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砚尽藏采石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09:09 光明日报

  包立民

  老友季汉章嗜爱古砚,收藏颇富,自号“百砚山民”,有《砚海初探》问世,名扬海内外。近日来信说,马鞍山采石矶“季汉章藏砚阁”已建成。

  汉章老友是安徽无为人氏,久居芜湖,为什么要选择采石矶作为古砚的归宿地?他告诉我说,采石矶是风景名胜之地。自古以来,采石矶以其巍峨的巉岩巨壁雄踞于江流之中,与湖南岳阳的城陵矶和江苏南京的燕子矶合称为“长江三矶”。而采石矶又以其山水之险,风物之秀独领风骚,故有“采石南来第一矶”之说。这是其一。

  其二,采石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次云游驻足之地。李白吟有《夜泊牛渚怀古》等名篇,采石矶还留下李太白的不少传说遗踪,说李白落水后“骑鲸上天”。关于李白的归葬处,也有二说,一说李白病逝当涂,“葬于龙山东麓”,后迁葬于“青山之阳”;另说李白坟就建在采石矶,持此说的以中唐诗人白居易为首。历代修葺的李白建筑物遗踪,而今已扩建为李白纪念馆,馆中除保留太白楼、李白祠、清风亭外,又新增了太白堂、同风阁、骑鲸轩等许多新景点。

  其三,20世纪的一代诗人、书法家、画家林散之纪念馆也建在采石矶。林散之生于1898年,比季汉章大28岁,属两代人。可是林散之视季汉章为忘年交、小老弟,亦弟亦友。1948年初,季汉章调中共芜湖、当涂、宣城、高淳工委当秘书兼机要员,主要任务是做好渡江前的交通情报工作,利用国统区的进步知识分子和开明士绅搞地下活动,林老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有几位同志遭敌人逮捕,他通过林老出面保释,从此与林老相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与林老交往频繁,问寒问暖,生活上尽力帮助林老;他酷爱书法,经常向林老求教,林老也悉心指导,由此结上了翰墨缘。

  季汉章这次捐赠的古砚共有72方。有汉陶砚、澄泥砚、端溪砚、歙州砚、洮河绿砚、青州红丝砚,全国五大名砚都在其内,价值连城,十分珍贵。我问他,为什么不多不少,偏以七十二方举赠?他答道,君不闻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我捐砚之数是象征七十二贤人之意,意谓众砚中的佼佼者。

  季老虽年近八旬,体弱多病,但双目炯炯有神,穿着朴素,生活俭朴,操着一口皖南口音。他出身书香门第,祖辈收藏书画、古砚甚多,幼承庭训,逐渐养成了收藏古砚的嗜好。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有限薪水,节衣缩食,搜求砚台,凡有研究价值的古砚,莫不视为拱璧,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务必赶去,且乐此不疲。日积月累,所藏渐多,遂以“百砚山民”自号。

  “文革”初起,就在抄家前,他让保姆上午洗被单,下午洗衣服,然后悄悄地将二十几方古砚藏在湿漉漉的衣服被单中,用竹篮子分批拎到青弋江边,沉入水底,晚上再请亲友用粪桶将古砚挑到郊区,埋在粪窖下,才使古砚免遭大劫。古砚保存了下来,可是他却因藏砚锒铛入狱,屡遭批斗,尝够了皮肉之苦。

  季汉章藏砚,并不是以占有为目的,而是为了研究砚文化,撰写古砚专著而收藏的。正是在这种动力下,“文革”后他又东山再起,重振旗鼓,多方搜求,复得古砚近百方。又走访古砚界专家请教,积多年之功,著成《砚海初探》一书。他的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动了文博书画古砚界同仁,有人以米襄阳拜石、爱石比之:“古代有石痴,今世有砚迷”。

  可是季汉章并不以“石痴”为荣,十年前他曾题诗道:“米颠拜石已成痴,苏轼砚殉太自私。”他认为米芾拜石、苏轼殉砚都带有某种以私人占有为目的收藏,不免有点“独乐乐”的味道。他要一改“独乐乐”为“众乐乐”(孟子语)。这也正是他向马鞍山人民政府捐赠古砚,筹建藏砚阁,向广大观众开放的动机所在。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