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窗口”改变着日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00:51 青年参考

  在信息科技发展之下,家长与小孩子之间产生了“不同窗口”的差异。

  家长属于现实社会的“窗口”,面对真实的生活和工作;而小孩子面对电子信息的“窗口”:电脑屏幕、手机屏幕、数码照相机的小屏幕……这些“窗口”的背后,只是现实生活的一小部分,不是100%真实的生活。

  “现在,日本的孩子回到家,没有更多时间同父母谈话,而是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开启计算机,上网同网上朋友交流。在网络上,对方是谁?也许没有见过面。这并不重要,只要对方与自己具有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操作网络技术,同样的电脑水平。”

  日本大学信息学部教授守屋政平先生最近在一次研讨会上,和我谈起了信息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信息化让两代人产生隔阂

  守屋教授说:“信息化社会对日本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好的方面是提高了个人通讯的速度和方便,降低了全球的社会通讯成本。不利的方面是使传统日本社会造成了隔阂,隔离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

  做父母的每天在外面挣钱养家,没有时间上网,因而在网络技术和控制的网络资源方面,自然不如子女。子女与父母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方面的距离,形成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这种现象应该是信息技术专家在发明和推广信息技术时所没有预料到的社会后果。

  现在,日本人使用手机非常普遍,70%的人有手机。有的人还有两个手机。大学生几乎99.9%的人有手机,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有手机。

  日本大学课堂上,过去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前面讲课,所有学生都集中在教师这个中心上;现在,还有一个中心,就是收发短信息的每一个同学。他们的手机有了震动,表明短信息来了,他们立刻就看手机,不看老师了。

  东京大学的刈间文俊教授说:“在50多年前,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年轻人从农村来到东京等大城市上学,毕业后就留在大城市里工作。大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社会,造成传统家庭的解体。电影《东京物语》表达了当时日本传统家庭解体的感情故事。”

  “50多年前,传统家庭的家长们,还可以同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到孩子大学毕业,直到他们在大城市里找到工作为止。”

  现在有了电脑和手机,小孩子们还在家的时候,就开始与他们的父母有隔阂了。孩子与父母虽然同住在一个家庭的大房子里,但是他们之间的话语越来越少,因为他们的共同语言不多。

  信息化让家庭变成短暂的“瞬间”

  过去日本的社会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代沟”,现在,子女与家长之间不但依然有代沟,在信息科技发展之下,家长与小孩子之间还产生了“不同窗口”的差异。

  在韩国和中国的大城市里也有与日本类似的现象。一个家庭中的父母和小孩子各自属于不同的“窗口”:家长属于现实社会的“窗口”,父母面对真实的生活和工作;而小孩子面对电子信息的“窗口”,电脑屏幕、手机屏幕、数码照相机的小屏幕,还有各种CD、VCD、MP3等各种显示器的“窗口”。这些窗口的背后,只是现实生活的一小部分,只是真实世界的一个微小的片段,不是全部,也不完整,更不是100%真实的生活。

  经过电脑类窗口设计之后,展现在小孩子面前的电子化的“窗口”社会,确实很精彩,也很诱人。但是,电子“窗口”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同,造成了家长与小孩子对社会认识和价值理念的差异和话语交流的隔阂。

  在家里,人们以各自的“窗口”方式生活:查看自己的电子信箱,看手机短信,看自己喜欢的电视频道,戴上耳机听自己喜欢听的数字音乐,或找自己喜欢的VCD,或者整理自己的数码照片,制作自己的“漫动”作品。

  日本的家庭不再以“家长”为中心,每个成员都各自成为自己的中心。家庭成员不再有共同的价值观,每个成员各自持有不同的价值观。

  中国民间俗语中有“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说法,日本也有类似的说法。现在这个传统谚语已被人们遗忘。家庭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各人为中心的窗口化社会将取代家庭为中心的传统社会。在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城市社会,窗口化社会的现象已经表现得十分普遍了。

  如果社会真的发展到那样,人们将如何面对?人类用最先进的科技,不断创新的信息科技,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人本身。信息化的窗口社会,只与人类社会中的个体相关。个人将会成为“窗口”社会的参与者,集体的概念将逐步消失,如同传统社会中的家庭,父姓,组织,政府,领导,社团等。这些词语,是否也即将从小孩子的话语中消失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