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冬季保健全新路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09:48 浙江在线

  穿要穿得暖,吃要吃得热,早起早锻炼,进补很重要……我们几乎对这些冬季保健概念熟稔于心了。但现在,健康专家们交出了一张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冬令保健全新路线图。他们认为,这些全新的保健手法,更能让人们防御疾病,保护身体:补氧,反冬令进补或特色进补,进食冷食,驱除过敏源,迟起锻炼健身等。

  据专家介绍,冬天,随着气温的下降和气压的升高,毛细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度变大。这种情况影响了人体氧的供应,对高血压、心脏病和其他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十分不利。而及时改变血液对氧的携带能力,改变心肌供血供氧状况,可以有效缓解冬季的天气对心脏病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大减少心脏病人发病的几率。科学补氧有内供氧、外供氧之分。外供氧包括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内供氧则是从生理上提高血液对氧的携带能力,提高各器官对氧的利用率。心前区疼痛是心脏本身缺血缺氧的一种外在表现,而当心肌缺氧严重时,人不仅会感到疼痛加剧,同时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衰等严重后果。因此,外氧十分重要。

  冬令进补一直广受欢迎,但也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有人认为既然是补品,那就有益无害,因而随意服用,“无虚滥补”;还有的人求补心切,服用补品“多多益善”,结果不但无益,反而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如有人因服用过多的人参,出现了烦躁、激动、失眠、腹胀等“人参滥用综合症”。所以,不是非得冬令进补不可。如果一定要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特点,正确进补。平素胃肠虚弱之人,在进补时应特别注意,不能一味蛮补。还需注意的是,有些体质虚弱的人,在感冒或其它急性病期间,应停服补品,待急性病治愈后再继续进补。

  在冬季,过敏性和气喘疾病高发。有关专家认为,这与室内空气的质量关系密切。一些在写字楼工作的人,呼吸着越来越多的再循环空气。这种空气夹带着室内环境中的多种过敏源。在冬季,室内空气携带的过敏源会比其他季节更多,因为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密闭的室内,空气十分浑浊。在室内过敏源中,最重要的是尘螨和霉菌。因此,要防病,室内空气就要常更新,要保持干净卫生,除去过敏源。此外,专家还建议:尽管冬天的室外温度较低,也应穿上大衣、戴好帽子,多到室外走走,这会使人的心情有所放松。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心理压力会使过敏和哮喘变得更加严重。

  天一冷,人们往往认为进食热食更有利于健康,而把冷凉食品拒之口外。殊不知,在严寒的冬季,若能适当吃些冷食,不但对身体无害,反有益处。在冬天,“上火”的现象比较多。冬天外界气候虽冷,但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少,可造成体内积热不能散发,再加上冬令饮食所含热量较高,很容易导致胃肺火盛。所以,不妨适当吃些性冷的食物,如梨、萝卜、莲子、松花蛋等。若能经常饮用凉白开水,有预防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肤病之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凉开水,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泄能力增强,加强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肌梗塞。

  晨练,是人们冬季健身的一个重要传统手段。然而,有关医学专家提醒您,锻炼健身莫再贪早。冬季的早晨地表气温低,天上气温高,常出现气温逆增现象,使大气停止上下对流活动。还有汽车和其他空气污染源排放出的气体,其中含有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铅等污染物质,各种有害物质聚于地面,看上去就像淡淡的晨雾,不能向空气上层扩散。在这种环境中锻炼,污染极易进入、沉积停留在人们的呼吸道中。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晨练,体质未见增长,却会出现乏力、头晕、咽喉炎、气管炎等疾患。因此,健康专家认为,上午10点左右出门活动锻炼身体,比较适宜。这是因为太阳出来晒到地面,使大气开始上下对流,污染的空气向高空扩散,气温的逆增现象消失,地面的空气变得洁净。

  双脚保暖是平安过冬的有效一招。因为脚心皮肤上有无数神经末梢和感受器,人体五脏六腑都有对应区,足部特别与上呼吸道联系密切,一旦足部受凉,足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就会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与支气管等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消除细菌、病毒、尘埃等的能力削弱,潜伏在鼻咽部的病原体就趁机作乱,这就是为什么小儿和老人易患感冒的原因之一。因此,晚上睡觉前,用热水袋暖足,或用热水泡脚,都有助于防止感冒与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