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追寻2004年的“文化灯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09:30 红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话”不同。

  2004年的日历即将从墙上“请”下来,当我们最后一次抚摸这本陪伴我们走过365天的忠实伴侣时,不觉让我感慨万千:人世间,像日历毫无诚信之忧的“朋友”确实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诸如“亲子鉴定”之类的诚信鉴定业务。据说亲子鉴定的人数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照这个趋势下去,亲子鉴定业务成为朝阳产业,指日可待了。鉴定源于家庭内部——主要是夫妻间的信任危机。说得时髦点,是个诚信问题。

  冯小刚去年的贺岁片《手机》,以手机像个“定时炸弹”,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隐私暴露给对方看;今年的贺岁片《天下无贼》,通过女贼王丽和男友拼命保护单纯无邪的傻根随身挟带的6万元现金,搭进一条人命。两部片子均涉及到社会“诚信危机”问题,这难道是巧合吗?我看未必。也许,导演冯小刚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观众感兴趣”这个市场法则左右着他不得不关注一个重要的现象——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缺乏诚信。诚信归根结底是个文化现象。如果把文化比作“皮”,诚信喻成“毛”,有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失去了文化底蕴的社会,不闹诚信危机反而是咄咄怪事。所以,寻找失落的诚信,其实是个追寻回归文明的过程。回归文明,首先必须从文化中披金拣沙。

  文化的魅力在于能够以精神的烛光照亮世人,给人们以启迪,指引众人沿着一个既定的目标迈进。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的功能相当于一盏盏灯标,通过成串的灯标发出的光亮点亮众人的心灵。

  诚信危机源于“文化灯标”内部的“动力燃料”供应不充足,导致发出的光微弱不说,甚至还会发出某种有害“射线”,构成对社会的危害。诚信问题是个复杂的文化、道德系统工程。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还得中西“文化药物”并用,以期彻底治愈。

  值得欣慰的是,2004年文化界的一些实质性举措,对治疗一些社会问题不无裨益。

  一是年初的文化体制改革之一的出版社体制改革。随着这个被戏称为“改革的最后一个堡垒”的行业打开大门,公民出书将更加方便,知识的传播将更加广泛,进而有利于公民的理性的加强。而理性,恰恰是减少误会、减少非诚信的有效途径。二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祭孔活动首次由官方举办,并推出一系列“读经”等维护传统文化的活动。

  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文化灯标”的光也无国界之别。不久前,中国在海外第一家挂牌的汉城“孔子学院”,致力于推广韩国的汉语教学。教育部计划在全球建100所孔子学院,让汉语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诚信、仁爱、利益。

  与此同时,如何让国外的“文化灯标”开阔国人的眼界,也是我们一贯的目标。正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即是其中一个“灯标”。

  文化是在拼合中竞相放出光彩的。这其中,有个此消彼长的博弈过程。如果将东西方各自的传统节日也比作“文化灯标”的话,暂时西方一些节日在中国大有入乡随俗的趋势,个别西洋节日这个“文化灯标”的亮度丝毫不比我们的传统节日弱。

  远的不说,刚刚过去的圣诞节,这个“洋节”在中国城市、尤其是大都市的热闹劲儿,丝毫不比我们的“土节”寒酸。有人开玩笑说,中国人连耶稣是谁都不知道,更说不出耶稣的生日是哪天,但这不妨碍他们跟着潮流过西方的圣诞节。

  毋庸讳言,在“洋节”与“土节”的博弈中,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堪称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当然如果指望它们在短时间内振兴,咱国人还要费点力气。我真担心我们的这些“文化灯标”(传统节日)会不会沦落为文化中的“二等公民”,直至变成夜空中的一颗颗“流星”而最终熄灭!如果那样,岂不是若干世纪后,还要靠考古学家和民俗学家一起给孩子们讲述已经失传的“中国×大传统节日”?

  文化遗产的“不动产”自然人文景观,何尝不同样是一个个耀眼的“文化灯标”。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灯标”矗立在东方,才引得西方游客竞折腰。

  2004年7月1日,第二十八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在苏州举行,等于拨亮了长城、故宫、黄山、泰山等一大批驰名“文化灯标”,让它们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灯标”之所以能够发光,源于灯内有燃料。文化遗产,不管是人文遗产,还是自然景观遗产,保护、挖掘其文化价值,无疑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这些“文化灯标”的糟蹋多于保护,恐怕是公认的事实吧。这些独一无二的宝贵文化遗产资源,一旦被破坏不复存在,和“流星雨”消失在夜空有何区别,留下的顶多是个个类似于陨石的“硬壳”而已。如圆明园遗址,还够文化遗产的资格吗?

  张中晓先生说过:“凡病皆可医,惟俗不可医;凡事皆可耐,惟俗不可耐。”(《无梦楼随笔》)在现今众多打着的文化招牌的东西中,“俗”的成分无疑居多。一种东西如果不小心和“俗”结缘,恐怕比单纯的俗更可怕。

  影视文化本来也是“文化灯标”的集散地。像美国的好莱坞,每年生产的大片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繁荣美国文化方面也功不可没。相比较而言,我们现在的影视作品能真正称得上“文化灯标”的凤毛麟角。谈及2004年的影视文化,用方言翻译一批美国影视经典作品,算得上是些“伪文化灯标”。众多四川版的《米老鼠和唐老鸦》以及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在让人开怀大笑之余,是对《语言文字法》的挑战。一些省市电视台还在巩固方言阵地,开辟方言电视栏目。随着广电总局的一纸命令,被封杀掉了。夭折的方言版电视片,成了2004年的影视娱乐文化中的“流星雨”现象。漏洞百出的“灯标”,注定经不起历史的风吹雨打,很快被“熄灭”,再次证明这样一个道理:不合法律、时代的文化,注定行之不远。

  >诚如有人所说,2004年的中国文化现象无特别突出的大事。当然,我们没必要为此而遗憾什么,因为文化的积淀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要呵护好我们的每个“文化灯标”,让人们借着这些“灯标”认识前行的方向,光明就一定在前面。

  “文化灯标”贵在不断扩大再生产。但愿进入2005年,我们能意外看到更多崭新的、有益于每个国人的新“灯标”。我们渴望知识,同样渴望“文化灯标”陪伴我们的日日夜夜。(稿源:红网)(作者:刘海明)(编辑:杨国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