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证券欲谋合资投行 外资券商加速进入中国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11:01 新华网 |
对于外资投行来说,控制权是关键,因此小券商、新券商是最佳选择美林欲谋合资投行 外资加速进入中国 《证券市场周刊》独家获悉,全球知名投行美林集团(MerrillLynch)目前正在和华安证券就合资投行业务进行密切的磋商,双方的谈判已有了一定的结果,如果得到中国证监会的肯定,答案不日即将揭晓。 按中国加入WTO的协议,外资参股国内证券业将分三步走,2001年可以占有33%的股份,3年之后可增持至49%,5年之后可达控股指标51%。 同时,有关资料显示,中国证券市场目前已成为亚洲除日本之外最大的市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近期的一项研究预测,在假设人民币能够全面自由兑换,及市场已开放吸纳海外资金的前提下,到2010年,中国的证券市场可能成为全球第二或第三市场,市值达2亿美元,而目前仅为5000亿美元。 这就是诱惑,对外资投行的巨大诱惑。 高盛捷足先登极大地触动了外资投行对中国市场敏感的神经,曾经观望、等待的他们纷纷开始加速。 “猎人必须手疾眼快,必须极具进攻性,而且非常高效。”这是美林集团高层管理委员会成员、美林国际董事长伟凯文对投资银行的评价。 而今,猎人出手了。 美林牵手华安证券 《证券市场周刊》了解,目前双方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有关的资料和申请已经上报中国证监会和相关的部门,美林集团和华安证券都在热切而焦急地等待着相关批复。 知情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透露,在中国进行合资投行的事宜在美林集团内部受到非常高规格的重视。此事自始至终都是由美林集团总部和亚太区直接进行指挥。而其进行的时间当和高盛同时。 “美林集团有海外合资投行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在谈判过程中,如何合资并不是障碍。”接近美林集团的有关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指出。 “谈判前预选的对象当然不止华安证券一家,但是,美林集团也不可能把面铺得过宽,现在很多事情还需要等待。”接近美林集团的有关人士表示。 由于要看中国证监会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态度,美林和华安都很谨慎,对此事不予置评。 “外资非常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高盛的进入方式使大家认为找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模式,其他人的接踵而至不足为奇。”里昂证券(CLSA)投资银行部董事、中国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朱庆告诉《证券市场周刊》。 美林集团由Charles E.Merrill与EdmundC.Lynch创立于1914年,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集团,在全世界35个国家或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所服务的客户资产超过1.5万亿美元。美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融资、证券经纪、证券信贷等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资料显示,华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于2001年1月8日成立的综合类证券公司,注册资本金17.05亿元。该公司前身为1991年5月正式成立的安徽证券,2000年10月,公司开始增资扩股,吸收省内外11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作为股东,改制并更名为华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两相对比,实力悬殊。 “选择这么一家小型的券商反映了美林集团的深思熟虑。”知情人士评价指出。 “这个是很正常的啊!小券商,而且没有什么历史负担,对外资机构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向《证券市场周刊》解释。 “美林集团在选择合作伙伴时的策略是非常灵活的,对未来的长远发展也是有所考虑的。”接近美林集团的有关人士总结道。 外资加快进入步伐 不仅仅是美林集团,几乎所有的国际大投行都在觊觎中国资本市场所蕴藏的巨额财富。 早在2002年的一次研讨会上,汇丰银行亚太区投资银行业务主席宦国苍就曾暗示,打算找一家刚刚拿到营业执照的证券公司,中方占股权,管理交给汇丰银行。但具体操作的过程并不像汇丰入股平安保险那么简单,为此,汇丰银行迟迟没有拿定主意,结果,在等待中让高盛抢了先。 “我们还在进行着谈判,目前并不是透露相关信息的时候。”瑞银集团投资银行副主席何迪则明确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区主席兼首席运营官柯磊洛亦强调,高盛的合资计划向其他外资投资银行传递了一个讯息,就是中国可能愿意考虑其他架构引导外资的进入。 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打算,要将与高盛的合作做成一个样板。因而,政策上主动开放的信号已经释放。 柯磊洛表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已经和好几个公司有过接触,“我们正在研究好几个方案,好让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参与到A股的销售和买卖。” 另据知情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透露,雷曼兄弟正与东方证券秘密进行合资谈判,目前进展顺利。 此前,东方证券和雷曼兄弟已经有业务层面的合作,2004年9月8日,东方证券与美国雷曼兄弟(欧洲)公司共同宣布,双方已正式签署有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代理的《经纪协议》和《服务标准协议》。雷曼兄弟选择东方证券作为指定交易代理机构,于近日正式启动QFII交易。并且暗示“双方还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展开更深入的业务合作”。 东方证券没有否认双方在谈这一事宜,只声称“还没有到宣布消息的时候”。 事实上,只要能够进入中国,包括假道合资,从一级市场的承销、过桥贷款、股权投资到二级市场的交易代理、融资、融券、资产管理,外资投行都愿意并且有足够的能力将其一揽子打尽。和美林集团手中掌握的3281亿美元资本总额相比较,国内130家券商的全部资产加起来不过只有区区3000亿元人民币。 控制权是关键 “有一个重点是每一家外资投资银行都必须认真考虑的,就是管理与经济控制权,对所有的外资投资银行来说,与中国公司合资后,最终能够参与管理,实在很重要。”柯磊洛的话道出了众多外资投资银行的心声和最大的担忧。 在国内现行的法规中,外国投资银行最多允许拥有中国投资银行33%的股份。当初设计这一限制的目的在于保护尚不成熟的国内行业免受来自海外的激烈竞争。 “控制权是核心,是关键,不要忘记,投资银行业务归根结底是人的业务。外资机构进入中国投资银行市场一定希望牢牢地掌握住控制权。”某外资投资银行中国区负责人如是告诉《证券市场周刊》。 业内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透露,几家外资投资银行,包括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和JP摩根(JPMorgan)在内,都希望在合资企业中拥有经营管理权。 事实上,在亚洲市场上,合资投资银行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美林集团放弃了投入巨资的日本投资银行,高盛在印度、印尼的合资投资银行亦以失败告终。 国内也不乏先例。在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几年前曾经“共度好时光”的摩根士丹利已将人马几乎全部撤走,黯然离去。此举被业内人士评为:中金公司的高层震荡凸现了“华尔街哲学和中国投资银行业传统”的矛盾。 而在高盛进入中国前的两家合资投资银行——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华欧国际在几年当中乏善可陈也因此种原因。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获得有效的控制权。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控制权,就根本没有办法将外资投行成熟的经验、风险控制、业务流程等诸多元素带入到合资公司当中。最后,寄予厚望的合资投资银行不免沦为一家不是本土投资银行的‘本土投行’。”知情人士对这种状况迟迟得不到解决显得忧心忡忡。 根据入世的协议,中国在加入WTO后的3年内,中外合资投资银行当中,中外资比例不得超过33%。而根据《外资证券公司设立规则》中的明确规定:“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应当具备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条件。”其中,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条件的第一条就是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所以,外方很难掌控合资公司。在控股权和管理权都无法获得的情况下,外资方面的经营风险是不言自明的。 业内人士非常推崇高盛模式,高盛进入中国,完全是在现有的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的,即高盛控制33%的股权,而与之合资的高华证券则100%由中方控股,但在合资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高华证券当中,方风雷的角色有效地解决了控制权的问题。 “所以许多外资投资银行会选择和小券商、新券商合作,这样可以在无法控股的情况下拥有控制权。”陈昌华指出。(袁朝晖)(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