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金信信托背后的人? 详探伊利原高管郑俊怀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17:21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12月28日电最近一期《财经时报》载文称,多年来,上市公司整个高管层几乎“一锅端”的,伊利股份(600887)还是第一家。 文章称,2004年是伊利多事之年,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蒙牛乳业”在香港成功上市,一次募集14亿港元,双方强弱易位;接着闹出“独董”风波;最后,爆出郑俊怀涉嫌挪用巨额公款进行MBO的丑闻,郑系人马被一网打尽,当地政府工作组力挺潘刚接掌大权,伊利改天换日。 文章还提到,伊利股份股价自12月20日开盘至24日收盘,从9.77元跌至9.2元,中间连续两日停牌。 文章指出,目前,经负责媒体沟通的伊利党委副书记杨贵证实过的最核心消息是:2000年至2001年,郑俊怀等人未经董事会同意,先后挪用1590万元和1400万元分别给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下称“华世商贸”)和启元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启元公司”)用以经营。检察机关对郑俊怀等人从立案到刑拘,都缘于此。坊间有报道说挪用数额有1.8亿元,这一说法未经证实。 文章称,在2990万元中,给启元公司的1400万元已经公告。2001年,伊利股份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实行期权激励,为便于持股,伊利股份用激励资金注册了启元公司。挪用给华世商贸的1590万元则未公告。 文章指出,“从伊利高管这次被检察院而非公安局或证监会带走的细节看,应是伊利转制以前的事情。”上海闻达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宋一欣律师分析说,按《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院负责调查国企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等案件,有关私企或证券操纵等犯罪案件由公安局管辖。 文章称,如果挪用公款真有1.8亿元之巨,当事人将被判无期以上徒刑。与华世商贸颇有渊源的日信投资董事长郭如鳌,因挪用公款约2000万元,今年4月被山东省高院二审判处无期徒刑(参见辅文《郑俊怀案疑似MBO的三条通道》)。 文章提到,来自内蒙古高检的消息说,郑等人更多的问题还在调查中。目前检察机关正在积极取证。消息人士告知,管理层正在追查郑等人在伊利股份违规操作MBO的历史,金信信托可能难逃其咎。如果是金信信托相关人士配合伊利高管挪用公款,按现行法律规定,即为同案犯,后果将非常严重。金信信托操作的好几例隐性MBO都有类似问题。 文章还提到,6月22日,内蒙古证监局核查小组进驻伊利时,郑俊怀尚有恃无恐,高调宣称:“证监会调查越早越好”。其时郑已开始四下活动,希望能靠影响力保自己安然过关。但据消息人士说,国资委正在严查国资流失案件,郑俊怀案一方面固然是其独董俞伯伟点燃了导火索,另一方面也是近期“严打”中,经由决策层点头才开始彻查。 文章指出,“郑俊怀才是金信信托背后的人!”前独董俞伯伟坚持他的判断:很多迹象表明,是郑挪用了上市公司资金,交金信信托用于收购伊利股权。如果金信信托是大股东,就不可能知道伊利股份出事,还让股票跌停才停牌,而必然采取措施。正是由于金信信托大股东是郑,他出事了所以没有工夫来安排这些事,金信信托亦未获得授权,才可能出现股票跌停后才停牌。俞伯伟这两日已不再接受媒体采访。 文章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郑俊怀等人的最大问题,在于金信信托用于收购伊利股权2.8亿元的资金来源有可能是公款——一种可能是:郑等人以国债投资委托理财名义,将伊利股份资金分多次打入闽发证券,通过伊利股份子公司华世商贸、启元公司,以国债投资委托理财名义,将现金打入闽发证券和金通证券;随后,由证券营业部将伊利子公司放在其账上的资金买国债,然后抛掉,进行国债回购;由于伊利子公司持有的是“B字头”账号,属二级托管,证券营业部将所有的国债做回购,都可不在账上显示,在证券公司也是表外资金,最后这些资金就被“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到金信信托,以偿还金信信托用于收购伊利股权的现金。 文章提到,俞伯伟在“独董风波”时揭发说,董事长郑俊怀和副董事长杨桂琴将公司2.8亿元资金从2004年1月12日到2月26日期间分5次打入一家控股子公司,并迅速将该公司改名。这家公司又分6次将其中的2.3亿元转给金通证券,剩下的5000万元退回伊利股份。这笔钱和MBO需要的资金额非常接近。 文章提到,调查一旦展开,关键环节最终将落到金信信托:它持有的伊利股份究竟是托管还是自营?它从闽发证券、金通证券获得现金了吗?如果查实金信信托确为受托购买伊利股权,那么这笔股权要不要退回给呼和浩特市财政局?伊利股份要不要重新变更为国企? 文章称,国资委下属的政策研究人士对《财经时报》说,从近期连续出台一系列限制MBO、严查国资流失的政策及讲话来看,郑俊怀事件绝非偶然个案。郑被查固然是因为做得太“明目张胆”,而目前不少由国企转制的企业历史上都有非常不规范的操作。过去决策层表态不追查“原罪”,令很多公司高管认为,隐性MBO只要通过审批,过了户,便可万事大吉。当局查处郑俊怀“醉翁之意不在酒”,给旁观客敲响警钟。 文章指出,郑俊怀早先即以伊利“20年老总”著称。他1983年1月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厂长,这是伊利集团的前身。伊利由资产仅40万元的小厂发展至如今总资产达50亿元的集团公司,郑功不可没。 文章提到,伊利股份1996年上市,1997年从单一的冰淇淋业务开始杀入液态奶,赶上乳业发展的绝好机会,业绩成长非常快,目前已稳占中国头号奶企地位。伊利坚持每年给投资者现金分红的举动在上市公司中也绝无仅有,现金分红累计也不是小数。 文章还提到,“他很有能力。”蒙牛乳业总裁助理、奶源分公司总经理许云回忆说。许曾是郑的部下,现在是蒙牛董事长牛根生的重臣。“郑俊怀在乳业内声望很高。伊利老大哥家里出事,我们都觉得很遗憾。”蒙牛乳业企划部媒介主管郭万富说。牛根生否认了蒙牛将收购伊利的传言。许云解释说:“呼市市委并不主张一家垄断。”“平和在外,强势在内。”专事奶业咨询的崔政评说。崔政曾任伊利液态奶事业部市场处产品经理。郑俊怀对职工非常平和可亲,但作为一个22年的董事长、总经理,却处处显强硬。 文章还提到,接近郑俊怀的金融界人士说,他给人的感觉较“阴沉”。1997年后,伊利高层人事斗争日趋激烈,而郑俊怀在股市上亦显得过于胆大。证券业人士指证,1996年郑即指使亲信关小军寻找操盘手坐庄,当年伊利股份连续两次10送10,庄家挣了不下数千万,8年来不下9次配送,庄家可能赚到三四亿元。关小军在国泰君安开了不少席位,常常出没于国泰君安上海总部。 文章最后还提到,2002年,郑俊怀给关小军2000万元,让其在外开公司自营投资,华世商贸便是由关操控替郑俊怀敛财的一个平台。有称郭如鳌被定罪的关键证据之一——挪用公款2000万元,即是在郑授意之下转予关小军的那一笔。郭如鳌被捕后,关小军和当时圈内一个“颇有名气”的蒋姓“私人专家”均潜逃失踪。“郑俊怀和郭如鳌、老蒋搭上关系,足见其在股市‘水很深’!”这位知情人感叹,“郑在MBO时那么明目张胆,真是自以为有恃无恐。”(谢姝刘应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