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轻重之间论德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09:38 光明日报

  罗树庚

  几乎每天都能从各种新闻媒体中看到或听到各地各类学校如何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关报道。德育形式之多,花样之新,让人眼花缭乱。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有着很强新闻效应的德育活动到底有多少实效呢?我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当前,德育工作华而不实,重形式,轻实效;重效应,轻育人;重短期,轻养成等的现象已经严重危害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问题,违法犯罪群体越来越低龄化问题,警示着我们深刻反思我们的德育。

  重形式 轻实效

  形式主义的痼疾在德育工作中随处可见,什么“告别陋习万人签名活动”、“珍惜资源宣誓活动”、“我是环保小卫士授牌仪式”等等。仪式之隆重,场面之浩大,可以说是一个胜过一个。你搞“千人一声”,我就来个“万人签名”;你成立“志愿者”,我就来个“别动队”;你搞“清除牛皮癣”,我就来个“红领巾小交警”……搞这些活动的目的,我们不排除有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作用,但很多学校搞这些活动更为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影响。深入学校实际看一看,你就会发现:这里还刚刚举行完“告别陋习万人签名活动”,那里学生拿着粉笔在厕所等公共场所的墙上乱涂乱画,这里写个“某某是个大笨蛋”,那里写个“某某是个乌龟王八蛋”;这里还在举行“珍惜资源宣誓活动”,那里自来水哗哗直流,没人关水龙头;这里才刚刚举行完“我是环保小卫士授牌仪式”,那里解散的少先队员一窝蜂似的买来雪糕,随手乱扔包装袋。

  注重形式,轻德育实效,重外显的活动,轻内隐的品质形成,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种普遍现象。德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一项长期工作,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德育工作是塑造心灵、提升品质的一项工程,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做一些华而不实的行为。我们要从青少年的一言一行抓起,从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出发,从小处着手,进行教育。摒弃形式主义,注重德育的实际效果,抓养成,抓平时,抓习惯,扎扎实实地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

  重效应 轻育人

  注重轰动效应,重视新闻的炒作,轻视真正的育人目的,是当前学校德育的又一种不良现象。规模不大,创意不新,活动不热闹,别想上新闻媒体。现在的人越来越耐不住寂寞,学校教育工作者也这样,不管做了什么都希望新闻媒体帮助张罗张罗。许多活动一开始的动机就有问题,何谈育人之功效。二月末三月初,快到植树节了,如果现在还组织学生搞每人种一棵小树,养一盆花的活动,肯定没新意,没看点,简直就是傻冒一个。怎么办,如何让自己学校有关植树节可报道的活动上媒体呢?就有学校想出了“每人认养一棵小树,给小树挂牌”这样一项德育活动。这一富有创意的德育活动自然赢得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可实际又是怎样的呢?给小树挂的塑料牌是老师做的;校园里所有的树梢上都挂满了塑料牌,有的一棵树上挂了好几块塑料牌,远远看去,白花花的一片,大煞风景;问问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给小树挂牌?十个有九个不知道的,知道的那个竟然回答:好看呗!后来,为了校园美观,新闻报道后,此项活动的策划者又请清洁工花了两天时间将这些牌子摘了。我想,就是小草没法挂牌,要不然,来年兴许还会来个“爱护小草,给小草挂牌”的更大新闻哩。类似这样的德育新闻,翻开相关报刊,可以说随处可见。

  重新闻效应,重轰动效应,轻育人功效,渐渐地造成了德育工作不被班主任、教师重视,造成了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苍白无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整体水平上不去等结果。前几天我在浏览2004年第二期的《读者》时,看到一篇《匪夷所思的时代》的文章,文章讲上面拨扶贫款,扶植贫困山区养羊。可扶贫款被层层侵吞,羊没养成。等到上级来检查,干部就让老百姓披上白色编织袋在山坡上匍匐而行装羊群。某地为了绿化荒山,不惜耗费巨资,在水泥里和上绿色涂料,铺满整座山头。上级来检查,站在远处,放眼望去,但见漫山遍野,尽披绿装。为什么社会上会有如此荒唐,却又真实的故事不断上演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我想,如果教育工作者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只重新闻效应,只重轰动效应,而轻视育人功效,将来,这些青少年成人后说不定会制造出更荒唐、更大的笑话。

  重短期 轻养成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另一个不良现象就是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一个良好的措施,一项富有意义的活动,搞过了,就算完事了。正所谓:一年一个新花样,学来学去学不像,刚好学的有点像,又来一个新花样。许多学校在德育工作上,对一项措施,一项活动没有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不懈抓下去的耐心。其实,德育工作说简单,也简单。认准了,长期抓,一定能抓出成效,抓出特色。我校自1999年以来,以“孝心教育”为突破口,以“孝敬父母”为德育的起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一抓就是五年。围绕“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整体长远规划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论谁当校长,都要将“孝心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系统工程加以坚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校以“任何场合,别人都能从你的言行中分辨你是不是万里学子。”为德育考核终极目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衡量。

  摒弃短期、功利性的德育方式,坚持从长远出发抓养成,是德育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印度有句谚语说的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确实,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注意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垒下一块一块坚实的基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习惯是青少年进步的阶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呼吁全社会携手培养小学生的十个好习惯,即说了就要做、耐心听别人讲话、按规则行动、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节约每一分钱,天天锻炼身体、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及时表达谢意或歉意、做事有计划、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等。

  这些习惯听起来十分简单,然而要让一个人形成这些良好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在这方面,主要还是应该结合青少年实际狠抓养成教育。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要把养成教育技能化,而应把养成教育人格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德育过程中的短期行为,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我们要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一高度,抓实抓好德育工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