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多数人本可逃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08:44 南方都市报

  “大多数人本可逃命”

  美国专家指出海啸预警机制缺位是造成巨大伤亡的重要原因

  印度洋海啸

  据新华社电 美国地质调查局信息中心的专家韦弗利·帕森12月27日指出,如果以前在印度洋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这次灾害不会夺去这么多人的生命。

  印度洋沿岸没有预警中心

  26日由地震引发的大海啸之所以造成巨大人员伤亡,无疑与以下三点客观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就是灾害本身规模巨大。二是灾害发生异常突然。三是受灾地区人员密集。

  但美国地质调查局信息中心的专家韦弗利·帕森指出,如果以前在印度洋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这次灾害不会夺去这么多人的生命。

  目前,在太平洋沿岸,仅美国就在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建立了两个海啸预警中心,由美国地质调查局指挥。但在印度洋沿岸,竟然没有一个这样的预警中心。

  帕森认为,这显然是因为印度洋很少出现海啸,规模如此巨大的海啸更是凤毛麟角。这让印度洋沿岸国家减低了防范意识。同时,政府也没有给予国民相应的指导。

  美国曾欲通知未成

  帕森说,政府应该指导居住在海边的国民在发生地震后离开海边。由于地震震中在海底,波动传递到海岸一般需要20分钟到2个小时,“如果当地居民组织得力,这段时间足够多数人逃生了”。

  帕森还指出,由于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预警机制,更造成了这些国家与其他国家在分享相关信息时渠道不畅。以本次海啸为例,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检测到大地震之后本来试图通知印度洋沿岸各国准备防护海啸,可是竟然无法找到与这些国家沟通的途径。

  “我一直在和我们搞海啸研究和预警的人说,但是他们竟然与这些国家在海啸方面没有任何联系,”帕森说,“我们没人在那边,我们只能通过媒体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会波及中国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认为,这次地震是一次发生在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边缘,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集中释放出来,这就是此次大地震的直接原因。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专家则认为,上周发生的一些小型地震可能是惹恼印度洋的罪魁祸首。

  意大利国家地质研究所主管恩佐·博斯基说,地震释放的能力相当于100万颗二战期间日本所遭受的原子弹,强烈的震撼甚至影响了地球转动。

  张晓东表示,由于发生此次地震的海域与中国之间有陆地相隔,因此海啸不会波及到中国。

  各国纷纷提醒公民不要前往灾区旅游

  东南亚旅游业再遭重创

  印度洋26日发生的罕见大海啸不仅给沿岸多国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也演变成了一场国际性灾难——由于时值圣诞假期,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正聚集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沙滩上享受阳光。

  恐怖袭击阴影犹在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天灾可能重创刚刚摆脱非典和恐怖袭击阴影的东南亚旅游业,毕竟处理这场繁杂的国际性灾难所带来的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需要一定时间。

  目前正值西方国家最重要节日圣诞节和新年之间的旅游超旺季,许多欧洲游客选择前往东南亚。

  英国旅行社协会发言人基思·贝顿说,“东南亚地区的英国游客可能多达1万人”。在26日的海啸之后,英国外交部再次发出警告,这次是提醒英国公民不要前往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和孟加拉国的受灾地区。

  空包机少游客

  贝顿说,英国旅行协会已经取消了部分游客前往亚洲受灾地区的计划,原定26日和27日从伦敦和曼彻斯特出发向东南亚输送游客的包机将空机前往,将东南亚受灾地区的英国游客接回来,英国旅行社协会正在敲定飞返英国的游客名单。

  撇开灾害直接影响不谈,贝顿说,作为东南亚地区主要创汇产业的旅游业何时能恢复尚不得而知。贝顿说:“电视报道给人的印象是清理烂摊子需要一段时间——也许要几个月。

  被问及这是否意味着受灾地区的旅游季节实际已经结束时,贝顿答道:“的确有此可能。”世界旅游组织今年6月说,亚洲国家旅游业已经摆脱了最近两年中非典和恐怖袭击带来的阴影,今年的前景看好。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图:

  12月26日,在泰国普吉岛,一尊木雕佛像站立在海啸过后的海滩上,仿佛在为不幸的人们祈祷。

  惊魂未定的外国游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