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英琐记(连载)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06:15 人民网-人民日报 |
金桂华 伦敦人的啤酒文化连开了几天会,疲劳不堪。最令我难忍的是会议期间的伙食,连日的英国大餐实在不敢恭维。早就风闻英国饭难吃,临到亲自品尝时,才深知其无滋无味的程度。 朋友们因此武断地对我说,英国人缺乏饮食文化。对此,我又半信半疑,难以苟同。依我观察,英国人还是有饮食文化的,只是它具有英国特色,即是所谓啤酒文化。 使馆的一位参赞是我的老友。他乡遇故知,备感亲切。他选在伦敦唐人街一家最大的中餐馆里盛情晚宴款待。英国人的啤酒文化即是出自他口。餐毕驱车回使馆,沿途他不断向我指点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啤酒屋。啤酒屋里高朋满座,热闹非凡。他说,伦敦人的习惯是,每天下班后,即身夹公文包赶赴啤酒屋饮酒,喝毕一个酒吧,再赴另一个酒吧,一路喝来,好不潇洒。英国人称之为“BINGE-DRINK”(闹饮)。酒吧满座,挤身乏术时,便在酒吧门口的台阶上席地而坐,照饮不误。甚至还发生过严冬季节因醉卧街头而遭冻毙的事。 伦敦人在善饮上丝毫不比俄罗斯人逊色,只是俄罗斯人喝的是伏特加,而伦敦人喝的却是啤酒。伦敦人的啤酒文化堪称一绝。 “火”与伦敦 伦敦竟与“火”有着不解之缘,乍听似乎匪夷所思,细究则非耸人听闻。 在伦敦我参观了不少历史文化景点,都有启迪。但最感震撼的却是一个名为“THEMONUMENT”的纪念碑。它并不富丽,也不特别,但却纪念着一件令伦敦人永志不忘的大事:1666年的一场大火。 公元1666年时,伦敦还不是一座大城市。城市绝大部分的建筑都为木结构。一日灾难骤自天降,冲天的大火烧毁了多达1.3万余幢房屋,把大半个伦敦夷为平地。大火留给伦敦人的教训是极为惨痛深刻的。他们从此建房改用石料,并且组建消防队,据信此举实肇全球之始。 连续4天的会议开完,松了一大口气。前来接我的使馆司机同志建议我顺道参观温莎宫,我欣然同意。是日晴空万里,气候宜人。我抵达温莎宫时,正值宫顶国旗高悬,这标志着女王不在宫内。这是一个可与世上任何宫殿相媲美的行宫,我逐屋参观,深为其豪华富丽所感叹。宫中最令人瞩目之处是曾毁于1992年大火的重新修复后的殿堂。在场的宫廷人员自豪地说,修复后的新貌与大火前的旧貌完全一样。大规模的重建费时5年,耗资近4000万英镑,最后于英女王夫妇结婚50周年庆典时宣告完成。 自温莎宫归来,我思绪起伏。如果说伦敦人谈“火”色变,那是言过其实,但说“火”仍是伦敦的危害之一,却是正确的。据说,因伦敦老屋众多,至今仍不时有火警发生。 北京和伦敦的时差之谜 北京和伦敦之间的时差究竟是多少?通常的回答是8小时。在直飞伦敦的国航飞机上,空中小姐就是这样宣布的。其实,这并不确切。确切的时差应是7小时46分。这是我参观格林尼治天文台时在展出的仪器和图表上获知的。 凡访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是必须要去的。它位于伦敦东部泰晤士河畔的一处高地上,可鸟瞰伦敦全景。15世纪时英国在此处初设观望站,后又改为皇家天文台。1884年华盛顿会议决定格林尼治时间为世界标准时间。天文台内最著名之处当数院内的子午线标志(即0度经线),这是世上唯一的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其独一无二,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此摄影留念。 天文台内主要介绍天文观察,毋庸细述。值得一提的是台内的钟表展览。天文台大门口悬挂有一座世上唯一的标志24小时的大钟。台内端放着一只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流行的钟面为红卫兵挥动毛主席语录的闹钟。更难以想象的是一座置放在出口处大玻璃柜内的碳原子钟,其准确程度达到每1500万年误差1秒钟,堪为世界钟表之最了。(中) 《人民日报》 (2004年12月31日 第十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