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境况堪忧,南京名人故居现状大起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11:11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报道】人杰地灵的南京古城,名人层出不穷。留下显赫声名和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他们也留下了名人故居,这些故居在历史名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人说,失去老房子的城市只能是一座苍白的躯壳而已。日前,记者探访了多个古代名人故居,发现目前不少名人故居状况堪忧。

  目击一 老虎头街 违建包围周处读书台走上老虎头街,沿路全是低矮的民居,人们的生活恬静悠闲,街角的老太太在劈柴点炉子,孩子们在嬉戏。一处民居中间,偶然抬头看到一个约四五米高,但夹杂在众多低矮民居间显得“巍峨挺拔”的小牌坊:“周处读书台”。周处字子隐,为西晋东观左丞,溢号孝侯。青年时为害乡里,后幡然悔悟,勤读诗书、射虎杀蛟。后人为褒扬他能改恶从善,为民除害,称其读书处为“周处读书台”。走上数级东倒西歪的台阶后,寻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一个看起来像古迹的东西,台上是一个个面积约在1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在这些房子后面,记者找到了一排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据称,它就是资料上记载的“十余间殿堂”,殿堂早已破旧,且被众多的新房子覆着簇拥着。据史料记载,这里还有一个石碑,但记者却一直没有见到。随即记者敲开了一户人家的大门,主人见记者问及石碑,随即打开了另一个门,掀起自家的年画,古石碑露了出来。上面写着立石碑的原因和周处简介。被涂上了一些石灰、水泥,成了“大花脸”。居民告诉记者,他们最长的住在这里已有几十年了,后来的小房子都是近几年才盖起来的,以前读书台下的台阶也是整齐的,现在已经坏了。据介绍,由于住在这里的或是收入非常低的人,或是租房户。他们实在没有能力作任何的保护。

  目击二 糖坊廊 陶家河房惊现大裂缝位于糖坊廊61号的糖坊廊河房是秦淮河畔极有特色的明清古建筑,也是省级的文保单位。该房是私有产权房。房主姓陶。约在150年前,陶家先祖以数万两银子在秦淮河畔起了这个宅子,借秦淮河通商开埠的河道在南京做起水陆码头生意。徽商的开拓思想全部体现在这幢建筑上,使用了高大的封火墙、大量的砖雕、门雕、窗雕等徽式建筑的元素。因多年前附近施工,敲掉了河房地基西南的一根柱石,这座历时150年没有一点破损的建筑目前濒临解体的危机。目前这座建筑整体向西南方向倾斜。记者在现场看到,院落的青石板也明显西南低而东北高、楼梯也向西南倾斜导致歪歪斜斜。地基侧沉的作用让墙壁开始出现裂缝、梁木也发生歪曲,下沉的张力甚至拉开高大厚实的封火墙,河房西边的墙体已经开裂,出现了一条长达三四米,宽两三厘米的大裂缝。

  目击三 大百花巷 程先甲故居破烂凌乱程先甲故居位于大百花巷11号,他是清末举人,民国时期著名文学家,21岁时写下长赋《金陵赋》介绍南京。1898年后,他致力于汉字改革,为简化汉字作出了重要贡献。比起河房,程先甲的故居显得更加寒碜。门前的牌子写着市文物保护单位,但现状几乎让人不能想象,这就是一个文物保护单位。走进大门,门前悬挂着各种衣物。门上有古老细致的雕栏,但目前不少地方都已破了。屋子里全是杂物,仅能容一个人勉强通过,不少破了的老家具被堆在了一旁。部分屋檐破漏。

  目击四 三条营 蒋寿山故居一年泡次水三条营20号的蒋寿山故居每年都要泡一次水。蒋寿山人称蒋百万,建筑拥有2个大院落,有轿厅、大厅等,外有封火墙,院子由青条石、方石铺成,房屋窗户上有精美雕刻。一位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老人告诉记者,目前故居住得还不错,但是老房淹水的问题却让他们受不了——几乎每年都要淹一次。记者在现场看到,房子里的老家具、门上下方都分为两种颜色,下面淡白色,上面是褐红色。据介绍,淹水的时候,水能上到40到50厘米的高度,实在没有办法,居民们只能用砖头托起每一个能托起的家具,所有的人家,床、冰箱等物都架在砖头上。

  目击五 殷高巷 刘芝田后人出资维护刘芝田故居位于殷高巷14号。刘瑞芬(1827-1892)字芝田,官至两淮盐运使,曾为钦差大臣出使英、俄、法等国。故居现存在六院。比起前面探访的一些故居,刘芝田先生故居保护状况还不错。房子结构很结实,整体看去,细节部分破坏也不严重。据介绍,这有房屋本身和保护措施得当等多个原因。在故居里,记者见到了刘家的第五代后人刘恒,他告诉记者,目前故居有大约160平方的产权是他自己的,出于对祖先和文物保护等多个原因,他曾出大量的资金对故居进行了局部维护。而其他房子也以各种方式进行了维护,有关部门也进行过维护。

  记者观察 住户出资维护难度大一条线的采访观察,记者发现了多个问题。一是目前房屋的自然老化现象。这些房屋中,有许多是木结构的房子,经过百年风雨的洗刷,都已经腐烂破旧。二是目前的住户们在经济上大多没有太多的来源,其中有许多收入不过几百元,而房屋的面积庞大,出资维护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三是景观极漂亮而且相对比较集中,一条线看下来,花时不多,参观者进入了“清末的南京城”的感觉却异常深刻,远比看一个两个知名景点强烈、直观。极具旅游开发潜力,而目前游人很少,大多一天也就数人而已。四是保护维护的资金需求量庞大。据介绍,光刘恒先生家160平方米的房子,简单维修了一下,就用掉了10多万元的资金,这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价格。而糖坊廊河房既是私有产权,面积又更大,资金缺口更加庞大,维修成了难题。据了解,这些房子纳入文保单位后,有关部门也是维修过的,问题在于,没有强大的资金量作后盾,维修只能处在一个“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阶段。

  视点一 故居资源有待整合文物爱好者冯学宝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一边是巨大的资金缺口,一边是巨大的旅游资源的闲置,为何有关部门不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打旅游牌,再用旅游收入来维护老屋呢?他认为这很有市场:这些古名人故居,不少都是精美的徽派建筑,比起皖南古民居毫不逊色,而目前南京每年前往皖南看民居的人数庞大,这就是新景点的市场。同时,这些建筑大多临河而建,人家多枕河而居,这些与苏南水乡其实如出一辙,有这两个优点,一整合起来,其吸引力必然能赶上这些景点,何况还有秦淮风光作为“辅助项目”。

  视点二 苏州模式可以借鉴据介绍,目前苏州的古民居保护有一些新的动作。苏州市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苏州市区大约有60到70处类似的故居,他们采取了鼓励产权单位自行维护的办法:产权单位维修,政府贴息返还相应数量的资金,这种方式不光用在国有单位,同样对私有故居有效。至于那些没有能进入文保单位的故居,将之纳入一个“控制保护”范围,在产权人经济状况拮据,无力对故居进行维护时,他们采取一些方式,对该故居进行政府收购,然后再销售给有维护能力的人群,在这些有维护能力的人入住前,与他们签订一个维护协议,规定他的义务:入住人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对于级别更低一点的古民居,则纳入街区保护计划,由下一级职能部门依同样的办法进行保护。南京市文化局宣传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京市政府对市内古建筑的保护问题很重视。由于南京建城历史悠久,市内古建筑较多,未引进“限制性文物保护单位”的概念,但保护工作一直在积极进行着。实习生 姜天涛 金陵晚报记者 于志兵(编辑 草非)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