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是瓶子里的精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1日19:33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郑实

  狂野、放纵、恣肆,这三个词有区别吗?哪一个用来形容耶利内克的风格更准确?当世界在一个人眼里像破布一样被狂躁咆哮的驱动力撕裂成碎片时,什么样的文字才能把它们串联、粘合、挤压、堆积在一起?又是什么样的逻辑能穿透混乱、压抑、残破的外壳将肉体与灵魂的撕扯、敌视、不共戴天又唇亡齿寒的纠葛解释清楚?

  耶利内克从来没被这些该死的问题困扰过,她瞥也不用瞥一眼,天然地知道自己被赋予的种种奇怪的能量就是来解决它们的。女巫挥舞魔杖,世界便在耶利内克的水晶球里被无情地肢解、熔化、烘烤、炼制。奇异怪诞的一道道强光从作品的纸页里喷射出来,在暴力和欲望编织的狂想与迷醉中,被颠覆的不仅仅是读者的认知系统,也是文明赖以存在的秩序和框架。如同《钢琴教师》中的女主人公埃里卡对年轻追求者的蔑视,耶利内克在以狂想曲的速度和力度驱赶她的文字时,根本不会对那些在智力、体力、精力上处于弱势的读者有丝毫的怜悯。因为,被整齐划一的文字统治太久的头脑更愿意接受的是理解力范围内的小打小闹。但耶利内克会觉得那是对她的嘲笑和不恭:让一个风卷残云独立不羁的作家,去给读者喂食一些无关痛痒、没有杀伤力的小儿科的玩意儿,简直是对宇宙间所有灵气、鬼才、魔力的亵渎。

  据说《钢琴教师》有自传成分,或者谨慎的说法是:在“自传背景下”的创作。她有一个霸道的母亲和一个患精神病的父亲。《钢琴教师》的女主人公埃里卡也有。耶利内克与音乐为伴,埃里卡也把巴赫、舒伯特视若精神支柱。耶氏创作此书时和埃里卡一样处在女性年华开始凋谢的阶段。种种命运轨迹中的蛛丝马迹,使两个在现实和构想中的女人遥遥相对。但推理必须就此打住,谁敢说埃里卡酷爱黄色电影和用刀片自残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血肉模糊就意味着作家本人也有此偏嗜?

  但抛开猎奇的猜疑,严肃的“自传性”概念到底意味着作家与人物多大程度上的吻合?情节可以构想,细节可以填充,气氛可以模拟……文学化模糊了现实和虚拟,就像大气云雾可以将水天混为一色。但有一种东西却是坚硬的内核,尽管被绵软地包裹在词语、章法、技巧当中,不剥离根本察觉不到它的存在——作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她从一粒松果中可以看到一个奇妙的宇宙。她用一把小锤叩诊现实,像一个热心的语言牙医……”“这个带有能量的瓶子里的幽灵……她啪的一声拉出瓶子的开口,放到一种事先选好或没有意料到会出现的陌生存在中间。”没有人会把这样的描述放在自己的自传中,但当你被浸泡在耶利内克的作品数页以后,你没法不认为这就是耶氏自己。写出这样放荡不羁作品的女人和她笔下行动诡异的人物在精神轮廓上真的黑白分明吗?在德语原文中,耶利内克用大一号的字体或斜体的“她”来代表埃里卡,她反复强调她笔下的女人如何自认为独特。拒绝到瑞典去领诺贝尔奖,并高傲地宣称自己不是“奥地利的光环”的耶利内克难道不同样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或许有一种说法是她本人和读者都能接受的:瓶子里的精灵用能量制造了另一个精灵,她们“因突然出现了原来并不存在的距离而震惊地目不转睛地互相注视着对方”。

  (《钢琴教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