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路怎能总由父母走?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00:07 红网 |
大学出现陪读父母群。杭州大学城里,有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陪读父母群。他们大都年过不惑,来自偏远的地区;他们在大学城里打工,每天的生活重心除了工作,就是照顾孩子;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北京晨报》1月4日) 大学生从父母的羽翼下走出来,处于求知学识并尝试独自生活的大好时代,父母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越俎代庖来陪读呢?父母陪读,折射出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在父母眼里,只要子女能够学习好,就能“一俊遮百丑”,就可以不管不问其余的一切,即便冒着家庭入不敷出的危险也无怨无悔。不排除陪读父母也有自己的苦衷,担心从小到大一直处在父母呵护下的子女独立生活能力差或自制能力不强,出外没有父母的照料难以适应独立的生活。而仅仅将目光和心思集中在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上,忽视技能和品质的培养,未免因小失大。 陪读不仅让大学生失去了难得的锻炼机会,弱化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更使他们在精神上形成依赖性,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不可否认,陪读确实让某些大学生得到了一时的安逸,但他们失去了更为珍贵的素质和品格,相比之下所得就显得微不足道。而陪读父母更是可怜,最终收获的将是苦涩,轻易获得幸福的子女对他们的含辛茹苦不会心存感激。“可怜天下父母心”,陪读父母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却是好心不做好事,除了阻碍子女的健康成长,竟没有多少好的所获。 父母固然应该为子女的成长付出心血,但父母的努力无论如何也不可替代学校教育。父母可以从幼儿园、中小学一直到大学持续陪读,大学及子女结婚生子之后呢?难道还要时时处处无穷尽吗?恐怕非但父母的年龄、精力不允许,子女本身也不会欣然接受。很多被陪读的大学生也相当的无奈。对于陪读的父母来说,选择适时地退出,让孩子的路由孩子自己走,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家庭乃至社会,都不啻为理性的选择。(稿源:红网)(作者:郭立场)(编辑:闵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