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2004民企大考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15:49 新华网 |
2004注定将以一种深刻、严酷、充满反思甚至有些扭曲的姿态刻入民企老总的心里:百味杂陈又百感交集。但是必须要看到这一年的风云际遇正在成为民企下一个十年的试金石,登堂入室的也许可以成就中国的卡耐基,不得其门的只有折戟沉沙。 2004年即将曲终人散,但是就在这一年里,铁本祭旗,德隆崩塌,托普遁逃,派系分崩离析;就在这一年里,不少民企挟裹地方政府进军重化工业,遭遇宏观调控壁垒,资金链多数面临断裂危机;就在这一年里,民企再次遭遇置疑,科龙、TCL、海尔等著名品牌均未能在MBO大讨论中置身事外;还是在这一年里,已经打拼十年二十年的民企老总开始集中把权力移交给下一代--既然自己的老骥伏枥已经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价值,借机把企业交给子孙,并在未来几年完成一个班底的塑造,无疑更符合一个家族的传承;也就是这一年里,王均瑶撒手西去,为中国民企老总留下一个说之不尽的背影。 反思的一年 无疑反思构成民企2004年的一个重要主题,德隆崩塌,宏观调控,创维事件,每一件事都值得民企对自身的经营和宏观环境作出深刻的总结。 万通集团冯仑说:宏观调控以来民企发生了这么多问题,民企总是在强调客观条件变化,可是没有深入地想一想,有哪些是自身不够规范的地方?有哪些是该适应新条件的?十年作为一个周期,民企已经高速发展了十年,一块牌子一帮哥们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表示:华立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戴红帽子,做MBO,都尝试了,现在我们对现有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希望把基础做得更实更好。 作为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反思不只是民企的反思,还有方方面面的总结。 民企2004年的很多行为已经引起注意,在宏观调控不久,就有很多民企的怨声载道登在报纸上;接着又有报道说,中国民企资金链紧缩可能导致企业倒闭,并牵连银行改革,造成金融危机。这次紧缩显然不可能造成这种危机性后果。可以说民企对传媒行业的控制已经有一定的火候了,民企对中央政策的博弈也有一定能力了,民企除了自身经营的反思,看来在社会形象、在与中央保持一致上还要走很长的路。国发中心企业所一位研究员说。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则认为,民企要摒弃那种重经验轻市场、重利益轻法律的做法,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培养更多的社会责任意识,从国家角度来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 我觉得做企业做大了不能贪。我一直不想碰资本市场,就是觉得那里有些东西不实在,一旦养成贪、赌的习惯就没法掌控企业了。我宁可要稳定的10%的回报。上海建桥集团董事长周兴增说。 MBO之惑 除了德隆事件、宏观调控,下半年又一场被称为郎顾之争的新论战向中国民企袭来。一时间民企成为过街老鼠。 郎顾之争的主角之一郎咸平教授表示:不要对民营企业抱有幻想,民营企业也没有那么神奇。对国有企业来说,应该做的,是政府退出市场,而不是企业退出市场。国企留在市场,国有股留在市场,政府行政命令退出市场。民企的繁荣发达与中国法律缺失有直接关系。 MBO中的国资流失跟我们有什么关系?!MBO是国企里的高管在买国有股份,里面有再大的猫腻都是高管和国资管理层的问题,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说民企收购国企造成国资流失还能说得通,现在MBO中民企不构成一个主体。MBO出问题是国资管理部门没有把好门,让高管自卖自买,造就新的贪婪,和十年前民企的模式根本不一样。说实话我们真想有这么好的资源做行业整合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企老总表示。 同济大学经济与金融系一位副教授认为:能够参与国企改革就是几种力量:现存的民企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可以收购部分国资;具备强大经济杠杆的外资势力;可以操纵企业估值和管理的管理层。现在来看,说民企都是MBO做起来的肯定是‘一槁打翻一船人’,企业收购里存在的问题只怕更大,特别是对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现在一些国企并购里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主管地方政府不但要政绩还要利益。但是这个问题的提出更值得深思:‘谁还能参与国企改革呢?’ 困局中的机会 准确地说,2004年的民企并非都在水深火热之中。 2004年是我经商以来赚钱最多的一年。上海、攀枝花、河南的地产项目都进入回收期,资金回收非常好。建桥集团又在温州乐清拿一块地,花了6、7个亿,另外在山东淄博有新项目投资,在山西有3个亿的焦炭项目,我们的投资步调一直没有受宏观调控影响,盈利能力很好。只要把握得好,民企还是有很多机会的。上海建桥集团董事长周兴增表示。 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认为,2004年民企遭遇很多事情,包括宏观调控在内,对民营企业确立新的发展方向有关键影响。毋庸讳言,2004年有相当一部分民企受到冲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民企而言,这恰恰是一次洗礼,只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宏观调控就是一次机遇,可以促使民企迈上新台阶。 程路表示,民营经济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国家在发展民营经济的问题上政策没有改变。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重要关口,对民营经济亦如此。今年对民营企业来说是多事之秋,对民企的议论也很多,但是所有这些议论恰恰表明,民营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国民营企业有360多万家,就业人数超过1.3亿,民营企业对全国GDP的贡献率达到65%,税收贡献率也超过50%。 经济学家陈东琪表示,宏观调控是调节速度平衡的手段,就像走在快车道上的车为了保证速度有时需要刹车一样,所以民营企业不必太关注宏观调控何时结束,而宏观调控下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恰恰为民企发展提供了一个良机。 南京大学张二震教授认为,2004年民企遭遇了一些风波,但是从长远来看,民企也凸现了相当的机会。张教授表示,未来20至50年,国际产业和资本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将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是民企发展最重要的机遇,民企战略定位和做大做强,都应从这个角度谋划。(记者李小宁) 2004年十大被忽略的民企老总 多少名满江湖的民企已经倒下,多少试图做中国××大王的民企已经黯然神伤。在潜龙于渊的资本江湖却有相当多的民企,于无声处听惊雷,而这些民企老总论实力,绝对可以入选中国大陆富豪榜,但是每每榜中无名。 在此,我们试图整理出十大不被关注的民企老总。虽然这种尝试一定是挂一漏万,而且更多的大鳄并没有任何信息公诸于世,但是这种尝试也可以算作对这个喧嚣的2004年的纪念和收尾。 王振滔:奥康集团董事长 2004年,王振滔联合温州九家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成立的全国首家无区域民营财团--中瑞财团开张营运,推进了温州模式的演进。进一步斥资10亿元打造占地2600亩的中国西部鞋都、联姻世界鞋都第一品牌GEOX的壮举,让中国鞋业界为之震撼。奇怪的是,即使如此,这个温州人仍然保持了相当的低调。 李兴浩: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4年民企资金链集体告急。但是这个时候一个民企老总却急流勇进,巨资参股的盈达担保公司为民企融资数亿。但是更值得人们记忆的是,在南华银行2亿元总股本中,李兴浩的志高空调占有至少25%股份。在现有的商业银行中,这是一个相当抢眼的比例。 陈锦洪:原佛山市兴业电梯冷气公司总经理 陈锦洪是一个与地方政府用法律手段斗争8年,刚刚看到曙光的前民企老总。1986年,陈锦洪出资20万元开办了兴业装饰公司,挂靠在佛山市财贸办公室名下,并定期支付挂靠费。在兴业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佛山市经委决定免除陈锦洪兴业集团公司职务。此案延续8年。2004年,最高法院下令重审该案,省高院随即受理了其申述。 李志达:北京汇中天恒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志达1989年在深圳创办丽斯达日化有限公司。从1997年开始,丽斯达公司推出小护士的品牌。11月16日,已陷入困境两个月的广东健力宝被来自北京的两家公司收购,其中最大股东是北京汇中天恒投资有限公司,而其董事长李志达即是化妆知名品牌小护士的原董事长。但是想不到的是仅仅一个月过去,三水政府就强行收回了健力宝的产权,而李志达的1亿元也在与张海的交涉中可能打水漂。 高云峰:大族激光董事长 1996年高云峰创办大族激光。在不到8年的时间,公司从一家小型民企,成长为注册资本达到8000万元的股份公司。 今年6月25日,大族激光成为中小企业板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当天,大族激光实现了超300倍的涨幅,以40元天价开盘,高云峰的身家随即上涨到17亿元。 卢伟光:安信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4年,开设安信第一个专卖店,创立安信品牌。温州人卢伟光是第一个买下巴西原始森林的中国人。 10年前还是温州一家地板商店的小老板,如今一口气买下了亚马逊河旁1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安信公司在巴西不仅是外国进口商,而且成为巴西当地的木材供应商。 卢楚奇:万和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1987年始,10年间,万和从一个为家电企业做配件的小厂起步,发展成为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的家电集团公司。这并不十分出色,但是他创造性地推出了核心控股+外部参股的万和股份化新模式。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家族核心成员的绝对控股权,又实现了股权的多元化。万和模式对家族企业在安全与发展的对立中如何寻找平衡点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李林楷: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林楷是ML复合新材料配方的第一发明人。他领头提出了要求立法保护私人合法财产的建议,震动了全国。而这一建议在2004年被写入宪法修正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是国家根本大法第一次确认私有财产权的合法地位。 陈小军:台州市商业银行董事长兼行长 1988年6月6日,他建立起了银座金融服务社;1995年,银座金融服务社从大钱庄的性质转变成真正的银行;2002年3月,台州市商业银行成立,陈小军出任董事长兼行长。台州市商业银行注册资本3亿元,政府股权仅为5%,这在全国只是一家。 李书福:吉利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白手起家,创办吉利集团。吉利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此外,吉利还投资8亿多元,创建了全国最大的民办大学--北京吉利大学。 在当今中国商界,李书福无疑是最具争议性的人物,其固执闻名全国。 2004民企事件反思录 铁本与建龙 铁本祭旗,建龙肢解,这是两家胆敢突破政策禁区、违规操作的钢铁公司的下场。铁本的结局在上半年印证了中央宏观调控的决心,而建龙年底可能被杭钢兼并重组的结局则说明了中央对某些民企大鳄的警惕:不能由民企对利润的贪婪损害国家行业的前景。 其实铁本和建龙的最终结局还有更深的解读。首先这说明近十年来民营企业一贯的先上车--把国家不允许不审批的项目做大,后买票--做大规模,形成影响,扩大就业,然后逼迫政府部门审批--的一贯做法失灵了,国家正在严格行业控制和审批。其次通过权钱交易廉价批租土地不行了。铁本与建龙都涉及了对土地的践踏,而土地已经成为本届政府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石之一。 郎顾之争 2004年郎顾之争从表面看只是官司纠纷与媒体波澜,但是这场争论对民企却影响深远。国资委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96号文和三号令不能说与郎咸平的炮轰无关。而且郎顾之争是从根本上质疑了民企:原罪问题是置疑民企第一桶金从哪里来,是说出身;国企改制黑洞是质疑民企现在发家、发展的鬼蜮伎俩,是置疑现状;MBO则质疑民企的明天是否建立在进一步的对国资的侵蚀上。 郎顾之争是2004年对民企的舆论环境转折的关键,经历了2004年的严酷,民企该想想2005年和以后的发展路径了。 盛大上市 盛大流血上市,到最后成为中国概念的王者,一来一去,陈天桥身价暴涨,年终坐到富豪榜第二把交椅。其实这两年的中国概念都是民营企业,盛大、灵通、51job,虽然中间有过因大型国企出海造成的短暂停滞,但是这桩让美国人民感受中国科技企业朦胧美、中外投行赚大钱的好事还是时时翻新。现在除了美国NASDAQ和中国香港,新加坡也正在成为中国科技民企的一个选择。 其实没有别的,中国概念要套现,上市是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前仆后继圈外国人的钱也无可厚非。只是2005年那么多大型国企等着出海,中国概念也该歇歇了。 创维事件 创维事件本身并不大,否则黄宏生也不会被保释。但是参照陈久霖在新加坡被调查,这给所有已经上市的民企和即将上市的民企老总提了个醒:只要你是上市公司,你必须对公众负责! 面对民企日趋严格的生存环境,民企老总渴望出海上市,至少希望能在海外有一个窗口,融资和转移资产也相对方便。于是,等着海外上市的民企还在排队,同样等着出事的民企也在排长队。 刘永行停建电解铝项目 虽然铁本事件比较惨烈,但是真正在圈子里引起震荡的却是刘永行停建电解铝项目。本来铁本就是业内的小兵,与苦心孤诣磨剑五年的刘永行不具备可比性。而且刘永行的电解铝项目目标直指中国铝业。刘永行电解铝项目的停建体现了中央对关键行业加强控制力的决心。 只是刘永行经历电解铝项目的壮士断腕,经年翻不过身,在业内也小心低调。这引发了民企的一个深刻反思:民企在重化工业不能投资了,那该怎么走呢?(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