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国奥“超白金”何以变成废铜烂铁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16:18 中国新闻网 |
2004年5月12日,一场本已无关痛痒的比赛,竟成了一个美丽时代的终结。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当沈祥福率领的国奥队以2比1艰难击败12强赛的最后一个对手马来西亚队时,无论是曾被誉为“超白金一代”的中国国奥队员,还是曾振臂高呼“超白金”的中国球迷,都感受到了一种无言的惆怅…… 从“超白金”到“废铜烂铁” 2000年1月,清幽宜人的毛家湾,一片绿色的草地,这就是这届国奥队的起点。作为国内少壮派教头佼佼者的沈祥福,带着手下第一批80名来自国内各地的足球少年,开始了进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使命。2000年的亚青赛成为了他们崭露头角的开始。从80名少年中脱颖而出的曲波、高明和杜威,以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在亚青赛上力克韩国队,获得了进军次年世青赛的资格。接下来的2001年成为了这支沈家军最为辉煌的一年。在年初的四国赛上,他们以3比1力克拥有萨维奥拉和罗德里格斯等明星的阿根廷青年队进入决赛,世青赛上,他们更是以领先亚洲各路同龄人的姿态一举杀入16强。这一年中,沈家军在一共参加的15场比赛中,取得了8胜3平4负的战绩,其中失败的比赛均是输给欧美强队,于是,“超白金一代”的美誉不胫而走。 不过,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却日渐暴露出他们平庸的本性。2002年,国奥队在韩国釜山亚运会0比1不敌日本国奥队,止步8强;在卡塔尔十国赛上也仅仅以2比0战胜捷克取得一场胜利,只是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进入四强。到了2003年,虽然国奥队在与南非和乌拉圭等队的热身赛中保持不败,但却在与叙利亚队的奥运会资格赛中上演了惊险一幕,主场2比0获胜,客场却以2比3输给对手,最终仅靠张耀坤在最后阶段的进球,以净胜球数淘汰对手得以出线。2004年,是国奥队梦想的终点。3月3日首战客场不敌韩国队之后,3月20日他们更在武汉主场没有拿下马来西亚队,决战阶段的比赛仅进行到开始就已知道了结果。四年之剑毁于两役,“超白金一代”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沦为了“废铜烂铁一代”。 “废铜烂铁”是这样炼成的 一支曾被誉为“超白金一代”的希望之师,在短短几年之间就沦为任人宰割的“废铁一代”,在中国足球这个大染缸之中,“贵重金属”的贬值速度的确太快了。国奥球员之殇,是值得中国足球深思的问题。 在本届国奥组队4年之中,前前后后被沈祥福征召的球员多达120人,在如此广泛的选才范围内,国奥队竟找不出11个能够与韩日同龄球队相抗衡的球员,除了培养机制问题外,环境和教练问题也是主要症结之一。对这届国奥队来说,随着“超白金一代”的荣誉称号加身,年少轻狂的本性让这些少年开始变得飘飘然。初露头角的杜威被认为“像极了当年的范志毅”,年轻的曲波更被冠以“中国风之子”的雅号,媒体的眼里只有英雄,于是在轮番的笔墨粉饰之后,这群少年竟也有了不少“贵重金属”的气质。职业联赛日渐混乱的大环境也成为了让这批少年走形的“畸形模子”,泡吧事件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事例。此外,教练执教能力的缺陷也是国奥队沦落的一大原因。世青赛后,随着队员年龄的增长和对手实力的提高,沈祥福带队的一成不变模式的弊病和球队优势的丧失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但沈祥福的固执和足协的短见,让国奥队并未改弦更张,及时刹住下滑的趋势,最终使这群本来充满天赋的年轻人,在国产教练业已僵化的训练观念和手段中“浪费”了。 向“仲永之伤”说不别误人子弟 先有“捧杀”,再有“浪费”,国奥之死,也折射出了中国足坛低年龄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悲哀。中国足坛不缺优秀的足球苗子,但务虚的舆论环境和落后的教练水平,却成为了制约小球员把天赋带入成年队的瓶颈,于是中国足球只能屡屡上演“伤仲永”的悲剧。目前正在德国深造的“08之星”队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出国前已经名满天下,但出国后的第一场比赛就以0比6惨败给了当地业余的大学生联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既然足球少年们把前途交给中国足球,中国足球也应该还他们一个合理的发展空间。(《重庆晚报》记者范天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