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东北科尔沁人移沙造田建设“小生物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09:57 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3日电(记者丁铭万栋)隆冬季节,在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科尔沁沙地,昔日一望无际的沙丘中,出现了片片平整的农田,一些农田中还堆满了收割后留下的玉米秸秆。这是当地农民移沙造田打造出的“小生物圈”。

  今年43岁的科尔沁左翼后旗朝鲁吐镇北嘎拉达尺嘎查蒙古族牧民都冷,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在科尔沁沙地。“5年前,这里到处都是流动沙丘,我们普遍缺吃少穿,还出去要饭。而今,我们有了水浇地,还养了牲畜,人均收入达到2980元。”都冷说。

  科尔沁沙地位于辽宁、吉林、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交界地带,沙地区域总面积1.8亿亩,是中国五大沙地中面积最大的沙地。

  据林业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科尔沁沙地共建设林、草、粮配套的“小生物圈”3万多处,使近200万亩沙地变成了“平原”。

  当地林业部门负责人说,科尔沁沙地近年来推行的“小生物圈”建设,不但使沙区群众在治沙过程中收到了经济回报,还加速了科尔沁沙地的治理速度,使科尔沁沙地成为中国首个生态呈总体逆转趋势的沙地。为了遏制沙地不断扩大的趋势,早在上世纪70年代,科尔沁人便开始了治沙造林活动,但当时只注重生态效益,未考虑经济回报,治沙速度一直很缓慢。

  近年来,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科尔沁沙区各级政府在增加对治沙投入的同时,将沙地全部作价承包给沙区群众,鼓励群众在沙区建设林、草、粮三元结构的“小生物圈”。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7%。如今,通过“小生物圈”建设,已有169万亩沙地被改造为“平原”,使全市耕地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的1400多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600万亩。全市还累计治理沙漠化土地200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0多万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14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8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

  在这里,许多重点风沙危害区已建起带网片、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扭转了昔日风沙埋没公路和铁路,吞噬农田、草牧场,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