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环岛路的他们被称“安徽帮”(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11:42 东南快报
环岛路的他们被称“安徽帮”(组图)
见到游客便上来拉客推销“先生拍照留念吧”。

  近日,一封奇怪的信来到本报,信上称:一伙被称“安徽帮”的人霸占了环岛路“一国两制”观光点,他们有组织,有领导,排挤其他人,其头目是“徐老大”。这封信出自该路段一位流动摄影师傅之手。循着这封信所指,本报记者近日走近了这帮安徽人,对他们的生存状态、规则进行了调查了解。

  怪象照像的比游客还多

  “现在生意难做,想来这边赚钱的人数比游客还多”,在椰风寨的海滩上拍照的郑师傅告诉记者,仅仅在“一国两制”观光点这个地段靠照相赚钱的就有50多人,而一般情况下,游客也就三四十人。但一听到“安徽帮”,郑师傅反问道,怎么连你们也知道啊?

  次日记者再次来到该处。记者的车才刚到路边,五六个人就已经围了上来,有人一边敲着车窗玻璃一边拿出“黄碟”。记者刚一下车,便是一阵簇拥,简直难以脱身。

  好不容易摆脱了照相的,可是没两步又被一个要求望远镜看金门的妇女缠住。流动摄影不流动

  在国际会展中心后的海岸线上,记者见到一名卖眼镜的安溪籍何某,她还请了两个摄影师傅在拍照,自己负责招揽生意和收钱。

  “以前可以把游客从这个位置带到另一个位置去拍照,但现在为了不冲突,我们一般只守住自己的地盘,尽量不去别的位置”,何某告诉记者,以前可以跟着游客到“一国两制”观光点拍照,现在想都不敢想,但她拒绝透露原因。

  记者随后找到一河南籍男子李某,他说,自己以前就在“一国两制”观光点上,收入高出现在一倍;混不下去了,才跑到国际会展中心景点。

  至于为什么混不下去,李某避口不谈。记者为此对所谓的“安徽帮”展开调查。

  操安徽口音自称山东人

  12月26日,记者再次来到“一国两制”观光点,此时记者正面接触“安徽帮”。当得知记者的真实身份后,一位矮个子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流程,而且否认了打架和难接游客的事实。另一个黑大个子告诉记者,他是山东人,还说了许多关于生活何等艰难的话语。

  为了与这些人拉近关系,记者花了8元钱买了一副眼镜。卖眼镜者自称姓洪,她告诉记者,他们大都是从安徽过来的。洪女士说,自己丈夫也在这里拍照,也是安徽人。

  “你们这么多人,都是一起过来的吗?”,记者问道。

  “今年春节,老徐带了很多人过来!”

  这时候又有客人来了,洪女士一下子走开。

  在记者离开时,有一个人在记者后面跟了好远。可是,在天黑时记者在此采访几个照相族成员,他们的回答让记者找到了新的答案。

  据这些照相族成员介绍,那个矮个子就是被称为徐老大的徐某弟弟,人称“徐老二”,另外的那个人是“山东人”,其实都是安徽老乡。他们白天之所以不敢说,是因为怕他们报复。
环岛路的他们被称“安徽帮”(组图)
流动拍照师傅的投诉信。 “安徽帮”生态

  “三朝元老”称:河南人曾在此拼抢 安徽人争地盘获胜

  一位姓张的安徽人告诉记者,环岛路“一国两制”路段的照相生意是1999年底2000年初催生出来的。当时旅游业发展,游客增多产生了需求,自己已是“三朝元老”了。

  据他介绍,当时,有一位姓彭的河南人,因两个儿子在厦开出租车,来到厦门。老人发现环岛路这一路段有商机,便买了相机、望远镜开始做生意。初期,因为从事该行业人少,老彭的收入一直不错。后来,不断有人加入,多的时候有五六人,来自四川、安徽、江西等地。

  到了2003年,情况有了新变化,一位姓李的河南人带着12个人和老彭抢生意,老彭受到威胁,被赶跑。

  去年7月,被称“徐老大”的安徽人徐某发现这一地带生意不错,便开始同那帮河南人明争暗斗。到了8月,有一天“徐老大”带了6个安徽人将河南人赶跑,开始了“六君子主政”。

  自称张姓的安徽人说,其实,都是“徐老大”说了算,而且开始排挤外地做同样生意的同行。李姓河南人勉强支撑月余后,回河南老家了,“安徽帮”实力开始壮大,而且有了自己的潜规则。

  后来,记者找到尚在厦门的老彭。他证实了张姓安徽人的大部分说法,但他否认被那帮河南帮人赶走这一事情。针对环岛路一带大伙抢生意这一现象,老彭称这种情况不少见,因为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自己不愿意多谈。

  “知情者”透露 照相看相卖影碟 “三板斧”缠游客

  在几日的采访中,一位知情者向记者介绍他们的生意经。

  第一招照相看望远镜,看到有游客到来,甭管你有没有带相机,也不用看有没有带望远镜,能上的人全部围上,堵住车门,人还没有下车就问你要不要照相。许多游客为此感到厌烦,当然拒绝者居多。游客不照像,他们也不会罢休。女士们上阵,问要不要看一下望远镜,望一眼金门。

  第二招卖影碟,环岛路的照相族还有第二职业,就是兜售“黄色光盘”和伪劣太阳镜。在照相的生意被游客拒绝后,他们马上变换角色,“很刺激的影碟,要不要来一片”,“要不,来一个太阳镜,全是台湾那边走私过来的”。跟着游客喊个不停。如果有人中招,本来5元钱的太阳镜他们可以叫价150元,那些“黄碟”,也只不过是一些空的普通碟片换上了吸引个别游客口味的刺激性包装。

  第三招看相,如果他们前面两板斧的生意经落空,便使出他们的起家本领。一声高喊“老板,你的相不错”,三言两语,有人就会被骗。还有更狠得,当有人发现自己被骗,想走时才发现已经不好脱身。“相都看完了,说不给钱就想走”,一句高喊,周围的同伙一忽儿上,把游客围个水泄不通。许多游客一看这阵势,只有好汉不吃眼前亏,乖乖付钱走人求个平安。

  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介绍,在“安徽帮”的地盘,他们的每一招都是由不同的人出手,所以经常令游客防不胜防,许多游客因此受到伤害。

  一位拍照者称:“安徽帮”有自己的潜规则规则1“入帮” 须给老大送礼

  据一位自称受帮内排挤的拍照者介绍,“徐老大”没带那么多老乡过来时,照相师傅一般都是一人占一截路,只是说,大家都习惯在某一段路,为了都有饭吃,也不互相抢。以前每次打架一般都是因为有新的师傅出现。

  这位拍照者告诉记者,现在是“徐老大”在分羹给他们吃,自己把“一国两制”前的黄金景点占住,只允许自己的老乡在那里做生意,而其他的人如果要到那里拉客人照相,就被称为抢生意,免不了皮肉之痛。

  “要投靠‘徐老大’也是可以的”,这位拍照者说,只要听从徐的吩咐,加上偶尔上他的家送送礼,“徐老大”就会罩着。这位拍照者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和徐的关系不错,因为去年“徐老大”的女儿考上大学,邀请他去做客,自己没去(送礼),结果惹火了他。这位拍照者还说,“徐老大”有时候生病了或者准备回家探亲,就会邀请这些老乡上门做客,然后开始收“红包”。记者后来从一位自称为“徐老大”老乡处得到证实。

  但“徐老大”在电话中否认了让人送礼的事儿,称只是碰到喜事,一些老乡会到他家表示祝贺,按风俗,大家都会带礼过去。规则2出事费用“帮”内分摊

  有“安徽帮”成员告诉记者,因经常会出现抢地盘,当然会有人受伤或者打伤对方,所以经常要给自己的老乡或者打伤的人治伤或赔偿。

  今年2月,因为出租车司机劝游客不要买他们的伪劣太阳镜,结果被他们打伤了,当时赔偿医疗费8000多元。“徐老大”一声令下,由帮内20多个安徽老乡分摊。

  这件事情,和记者接触过的几个安徽人都予以证实。而“徐老大”说,这事很久了,他忘了,但他称,大家都是外地人,相互帮忙很正常。规则3排队解决争地盘

  在“安徽帮”内部,因为人数增多,也会出现抢占好位置的状况。被称作“徐老二”的告诉记者,他们其实很“规范”。为了保证公正,他们把做望远镜生意的位置固定在绿化带的小树边,13个望远镜经营者,每人一个。为了解决位置的先后,他们又采用了往返式流水排队的办法,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排在第一位。对于照相的,因为人多无法固定位置,他们就采取就近的原则,游客的车停得距离谁近,谁就先上。而“徐老大”说,这是为了避免无序竞争,行有行规,没有规矩哪成方圆。
环岛路的他们被称“安徽帮”(组图)
影响

  一个流动摄影师傅的自述

  在采访中,一个在“一国两制”观光点被排挤的摄影师傅向记者讲述了“安徽帮”吓唬游客和导游的全经过。

  据这个流动摄影师傅介绍,12月20日上午,他一个在旅游公司开车的老乡拉了七八个游客来到“一国两制”观光点,他的老乡就向游客们推荐找他拍照,并得到游客认同!

  “我当时刚好不在‘一国两制’那里,我老乡就向那里的摄影师傅打听我的下落”,这个摄影师傅说,这时候“徐老大”看到这个司机指名道姓要找摄影师傅,而这个摄影师傅又不是“安徽帮”的,徐就说“来,我给你们照”。“可我赶到时,游客还是坚持说要我来照。”这时候,“徐老大”就把几个游客拦住,并大叫,“安徽的,都过来!”一人拦一个,还不断地大骂“妈的,今天谁拍照我就打谁,我姓徐的照不了,任何人也不能照”。

  这个师傅说,当时有一名游客说道“还有这种事情”,还真没见过呢?”,可“徐老大”还对这名游客说“没见过是吗?让你们见识见识,这叫家有家规,行有行规”。

  “我那位开车的老乡想上前讲理,却被徐老大推了回来,”这个摄影师傅告诉记者,“徐老大”当时就要他老乡“闭嘴”,否则要挨打。据这个师傅介绍,见到这种场面,当时游客和导游都被吓着了,导游忙着招呼客人上车,连海滩都没下去,开着车走了。

  针对这件事情,记者向安徽籍女子“洪某”求证,“洪某”称,其实那是误会,只是双方之间的口舌之争而已。而对此,“徐老大”一口否认,称没有这回事情,他们在“一国两制”观光点充其量也是打杂的,游客才是“上帝”,哪敢对游客“动粗”。但“徐老大”坦陈,确实会因为抢游客吵架,甚至打架。

  “没办法,游客少,大伙都要吃饭”,“安徽帮”中的另一名成员向记者透露,其实他们也不想针对游客,但有的游客确实很不给面子,有时候买东西讲好价格了,却又说不买,这个时候,他们才会把游客拉住,找个说法。

  针对这一情况,常带团到“一国两制”观光点的厦门某旅行社的陈女士说,自己也碰到过一次团里的游客和这些人吵起来,理由是游客怀疑他们卖的眼镜是假货。“当时我团的那位游客是从温州来的,看到这些眼镜好像是从温州过来的,就说了一句话,我们那边这种眼镜才卖3元,你这边竟卖到30元”,陈女士说,他的游客还没说完,就被那个卖眼镜的男子拉住衣服,还称“在我的地盘上还这样撒野”。

  “那个男的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后来带团去的时候还见到他,从他说话的口音来看,应该是安徽籍的”,陈女士说。 博弈

  流动小贩专人盯执法人员

  思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莲前中队的中队长李志龙介绍说,这些群体的经营行为属占道经营和无证经营,是违法行为。但在执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难题。

  为了对付执法人员,这些照相族部落也是在不断变换策略。

  这些流动小贩有一个人专门站在路口放哨。李队长说,这个人就专门负责盯住从路口经过的车辆,放哨者甚至把执法局所有车辆的车牌号都记下来。执法局一有行动,放哨者就通知其他小贩。

  李队长说,在这样的整治难度下,他们中队只好每天派人到那些地方巡查。但是那些小贩看到他们的队员到的时候就会立即散开,而当他们的队员离开现场时,那些小贩又会立即聚集。

  李队长说,双方之间在进行着一场猫抓老鼠的游戏。

  而对于那地方的治安管理,厦门市公安局何厝边防派出所的副所长聂志德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有安排人员在那巡逻。 出路

  建议设立规范服务点

  在环岛路黄金路段,形成这样一个奇特市场,而且目前一帮人利用“潜规则”把持着。记者调查发现,产生这样的群落,是因为有利可图。

  思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莲前中队的李队长告诉记者,目前能做的就是加强那些地方的巡逻。但是,那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他同时透露他们正在寻找治本之策。

  李队长说,因为已形成潜在市场,按照疏导的层面来说,最好在那建立一规范美观能提供相应服务的景点。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的教授赖小琼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她说,之所以形成一个小市场,是因为那里存在一种供需关系。她说,有关部门可以在那设置一个正规的可供供需双方交易的平台,这样可以引导市场的有序开展。

  李队长向记者透露,该中队已打算以书面形式向分局提出设立规范交易平台申请。李队长说,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对话“徐老大”

  记者:本报记者

  “徐老大”:安徽籍,40来岁,常在“一国两制”观光点给游客看相

  记者多次来到“一国两制”观光点,都没看到“徐老大”的身影。他的老乡说,“徐老大”这些天因为游客较少,他“上班”的时间比较少。此间,记者两度电话联系上他。以下是记者和他的直接对话:

  记:为什么你的老乡都叫你徐老大?

  徐:我在家里排行最大,所以一些老乡都习惯这样称呼。

  记:叫你老大,是不是他们都要服从你的领导?

  徐:谈不上领导。我比他们来得早,所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比较清楚怎么处理,大伙儿一般会来问我。碰上什么小纠纷,我一般还能协调好,但谁把事情惹大了,也不是说我想搞定就可以搞定的。

  记:知道有人称呼你们叫“安徽帮”吗?

  徐:听说了,是有人在瞎掰。就是因为我们这里安徽老乡比较多。

  记:现在“一国两制”观光点的生意是不是都是你们在做?

  徐:我们在这里有30多位老乡,大家都是各自做各自的生意,只是彼此有个照应而已。“一国两制”观光点这里还有很多人在做生意啊,比如说有江西人、河南人、东北人,等等。

  记:听说你只允许他们在海滩上做生意,是吗?

  徐:也不是,他们有客人还是可以上来啊。主要是他们用的是数码拍照,我们用的是快照,他们成本低,我们成本高,他们做海滩上客人的生意,我们做景点上的生意,也很正常。

  记:听说你们安徽老乡因为抢生意,还打人?

  徐:什么打人啊,那是大家为了抢生意,偶尔起点摩擦而已,大家还是公平竞争啊!我们老乡和老乡之间有时候还打架呢!这些都只是小打小闹,大家都要生存,谁都不想捅娄子。

  但大家都是从外面过来的,这么久了,已经慢慢习惯呆在哪一个地方营业。打个比方,有一家商店的营业员跑到别的商店拉客人,他不被揍才怪。

  记:有游客投诉你们威胁过他,甚至想打过他们,有这回事吗?

  徐:我们也是外地人,我们才是弱者,我们对游客一般都很尊重,碰到个别想惹麻烦的游客,起点冲突也是正常的。

  记:你们老乡之间有没有约定说,大家要怎么团结一致对外?

  徐:没团结一致对外这回事,只是出门在外,没有团结怎么行,大家相互照应而已。我们之间团结,就不怕受欺负。我来得比较早,一些老乡陆续来到这里,但大家都是来混口饭吃的,不想搞什么帮派。鲜明立场

  行政经济并用改变不良规则

  自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到椰风寨两公里长的黄金海岸线建成以来,就成为厦门市民和外地游客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同时,用望远镜看金门、拍快照留念等新兴市场需求出现了。

  有需求自有供给,有商机必有竞争,这是市场经济必然现象。在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规则下,应该是质优价廉者胜出,游客成了真正“上帝”。然而,我们却在这条黄金海岸线的黄金地段听到另一番场景:游客频被搔扰,需求市场被供给者内部人用“潜规则”把持着,用拳头和势力说话。

  这造成摩擦纠纷的产生,更严重的是在旅游窗口上破坏了厦门的美好形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管理缺位吗?事实上,我们看到城管和边防派出所天天都在附近巡逻,但也有些无可奈何。

  把持新兴市场者其实肚子里也有一本账,建立“防范机制”,城管执法也无可奈何,就算被罚款了,违规成本不高,只要需求存在,还是有赚头。因此占道经营,欺行霸市的事情时有发生。

  行政手段在这里只能起“堵”的作用,而且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感。因为市场需求之蛋糕还是在这些违规经营者之间分配,把持者还能通过对优质资源的垄断获利。

  其实,经济问题还得用经济手段来治,那就是“疏”的方式,因此提供优质规范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加强对违法经营的打击,提高违规成本。

  管理部门只要通过行政管理对抗潜规则,用优质规范服务淘汰违规经营者,启动行政、经济两把利剑改变游戏规则。笔者想,违规者失去生存基础,必然会另谋出路去的。水工征集热线:0592-5897888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