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汇报:资本危机洗牌中国足球(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09:02 中国新闻网 | ||
弱势球员等待宣判 中超14家俱乐部共挂出120余名球员,上榜球员足以组成一支实力不亚于国足的球队。郑智、李玮锋、王鹏、周挺、赵旭日等人几个月前还都参加了世界杯预选赛;国际3老、曲圣卿、陈刚、孙建军、张效瑞等人也都先后入选过国足;更令人惊讶的是,半年前刚刚解散的国奥队中,居然也有一大帮球员被俱乐部逼上转会名单:杨君、曲波、高明、张耀坤、安琦……新陈代谢是必须的,但将二十二三岁、还颇有培养价值的球员批量挂牌,这也算是中国足球职业化来的头一遭。 上榜球员的高质量还不足以完全说明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往年求爷爷、告奶奶地央求俱乐部“我有了心仪对象,千万不要摘我”的球员们,今天不得不在一个供远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里等待宣判。被动上榜,是这次转会申请递交的主旋律,而其中的大部分球员不得不面临下岗这一严酷事实。岁数稍大者如刘越、周宁、南方等人干脆选择直接退役。 清洗制造者:资本危机 把中超豪强清洗球星运动归结于“未来三年中超只升不降”这一点,并不完全正确。不妨来做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只升不降”的出台是为了稳定,而今年岁末出现的混乱场面,其根源正是越来越多的俱乐部陷入资本危机而无力自拔。 就这个层面而言,“只升不降”的规则有利于俱乐部暂时缓解经济压力。没有保级压力,意味着赤字惊人的俱乐部们放弃浮华的引援政策,同时抛售高薪包袱。寻找大方的赞助商越来越困难,紧缩银根的唯一有效方式就是节源,目前中超绝大部分俱乐部支付球员薪水的数额已超过总开支的60%,这成了唯一可挤出水分的部分。 上赛季,包括上海国际、沈阳金德、四川冠城、北京现代等在内的球队已成批起用名不见经传的新人,而且效果不错。显然,比起年薪几近400万元的申思,月薪2000元、17岁的于海的性价比要高很多。这一成功模式加速了新陈代谢的到来,并被大部分同行克隆。即使没有收入一文钱的转会费,结束队内三四位大牌的合同,等于俱乐部省了1000万元,在这样利益的诱惑下,老板们的选择出奇地一致。 同样,资本危机也让市场中的大部分买家手头拿不出几个现钱,只有鲁能、泰达、申花等几家国资背景的俱乐部还能喊出一个符合卖家和球员心理的价码,但限于转会人数及国脚数量限制这两项条款,他们无法激活整个死气沉沉的市场。 洗牌总有牺牲者 空前的洗牌运动中总会有牺牲者,球员成了祭品。 牺牲者们自身也充满了矛盾,签合同时一个个想着越高越好,转会时又因为自己曾经享受的那份高待遇愁眉不展。从另一种意义而言,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明星,既没有马拉多纳这样凭一己之力带动整个球队前进的竞技巨星,也没有贝克汉姆般能为俱乐部拉动经济增长点的人气偶像——缺了谁,中国足球不是照样踢?前几年的热追只是畸形结果,高薪低能是一种普遍现象。市场被破坏了,大家都要付出代价,先是风光一时的俱乐部们一个个为柴米油盐苦恼,现在轮到一起风光的球星们面临下岗,大概这就是所谓的“荣辱与共”。 洗牌后的中超会变成怎么一个模样?或许并非大部分人想象的那么糟糕。洗牌虽然来得突然,但这次肃杀将强行把市场带进理性期,可能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阵痛,长痛不如短痛,不如将这次苦楚,视作整个中国足球市场体系避免崩盘而出现的自然生理反应。(沈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