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伊利事件反思录(三):违规成本与"杀鸡猴不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09:38 新华网

  对伊利事件的反思,人们十分关注社会上出现的杀鸡猴不看的怪异现象。杀鸡猴不看是杀鸡儆猴的异化,是惩戒的警示效应和威慑作用的弱化。

  从伊利股份原董事长郑俊怀的经历分析,他是个聪明人。从1993年5月起,就担任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2001年,被评为全国乳品行业优秀企业家;2003年,又被评为中国创业企业家。在证监会对伊利股份进行调查时,他曾对记者说了这么一席话:我的母亲一直教诲激励我,不该得的绝对不得,谁给的好处永远记得,清白地做人,越艰难越要坚持到底,只要自己清清白白就不怕别人风言风语,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能在这个位置(指伊利集团一把手--笔者注)上的原因。此外,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伊利这个企业联系着太多的奶农、用户、股民,稳定很重要。现在的事实表明,郑俊怀扮演了两面人的角色。美丽动听的话语,不过是在自己的脸谱上涂了几笔滑稽的油彩。然而,恰恰是这种涂抹,表明郑俊怀有着对职业操守和道德守望的辨析力。

  现在需要探究的是,为什么诸如郑俊怀一类的聪明人,会愚蠢无比地去撞击法律的天条,义无反顾地投身问题高管的队伍呢?这也许需要郑俊怀本人的反省与悔过。或许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在作祟。出于对违规成本(或犯法成本)与利益所得之间的精密计算,对东窗事发与侥幸逃脱的比例估量,使他最终作出看似聪明实则愚蠢的抉择。

  这并非为郑俊怀开脱。因为在郑俊怀的周围,诸如此类的事情确非鲜见。以证券市场为例,自2001年4月以来,先后有61家沪市上市公司受到上证所77次公开谴责,477人(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因未能勤勉尽责受到公开谴责。甚至有一家上市公司管理层受到公开谴责多达70人(次),大部分董事面临多达三次的谴责。与此相映照的是,自2003年1月以来,共有10位上市公司高管外逃,卷走的资金或造成的资金黑洞近百亿元。公开谴责,一线监管止步于道德层面;对于严重违规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最高的惩戒手段,是30万元的惩罚性违约金。处罚力度相对违规成本是九牛一毛,凸显资本市场膏肓多年的痼疾恶习之危害。这也是杀鸡猴不看之根源。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重要警示,遏制高管频频出事的势头,最为迫切的手段是大幅度提升违规成本。时下的资本市场,已成为腐败的事故多发地段。监管机构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反腐败、打违规,力度很大,成本很高,但腐败案件仍不断出现。我们应从体制创新方面入手,铲除腐败。好的体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不好的体制,则会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大幅度提高违规成本,罚得他恶名昭彰,孤家寡人;罚得他倾家荡产,扫地出门;罚得他身陷囹圄,遗恨终生。如此之举,法律的警示效应和威慑作用大大强化,杀鸡猴不看也会大为减少。(诸葛立早)(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