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陪读”到“助教” 家长苦恼何时能了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20:19 新民晚报 |
元旦放假,本想好好放松休息一下的中小学家长,却轻松不起来。节后不少家长打电话到报社反映,现在孩子读书,他们不但要“陪读”,而且要挑起“助教”重任,苦不堪言。 功课太多 按说现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没有回家作业,但不少学校为“对家长负责”,依然布置了不少作业。一年级学生小露的备忘录上,每天作业包括100道20以内的口算题,默写几十个生字新词,听外语磁带、背外语单词、课文等。如遇学校或全区抽样测验,作业更是铺天盖地,有一天光语文一项老师就布置了10页作业,做得孩子哭了起来。 作业太难 一些要求较高的小学老师,还让家长为孩子买配套的语、数、外练习册。这些辅导书的题目,往往连“助教”也要动动脑筋才能答上来。如语文卷上,除要求孩子默写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咏鹅》外,还要孩子解释诗中“歌”、“曲项”、“波”的含义,并提问:“这首诗是骆宾王7岁时写的,你还知道哪个古人这么小年纪也写过诗歌?”不少孩子答错或答不出,教师便要孩子回家订正,由家长签字后第二天才能进课堂。 老师职责 一位在大学带博士生的家长说,教孩子语、数、外基本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家长只是配合老师而已。如让我们帮助孩子一起完成作业,不但增加了我们的负担,也掩盖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检查订正后交上来的练习本清一色全对,教师根本无法检查自己教学的效果。 专家进言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陪读、当“助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责任心。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刻意让学生追求满分,而应注重兴趣培养,让小学生学得愉快玩得高兴,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把家长从“助教”角色中解放出来。 特约通讯员王伟如本报记者宋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