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历时4年造12万亩 北京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形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17:17 新华网

  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建成

  今天清晨6点半,乔振生一家便起了床。半小时后,家里的老人便来到小区边的绿化隔离带边遛早儿、锻炼身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澄澈的蓝天,老人们都高兴地说,北京的树越种越多,天也越来越蓝了。

  其实,像乔家这样因为北京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建设而搬进楼房的农民在京城还有很多。绿化隔离带不但为人们带来了绿色,还带来了实在的幸福生活。从北京市林业局传来消息: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已建成,京城百姓们真正拥有了身边郁郁葱葱的“城市森林”。

  第一道绿化隔离带,是距离北京城中心区最近的一道绿色生态屏障。2004年隔离带内新完成拆迁建筑面积40.1万平方米,实现腾退土地2282.9亩,完成绿化面积8000亩(533公顷),植树88.6万株。从2000年到目前为止,形成了环绕北京城市中心区近11.2万亩的“城市森林”。

  此外,在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建设中,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一批森林公园、文化体育公园、观光采摘园等休闲娱乐和服务场所相继建成。显现出“绿化达标、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农民致富”的新气象。

  总体来看,今年全年本市共完成绿化造林40万亩,植树4230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了49%。造林质量明显提高,经核查,本市造林面积核实率、合格率和成活率分别达100%、100%、95%以上,以三道绿色生态屏障为主体的生态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百姓感受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绿化区

  乔振生一家住在朝阳区来广营乡,他们只是因市里投资建设绿化隔离带而受益的众多农民中的一户,自从一年多前搬进了朝来绿色家园,一家四口住进了近200平方米的楼房,乔振生最大的感觉就是这日子过得舒心多了,他说:“现在,站在阳台上我就能看见绿化区。以前,我们家还住在村里的平房时,冬天是最累人的。取暖得烧媒,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笼火,一弄就得半个钟头,就别提多烦了。上午上班去吧,干着活儿还得担心家里老人让煤气熏着。村里电压老不稳,家里不敢多办电器,老人在家也就看个电视,没什么乐子。”北京建第一道绿化隔离带时,他们一家和附近的村民一起搬进了楼房。“水、电、气,都接到了屋里,公交车站、医院、超市,小区里个个不少。我们这块儿天也蓝了,早上家里的老人就去绿树林边遛早儿,跟十里八乡老乡亲们玩在一起、乐在一起,看他们高兴,我们这些做晚辈的也舒心。”

  记者从首都绿化委员会了解到,到2008年,北京全市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0%,森林覆盖率达到36%,建成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带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形成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生态景观,努力率先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到2020年,建成比较完备的高标准的林业生态体系、高效益的林业产业体系和高水平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为建设山川秀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奠定基础。

  发展变化变化一:从“靠山吃山”走向“养山就业”

  每当11月1日进入防火期,今年55岁的于俊明和妻子崔德花就住进了中国科学院怀柔山区绿化基地的高山瞭望塔,一直到第二年的5月31日,一年中,有7个月以塔为“家”。

  作为瞭望塔值班员,于俊明夫妻俩承担的不仅是绿化基地百余万株林木防火和防盗的瞭望任务,还担负着周边20余公里地区山林的防火安全观察任务。每当看到昔日栽下的小树苗变成棵棵大树、荒山秃岭变成郁郁葱葱的林海时,于俊明夫妇就会由衷地产生一种幸福和骄傲,他们说:“这里有我们的汗水和心血。”

  本市2004年建立了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实现了山区农民由“靠山吃山”向“养山就业”的重大转变,安置山区农民就业近4万,人均年增收300元;实现了林业建设由造林向营造林的根本转变,提升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了山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就在千千万万像于俊明夫妇一样的普通林业工作者的努力之下,今年北京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新增绿化面积31.6万亩。其中,营造水源林保护林、水土保持林14万亩,植树1500万株;爆破造林2万亩,植树181万株;彩叶工程造林面积1.6万亩,植树138万株。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有新进展,实施退耕还林14万亩,飞播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39万亩。

  变化二:由“黄土荒地”变身“绿色通道”

  位于温榆河畔的运河生态园,现在已成为周边百姓们的休闲乐园,这个生态园就位于2003年启动的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内。与第一道绿化隔离带不同的是,它的建设目标是将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到六环路之间地区建设成全市重要的生态区、绿色产业区和休闲旅游区。增加平原地区的森林绿地面积,促进平原地区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

  2004年,第二道隔离带完成绿化造林面积3.96万亩,植树380万株;平原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新增绿化面积3.68万亩。同时,与环绕北京的绿化隔离带和平原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相交叉,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则是本市平原绿化的骨架,该工程于2001年全面启动,在北京通向外埠的8条公路、两条铁路和5条主要河流两侧进行绿化建设,规划绿化总面积2.3万公顷,总长度1000公里。经过4年的努力,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共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38万亩,栽植各类针阔叶乔木、花灌木3260.8万株,建成全长1011.74公里的绿意浓重、气贯长虹的绿色通道,达到春季花红柳绿、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色彩缤纷、冬季翠色依然的绿化效果。就这样,形成了通往外埠和环绕京郊的绿化线、风景线。

  今年绿化更注重生态环境本身

  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城市林业研究室主任王成

  总体来看,2004年是本市绿化林业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市以高速度、高质量加紧建设“高标准的林业生态体系、高效益的林业产业体系、高水平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筑“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道绿化隔离带是指在城市中心区和10个边缘集团之间以及各边缘集团之间用成片的大绿带进行隔离,防止城市中心地区与外围组团之间连成一片,实现城市规划“分散集团式”布局。涉及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大兴、昌平六个区、26个乡镇的91个行政村、339个自然村和3个农场,总人口8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经过四年的努力,环绕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北京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今年北京的绿化工作与绿化规划跳出了注重视觉效果的框框,转而更注重生态环境本身。像彩叶工程这样的看似注重景观林的造林,实际是以生态效果为主的生态风景林的改造。在城市周边、交通沿线和浅山区适当地加入观叶树种的比例,比如黄栌、红枫和一些引进的观叶树种,这是因地制宜、符合该地的整体生态发展的。此外,在树种的使用上也注重了多样性和地带化,今年本市绿化用的树种是历年来最丰富的,除了引进树种外,乡土树种的使用也给北京的生态环境做了贡献。(记者孟环 通讯员张鑫)(来源:北京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