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经济时评:多关爱基层农技人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00:35 大江网-江西日报

  “如何在今年农民大幅度增收的基础上,使农民明年进一步增收”是我省明年工作的重点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众所周知,由于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今年的农业是一个少有的好年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就全国而言,我们的粮食产量还不能与消耗平衡,保障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未形成,“三农”工作仍然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要靠政策、靠投入,但关键是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推广,不断提高农民掌握科技的程度。而现实情况表明,由于机构不稳、人员不足、经费奇缺等诸多原因,县以下植保公益性职能难以有效发挥。今年初省农业厅负责同志曾恳请媒体记者多关注、多宣传奋战在农村一线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因为他很担心这支队伍断档断层,难以为继。

  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封湖南省澧县澧东农技站柏依朴同志的《何时基层农技人员能无后顾之忧》的来信,信中说他“是一名乡(镇)农技推广工作者,过去在一线,现在在一线,将来必定还在一线。”“我在自己20刚出头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选择了这一职业。20年来,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公认的成绩,政治上也享有一定的荣誉,可在经济待遇上,不得不靠经营农药、化肥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计。”“我们很想,也很愿意到田间地头经常转转看看,现场发现和解决农民朋友在生产中存在的具体疑难问题,而现实偏偏让我们穷于生计,拿不出时间和精力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我们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也愿意继续为这一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更希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这当然就需要解决基层农技推广组织‘庙拆人散’问题,落实乡(镇)农技人员待遇,提高整个队伍的素质。”他问:“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不再有后顾之忧?”

  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活力,它犹如阳光雨露滋润着亿万农民的心田,激发了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望着沃野泛着金色的稻海,望着农民拥抱丰收的喜悦,“天天与农民打交道”的农业干部“累死累活也高兴,大家心里很痛快”。广大农技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投身“虫口夺粮保卫战”的动人情景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而担此重任的一支主要力量就是奋战在基层的农业科技人员。因此,重视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增加农技推广经费,提高农技人员待遇,充分发挥科技增产增收的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重视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最大期盼。省农业厅也在就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进行努力,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加大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设置乡镇农业推广机构,提倡设立区域性专业技术推广站,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今年已在8个县启动农作物病虫情报进村入户工程,以期将植保信息技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千家万户,为农民服务,为政府分忧。

  明年的农业政策已明确,农业问题绝对不能放松。我省粮食生产潜力很大,至于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一位资深农业专家称:关键是依靠科技的力量。而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需要大量长期奋战在基层的农技工作者,所以对他们应给予更多的关爱。

  (杨敏 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