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00:07 红网

  于洪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区,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卖粮难”曾经是摆在全区农民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今,一批像“沈阳粮旺”这样的粮食深加工企业,化解了农民“卖粮难”的困惑。据介绍,于洪区2004年以来抓住市场的“牛鼻子”,解决了农民增收难题,使全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280元,增幅在10%以上。(1月4日《沈阳日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绕不过去的关口。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可以看出一条规律:什么时候“三农”问题解决得好,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发展就最快。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要增强国力,赶超发达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这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是不得不攻克的最大“堡垒”。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千方百计确保农民增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而有效的措施,但从时下的“农村真苦,农民真穷”的一片“呐喊”声中,我们就可以窥见到农民增收的起色并不是很明显。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粮食等农产品供过于求,市场难以扩大、“种什么什么多”、价格上不去,农村劳动力过剩且转移难度大等等;同时,加入WTO也制约着农民增收的速度和空间。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精神,将农民增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像于洪区这样紧紧抓住市场的“牛鼻子”,加快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使农民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

  以市场为枢纽,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确不失为富民的重要途径。农业生产的最大效益和利润在于农产品的后续加工和转化,拉长产业链条。时下,在纯农产品出现低水平过剩和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必须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建成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的龙头型农事企业。通过规范化的契约、合同,引导农民按照企业所需开展生产,实行“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和“委托农业”,使农产品加工成为农事企业的支柱,增强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真正“龙头”是市场,应着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使千千万万的农民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市场,提高农民增收的效率。为此,地方政府应当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积极组建龙头农事企业的同时,着力理顺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规范市场行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培育联结农民和市场的中介组织及行业协会,把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销售及经营组织起来,以便通过企业化运作使产品以最小的交易成本迅速进入市场,实现其价值。

  当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还应以加入WTO为契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入WTO后,农民增收的关键之一是要抓住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尽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收入增长潜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当前,我们有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增收幅度也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农民收入是可以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是采取的措施是否对路。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仅意味着产品结构、区域种植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以及农民就业结构的调整。“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包括小城镇在内的广大农村地区,应充分利用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并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尤其是服务业,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顺利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最终使从事农业和非农产品生产的农村劳动者都能得到有保障、有稳定预期收益的就业机会,确保农民增收。(稿源:红网)(作者:蔡红东)(编辑:闵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