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回眸2004:擘划中国未来政治发展进程的一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18:27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顾钱江张玫)“执政能力建设”、“法治政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政治流行语无疑是对2004年中国政局发展亮点的注释。对于观察中国政治的人士来说,据此足以得出这一年对未来中国政治发展影响深远的评价,尽管影响之巨可能在多年以后才可以看得更为清楚。时间上溯至60年前,一篇反思明末农民起义因骄傲自满而遭败亡的力作《甲申三百年祭》成为尚未执政的共产党的整风文件,毛泽东曾多次要求全党以“进京赶考”之心引以为戒。2004年,又是一个甲申年,取得政权已55年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央全会上通过了一份自省意识浓厚的文件,其关键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的领导人已经注意到这个巧合中的必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认为,这表明中共牢记李自成失败的历史教训和毛泽东主席的告诫,全面加强执政能力,显示了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人们注意到,文件中尖锐地指出了党执政中存在的种种“不适应”、“不符合”问题,也提到了世界上一些大党、友党倏忽间丧失政权的教训;首次鲜明地提出了执政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方面应具备的5个能力。

  9月19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画面中,出现了江泽民与胡锦涛微笑握手的镜头——刚刚闭幕的中央全会,接受了江泽民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辞呈,决定由胡锦涛接任。这一消息瞬间传遍世界。敏感的海外舆论立刻将其与执政能力联系起来,指出这表明中共高层领导新老交替进一步走向制度化。“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过渡”,外电评论说。

  一个同样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发生在15年前的深秋: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热情地介绍了新任军委主席江泽民,并宣布自己离开军队正式退休。作为一个真正的改革者,邓小平从自己开始打破了党内职务终身制。在1980年8月那篇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著名讲话中,邓小平呼吁,必须“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认为,今后“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机制,“这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今年又是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为中共执政创造了成功经验,心存感激的中国人在这个夏天以各种形式缅怀他的业绩。在北京隆重举行的纪念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表示:邓小平理论仍然是指引中国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2004年,中国因一连串历史性巧合而举行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其意义又都远远超出单纯的“纪念”,而显示出“在纪念中规划未来”的特征。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中国领导人表示,要推动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与时俱进”;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领导人表示,要“坚持好、完善好”这一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如果说2004年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年,那么它也是中国的法治政府建设年。

  温家宝总理3月份在他的施政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此后,公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施《行政许可法》等举动,都体现了以法律控制公权力的精神。年中掀起的“审计风暴”,更是为政府依法行政写下生动的注脚。

  这一年的事情林林总总,而在政治学者眼里,它们的主题却清清楚楚:中国的民主宪政在2004年取得了非凡进展。无论是胡锦涛说“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还是温家宝说“治国者必先受治于法”,他们强调的都是一个意思:宪法和法律才是这个国家的最高政治权威。

  中共中央、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新华门前的影壁上,有五个金色大字“为人民服务”;2004年,它被还原为一部引起票房轰动的电影《张思德》。中共领导人警告说,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他们决定:明年1月将在全党深入展开一项旨在加深党同民众血肉联系的教育。

  无庸讳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社会利益格局正在发生调整,大量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绝大多数都与经济问题有关。这一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了执政党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

  “2004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值得我们好好回味和总结的一年。”李君如说。他认为,这一年的实践证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已经具备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和执政能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