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史华:“人民热线”,热心倾听群众呼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2日15:08 人民网

  我这人有个怪毛病,说得好听点就是喜欢较真儿,说得难听点呢就是爱钻牛角尖。这样就难免遇到比别人更多的疙疙瘩瘩的事情。而我偏偏又是个心里装不住事的主儿,疙疙瘩瘩的事情搁在心里憋得慌,尤其是当觉得事情性质比较严重时,就特渴望有更多的人来主持公道。就是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我与人民网的“人民热线”栏目的编辑老师发生过几次联系,从而感受到了人民网的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热心”。

  那还是2003年秋天年的事情。我们几个人去北方某地出差,在一个火车站遇到一件极令人费解的的事情。同有关工作人员联系,对方却冷若冰霜。一气之下,到山西太原后我就放弃了旅游活动,独自猫在宾馆里赶写了一篇批评稿。稿子写好了,但通过什么媒体“曝光”却让我犯了难:以我的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证据,这样针对性极强的批评性稿子恐怕很难被媒体采用。证据呢?尽管当时拍下了有关照片,完全可以证明稿件内容的真实性,但因为照片是用老式相机拍的,不但舍不得浪费掉未用的胶片,而且再冲洗也耽搁不少时间。怎么办?我忽然想起了人民网的“人民热线”栏目。上网打开后特地留意了该栏目“开栏的话”中的这样一段:“其中‘来函照登刊登的是网友给人民网的部分来信,有的只提出问题、看法,有的涉及具体单位、部门或个人,因未核实,只代表来信者个人意见。希望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能作出说明、解释甚至反驳,我们将如实刊发。相信网友通过‘兼看’,会得出比较正确的看法…”。通过仔细品味这段话,我不但当即决定把稿子投到这里,而且为栏目设计者的匠心所深深折服。不是吗?通过降低批评门槛来搭建这样一座平台,无疑为批评性稿件的“亮相”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这样做并不是鼓励读者滥用批评权,恰恰相反,由于既容许批评也容许反批评,由于栏目为批评方与被批评方提供了完全平等的发言机会,这就形成了双方相互制约的格局,同时也使这个栏目弛张有度、活力四射。而广大读者,则更容易通过“兼看”来把握事实真相。于是我就将稿子发到了人民网“人民热线”的电子信箱。第三天返回原单位,打开人民网一看,稿子已经挂在人民网主页的右上角了。

  和“人民热线”编辑老师的第二次联系,是今年十月份的事情。因去南方某城市出差发现所住的饭店有令人难以容忍的事情,为了引起社会对这类现象的重视和保护更多消费者不受侵害,回来后我就又写了一个批评性稿子,同样发给了人民网的“人民热线”栏目。稿子发出后,该栏目的史江民老师曾经三次通过电话同我核实有关情况。他对稿子进行精心修改稿子后,又发过来让我斟酌。尤其令我感动的是,这位素陌生平的史江民老师大约觉得稿子反映的事情比较敏感,于是就细心地问我用什么名字发稿。稿子发布后,马上在回信中告知并给出了链接地址。这个稿子在人民网发出之后,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大关注,第二天被列新闻排行榜第一名,在网友热评排行榜中也位居前列。“人民热线”又将网友们的代表性言论集中起来,专门结集推出,从而引起了社会舆论更广泛的关注。

  通过与“人民热线”编辑的交往,我觉得“人民热线”真的是名实相符。“热线”贵在一个“热”字。热,就要满腔热情地听取和尽快地反映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声音;热,就要推己及人,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热,就需要具有一副忧国忧民和仗义执言的热心肠;热,就要有一股“铁肩担道义”的豪情和嫉恶如仇的阳刚之气。在写这个小文的时候,我又点开了“人民热线”栏目,顿时油然而生一种如见故人和挚友般的亲切感。“记者调查”、“来函照登”、“来函答复”,还有“网友声音”、“政策解答”等栏目,于独具匠心之外,无不体现出一个令人动情的“热”字!但愿人民网的这条“热线”永远与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但愿人民网的这条“热线”为驱赶人世间的冷漠和邪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