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民供孩子读书为啥“像一场赌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09:33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易其洋

  12月23日新华社报道,记者通过对吉林、宁夏等地的调查发现,如今在农村一些地区,由于日益昂贵的学杂费,一些家庭因教致贫,背上了沉重负担。一些家长悲凉地说,供孩子读书就像一场赌博,一旦这场赌博以失败告终,对于有的农村家庭而言,有可能要用许多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来还债。

  越是贫困的地区,人们越是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以前,教育支出不占家庭支出的大头。特别是考上大学后,每年用不着交多少钱,每月还有差不多够吃饭的补助,只要孩子会读书,农民送孩子上学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这些年来,“教育产业化”的说法甚嚣尘上。对于有钱有权者来说,产业化不产业化没什么两样,反正自己“消费”得起,许多人还从中找到了投资或寻租的良机。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那就是生死之差,天壤之别。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教育也是一种投资。要投资,就得算收益账,特别是大投资,更得精打细算。教育“市场化”、“产业化”了,各种收费如火箭升天般地上蹿,而农民的收入连续多年徘徊不前,供孩子上学负担越来越重,风险越来越大,越来越像一场赌博。

  新华社的报道中说,双辽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多元,而当地高中的“择校费”在6000元至8000元不等,再加上学杂费、食宿费等,即使按丰年计算,一般农民家庭不吃不喝也要积攒好几年。一个农家孩子,辛辛苦苦读了好多年,花钱无数,一旦考不上大学,不仅大笔投资无法收回,还可能落得“种田不如老子,养猪不如嫂子,打工不如二娃子”,有的连讨老婆都成了“老大难”。这几年,“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传播,不能不说与此大有关系。

  孩子如果考上了大学,对于许多农民家庭来说,也只是“苦日子刚刚开始”。大学4年五六万元的费用,无异天文数字,全家人就是不吃不喝,也要几十年才能凑够。一时拿不出钱,只得向亲戚好友伸手借。情况往往是,“一人风光,全族遭殃”。一个人考上大学,一个家族都会被拖入贫困的泥淖。而助学贷款等只是“救急”,不能“救难”,许多学生还因此一毕业就面临还债之窘。如今工作难找,农家子弟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几乎没有,又不可能个个品学兼优,找一份好工作有时比登天还难。加上城市生活成本日益高涨,大学毕业后,要还债,要买房子,要恋爱结婚,对家庭的回报几乎为零,有时还要“倒伸手”。

  供孩子读书,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是为孩子好,是为自己脸上有光。但要说投资,教育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未来的投资,是提高整个民族整体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最终受益人是整个国家,是整个民族。教育是一种崇高的公益事业,对凡是能够接受教育的人国家都要提供教育,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根本原则(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语),教育这副越来越重的担子有啥理由让老百姓砸锅卖铁、倾家荡产去挑?

  赌博最大的特点是投资风险大,而且赢的总是少数人,甚至只是“庄家”。如果供孩子读书越来越像一场“胜负”难料的赌博,那么,家长们还会有投资的激情和勇气吗?今年9月2日,张保庆在网上回答问题时说,教育部历来是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的。话是好话,但毕竟来得太迟了,在有些人,尤其是这些年从“教育产业化”中尝到甜头的人的心里,教育就是产业,学校就是企业,高收费是理所当然的。

  教育公平乃社会公平之本。教育不应当只是“富人的消遣”,更应该是“穷人的福利”。要解决学校经费困难,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关键是国家首先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改革不合理的教育投入体制,杜绝教育管理系统的贪污挥霍,少做你追我赶造“大学城”之类的事,而不是借口“教育产业化”把沉重的负担转嫁到家长身上,让他们对供孩子读书心生畏惧,甚至丧失信心。(来源:中国宁波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