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的文化名城。为营造更好的人文环境,实现经济与文化互动,沈阳斥资6个亿申遗,“一宫两陵”等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沈阳成为国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仅次于北京的城市。大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对市政府44个部门的56名处级干部进行了跨部门交流,行政审批事项由1309项削减到277项。同时,加大行政性收费清理力度,有40个部门、249项行政许可和46项行政收费在一个中心统一办理,使大连投资软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东北振兴,贵在得人。人才能否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更要看环境。辽宁的经验是:灵活政策引才、优厚待遇留才、不拘一格用才。辽宁省还规定,在本省工作的两院院士,每人每月发给政府津贴2000元,省级优秀专家每人每月发给1000元。全省现已建成沈阳、大连、鞍山3个留学生创业园、42个博士后流动站。

  “振兴说得多了,有人就把振兴当成了目的。实际上,振兴本身不是目的,振兴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为了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焦利说。

  国企改革、结构调整,大量工人下岗。6.5%的失业率,沉甸甸地压在辽宁人心上。“如果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振兴又有什么意义?”扩大就业被放到了突出的位置。

  各级政府把增加就业纳入国民经济调控目标,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就业。今年前10月,全省筹集再就业扶持资金10.5亿元,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1.7亿元,实现新增就业98万人。别小看了这98万个岗位,它们都是一点一点抠出来的,凝结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血。

  由于上百年不间断的开采,阜新、抚顺等煤城出现了大片的采煤沉陷区,总面积达378平方公里,涉及居民36万人。“治理采煤沉陷区”也就列入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为了做好这项“民心工程”,从省领导到沉陷治理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为此奔忙着。目前,“搬迁为主、加固为辅、多渠道安置、全方位配套”的治理思路已确定,阜新、抚顺等5个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

  如今,辽宁的主要城市都建立起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救助体系。全省150万城市低保户、30万农村低保户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进入冬季,省里拿出上千万元资金,用于低保户的采暖保障,沈阳市主要领导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研究居民取暖和城市扫雪问题。

  在离开辽宁时,我们得到了两份调查报告:

  一份是《辽宁省2004年二季度景气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省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全面飘红,比一季度上升了3个点;

  一份是省社会生活调查队的调查统计,统计显示:九成居民对总体生活表示满意,满意度较上年提高近一成。

  这是信心的表达,这是振兴的业绩。

  几年前,一位台湾客商围绕着沈阳铁西区被闲置的几家大厂房转悠了一番,感叹道:“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呀。”如今,这峰曾经变瘦的“骆驼”开始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潮中挺立起来,丰满起来,振作起来。

  蓄之既久,发之必速。辽宁人民蓄积已久的能量,将化作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强大动力,推动“共和国长子”重现昔日辉煌。气可鼓而不可泄,这种宝贵的精神应当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非常艰巨的任务,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正如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国宝所说的,“既不能观望等待丧失机遇,又不能操之过急,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立志当如斯。”在大连规模浩大的填海工程工地上,当我们看到这一巨幅标语的时候,我们坚信:辽宁振兴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人民日报》 (2004年12月27日 第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