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尴尬"大学城"里惊现陪读父母群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1日11:50 沈阳晚报

  新华社杭州2004年12月31日电位于钱塘江下游北岸的杭州大学城,是全国最大的高教园区之一。在这个青年人扎堆的大学城里,却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陪读父母群。

  大学城里陪读父母群

  他们大都年届不惑,来自偏远的内陆地区;他们在大学城里打工,每天的生活重心除了工作,就是照顾孩子;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材。一个烟雨迷蒙的冬日下午,记者在杭州下沙大学城某大学宿管室里见到了周阿姨。这是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狭窄小间,两张床、一张桌子,占据了几乎全部的空间,桌上很凌乱,摆满了装有油盐酱醋的矿泉水瓶。周阿姨刚从外面买菜回来,电饭煲正煮着饭。

  周阿姨是内蒙古人,2004年9月送儿子来杭州读书。本想就住几天,等儿子安顿下来就走,没想到一住就是3个多月。“住了几天,儿子说‘妈妈,我不想你走’,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怎么舍得呢?就这么一个儿子,从小没有离开过家,一离家就这么远。”周阿姨说。

  来之前,她刚从工作了半辈子的旅馆服务员的岗位上退下来。巧的是,儿子的学校刚好在招宿管员,相同的工作性质,周阿姨觉得自己能够胜任,就留下来了。

  一个月600多元的收入,扣除房租、吃饭的费用,就所剩无几了。周阿姨表示,“钱少有少的花法,只要吃得饱就可以了,关键是能留在杭州照顾儿子。”

  周阿姨的丈夫和母亲等亲人都在内蒙古。说起他们,她有点动情地说:“很想念他们。”寒假快到了,周阿姨准备和儿子一起回家看看,来年再回杭州照料儿子。记者问她将来有什么打算时,周阿姨坦诚地说,“还没有想过”。

  周阿姨只是杭州大学城中“陪读父母”大军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杭州大学城及其附近,陪读的父母多达数百人。在大学城附近的高沙村、元成村,陪读家庭尤为聚集,但他们一般分散而居,彼此也很少交往,相同的一点是,都在为子女操劳着。“陪读”折射传统教育弊端

  面对大学校园里蔚然成风的父母陪读现象,一些教育专家大声疾呼,大学生父母陪读是现有教育方式的失败。

  大学生父母陪读,折射出“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教育方式的诸多弊端。

  观察一下我们的周边,“陪读现象”已然成风,从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父母陪读已经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社会常态。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的现象。“陪读”之风既已形成,其延伸到大学阶段也就势所必然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既代表所有陪读父母的心声,也培育了“陪读”这种特殊的教育形态。一些父母深切地感受到,社会竞争激烈,没有学历和专业技能,在社会上很难谋生,这使他们将所有的心思集中在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上。陪读,是他们觉得唯一可行的方式。与此同时,对子女的衣食住行大包大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之下,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考上了大学,甚至名校,然而,当他们面对一个缺少了父母的陌生环境时,顿时就感到手足无措了。于是,父母不得不继续陪下去,大学生父母陪读群体也就油然而生。

  专家认为,父母陪读,实际上体现出父母对子女学校教育过程的过度参与。但学校教育毕竟是家长不可取代的,“陪读”不仅会削弱学校教育的功能,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大学生父母陪读还反映出一些父母对子女“管”字当头的教条,从幼儿园开始管起,小学管、中学管,直到大学还要管。至于管的效果如何,能否管一辈子,就不在一些父母的考虑之中了。重“管”而不重“教”的教育方式,不仅让父母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劳动,也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路需要孩子自己走

  面对越来越盛的陪读风,以及这股风日益趋向大学生的现象,人们不禁提出疑问,家长陪读真的有必要吗?

  家长“陪读”,不外乎孩子自立性差,自制能力不强等理由。然而,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父母陪读都有越俎代庖的嫌疑。

  中国计量学院辅导员黄彩霞说,如今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方面,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自己料理。父母的到来,不仅让子女失去了本来不多的锻炼机会,也极易让他们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实际上,父母“陪读”已经弱化了许多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面对人生挫折的应变能力。“陪读”使他们在精神上长久地依赖父母,变成了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近年来,一些人才招聘会上,父母伴着子女前来的情况越来越多,不能不说是陪读父母的尴尬。而对依赖成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又能期望父母陪到什么时候呢?

  据了解,很多被“陪”的大学生也相当的无奈。他们表示,父母的爱太沉重,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位被“陪”的女生无奈地对记者说:“我觉得跟同学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希望能回归到同学当中去,跟大家过同吃同住的集体生活。”为了防止她在学校谈恋爱,这个女孩已经被母亲“陪”了三年。

  由于经常和父母租住在学校外面,一些被“陪”的学生和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集体活动很少参加。一些学生透露,被“陪”的同学大都性格比较孤僻,常常一放学就回家,很少和大家一起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如果说陪读让大学生们得到了暂时的安逸,那么,他们失去的要多得多,他们失去的是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以及对生活本身极为动人的切身感受。而对于那些望子成龙的陪读父母们来说,收获的也只能是失望。

  应当说,孩子的成长、成熟,父母付出的心血最多,但父母的努力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社会这个大课堂。孩子,只有独自放飞,才能学会与人相处所需的宽容和忍让,学会自律和坚强,从而发展出完善的人格。对于陪读的父母们来说,适时地选择退出,对孩子的成长可能要更好。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