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地产钢琴,墙内开花墙外香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08:56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南京甚至包括上海一些百货公司的老业务员也许至今都不会忘记,1988年前后金陵钢琴的红火程度:必须时时和厂家沟通,拼抢货源,一不留神,柜台就有断货的危险。不知从何时起,昔日的紧俏货已从南京人的视线中消失了,南京钢琴厂真的像人们猜测的那样,已经停产了吗?

  记者调查:城内难寻地产钢琴“金陵钢琴?已经停产了吧?”对于记者的询问,新街口一家商场乐器柜的营业员愣了半天才冒出了这么一句。“南京也产钢琴?贴牌的吧!”一位在商场帮孩子挑选乐器的家长,对地产钢琴显然也一无所知。也难怪人们不知道南京地产钢琴,毕竟,南京地产钢琴最辉煌的年份距今已有10多年。从1995年起,在众多品牌的入侵下,南京的地产钢琴从商场退居到琴行,随后又无声地“消失”,缩水最严重的1997年,年产量只剩下500—600台。

  南京为何不闻地产钢琴声据业内的知情人介绍,地产钢琴在城内销声匿迹,并不完全是质量问题。相反,南京是国内最早生产钢琴的四大城市之一,拥有18年的人才储备,对于钢琴这项对“经验”要求颇高的传统工艺来说,有着先天的优势。“质量不错”的地产钢琴在家门口消失,原因之一是:就像上海人爱买进口货一样,南京人偏爱外地货。这种情况其实不仅在钢琴制造业上存在,在南京的服装、电器行业同样广泛存在着。国有企业机制上的不灵活也导致了南京钢琴厂的“滑铁卢”。1997年前后,南京还只有南京钢琴厂这一家国有钢琴企业,和南方一些经过市场磨练、洗礼过的钢琴企业相比,无论从思想还是到营销手段上都显得不够老道、灵活。南京的乐器市场有个奇怪的现象,买琴的往往不会弹琴,广告和家教的意见在钢琴市场份量很重,很少有家长具备专业知识能凭借音色、手感去挑选钢琴。在这种市场条件下,谁家的营销不到位,谁家就会吃大亏。

  南京钢琴企业踏入全国十强就在南京钢琴厂被人猜测已经停产的时候,日前,记者却得到消息,这家老国企经过改制已经从低谷中慢慢苏醒过来,甚至踏入了全国钢琴十强企业的行列。据该厂的一位负责人介绍,1997年改制后,南京钢琴厂不但有了个新名字——南京摩德利钢琴有限公司,而且年产量也渐渐从最低谷时的500台上升到5000—6000台,品种达20多个,年产值也随之上了亿。与此同时,南京钢琴厂独霸地产钢琴交椅的旧格局也出现了巨大变化。一批改制前后从南京钢琴厂分流出来的人员,又拉起班子,开枝散叶在南京发展了6-7家私营钢琴厂,开发出密尔顿、马利奥等众多地产品牌。对于南京地产钢琴业来说,这样的竞争格局,带来的效果却是“竞合”,竞争不但赋予了企业活力,南京地产钢琴的影响力在无形中也得以扩大。

  拿不下家门口的市场但是,“拿不下家门口的市场”始终是南京本地钢琴厂心中共有的痛。记者了解到,在本土市场“跌怕了”的钢琴厂几乎都选择了到外地发展的道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南京钢琴厂可以把产品卖到欧美、中东、东南亚,在南京却没有一个经销商。“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地产钢琴普遍遇到的尴尬局面。

  南京一波三折建钢琴厂在采访中,记者有幸找到了见证南京地产钢琴18年发展史的著名调音师郑怀杰。这位参与并指导了南京第一台手工钢琴制造的调音师,给记者讲述了他所参与的南京钢琴发展的历史。国内的钢琴制造始于1980年,南京的钢琴发展稍晚,开始于1986年。当时,钢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全国只有三四家钢琴制造企业,每年总产量才1—2万台。瞅准这个机会,1986年,波兰一家企业到南京艺术学院商讨建钢琴厂的事宜,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1986年,恰恰也是南京国营木器工艺市场最不景气的时候,郑怀杰和南京二轻局下属的第三木器厂的负责人商量,一个出技术,一个出设备,让木器厂转向生产钢琴。接下来就进入了烦琐的审批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钢琴厂能不能建”开了无数次立项会议。“明清时期南京的乐器市场最盛,1958年大跃进时期尚留提琴、手风琴厂,可文革之后南京的乐器制造却是一块空白,这和文明古都的形象极不相称。”郑怀杰和大伙一次次在立项会议上这样争取着,首先被打动的是当时的一位分管副市长。在这位副市长的支持下,10台钢琴很快进入试生产。富有戏剧性的是,就在这批钢琴鉴定、立项获得通过十天后,国家轻工部就发出“不再允许开钢琴厂,要保证其他行业原料供应”的文件。虽然只是10天的时间差,却保证了南京钢琴厂的顺利建立。

  国产钢琴运到国外重新调音,价格一下子翻了3—5倍——

  著名调音师细说地产钢琴“短腿”作为江苏著名的调音师,30多年来,郑怀杰曾为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公主琳达、世界级钢琴大师莱昂·弗莱什等大师调音,“包圆”了南京几乎所有大型钢琴演出的调音。可是,说起南京钢琴生产的现状,他却有很多的不满。“中国人拿着最好的材料,却做出了最次的钢琴!”外国钢琴界对国内钢琴这样的评价,一直在刺伤郑怀杰的心。近20年来,郑怀杰一直在给南京各家钢琴厂当技术顾问,在他的眼里,现在国内很多钢琴厂只是按照技术数据机械地生产,钢琴装配完毕就“大功告成”了。这样的钢琴销往国外,只能卖到人家同档次产品1/3价格。按照国际上的经验,装配其实只占钢琴生产20%—25%的工程,音色和手感上的不断“细扣”,花费的精力更多,没有多年的音乐积累和训练,根本把握不好。可为了节省成本,很少有厂家会招聘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去生产一线。近几年,不断有外国企业到江苏贴牌生产,廉价的中国钢琴运到国外重新调音,价格一下子就翻了3—5倍。当顾问的时候只能给厂家提建议,为了直接参与钢琴生产,郑怀杰去年专门注册了一个叫“卡尔门”的品牌,完全按自己的理论生产,每一个琴键都要经过自己监制。“卡尔门”的产量非常小,每年产量不超过100台,生产车间就设在南京本土的钢琴企业里。同在一个车间生产,郑怀杰并不介意自己的独家设计被别人学走,他倒是希望,自己重视“钢琴后期整理”的理念能影响到更多的生产企业。南京日报记者 张希(编辑 晨光)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