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钟·博弈·希望(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05:53 人民网-人民日报
警钟·博弈·希望(图)
  2004年3月4日,在受污染的四川省简阳城区,市民在临时改为送水车的环卫车前接从水库运来的干净饮用水。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赵永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回顾梳理2004年环境保护领域发生的风风雨雨,现实令人警醒,博弈充满艰难,转变中透露出希望的曙光。

  沱江污染、淮河反弹、南海溢油,接连不断的警钟昭示人们:环境破坏的危害已祸及我们自身

  较往年相比,2004年的污染事故似乎格外引人关注———

  2月—3月,四川沱江发生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污染事故: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厂将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排入沱江支流毗河,导致沱江严重污染,近百万群众生活饮用水被迫中断数十天,鱼类大量死亡,大批企业被迫停产,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间接经济损失5亿元。专家预测,至少要用5年时间,沱江的生态环境才有可能恢复;

  4月—5月,四川省仁寿县东方红纸业有限公司,将造纸废水偷排到沱江支流球溪河,致使沱江再次受到严重污染;

  7月—8月,淮河上游下泄的污水,导致下游的洪泽湖遭受严重污染,鱼蟹养殖户损失惨重;

  临近年终,珠江口又发生了一起重大的船只溢油事故,数百吨重油倾泻到海水中,在海面上形成触目惊心的污染带,对海洋生态形成严重威胁……

  这些接连发生的重大污染事故,看似偶然,实则蕴涵着必然。许多环境专家指出,此前数十年的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积累,已经使环境不堪重负,而新的污染源又屡禁不止,使污染事故一触即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污染旧账未清的同时,汽车尾气、电磁辐射、室内空气污染等新的环境问题纷纷浮出水面———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各类污染“聚集一堂”,形成世所罕见的复合型污染。

  值得警惕的是,环境污染不仅使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钳制着经济的发展,而且已经威胁到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命健康。同时,污染纠纷和投诉继续呈上升趋势———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不再只是保护环境,而是保护我们自身的健康;保护环境再也不单是为了子孙后代,而首先是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安居、安全。

  绿色GDP、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的巨手,从治标转向治本

  哪里有污染,哪里就有查处。“打击不法排污企业维护百姓健康”,“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矿山生态环境专项执法检查……从今年春天开始,由环保、监察、工商、公安等多部门联手、暗访与明查结合的各种专项行动,就在全国范围内交织展开,遏制了污染与破坏上升的势头,保护了群众的安全与健康,一些不法之徒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与这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行动相比,旨在从根源上防范污染的治本之举,则成为去年环保工作的一大亮点。日渐嘹亮的科学发展观的号角,成为这些治本举措的“尚方宝剑”。

  几十年一贯制的GDP,终于在2004年有了变化:兼顾环境与社会、人文指标的绿色GDP,从研究室中走出———9月,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正式向社会宣布:将与国家统计局联合,首先在2004年—2006年期间选择若干省市开展绿色GDP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工作试点,争取用3—6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体系框架。

  与此相适应,官员政绩考核指标也开始发生历史性的改变:继广东省把环保列为考核官员政绩的硬指标以后,一些省份和地区也已紧随其后,相继出台了一些新的考核制度。尽管这一破冰之举在操作过程中还有许多未知数,但随着历史的进程,相信必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另外一个令人关注的治本之举,是旨在把能源和原料实现充分循环利用的新型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也在前些年试点的基础上开花结果,渐成声势,并得到国家的积极倡导。去年9月,第一部相关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循环经济条例》出台,预示着循环经济春天的到来。

  与此同时,张弛有度、扎实有力的宏观调控和声势浩大、深入人心的资源、能源节约活动,也从源头上遏制了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疯长,成为控制污染的釜底抽薪之举。

  环境友好企业诞生,环保听证办法实施……企业的自觉、公众的参与,成为环保的巨大助推力

  11月,首批8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在人民大会堂脱颖而出,让人们刮目相看。这8家企业既有老牌国企,也有合资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奉行对环境友好、对社会负责的崭新理念,使那些屡查屡犯、肆意污染破坏环境的“黑色”企业自惭形秽。尽管环境友好企业在全国不过是沧海之一粟,但毕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中国的企业正在洗心革面,开始由环境的破坏者转向环境的保护者。

  而就在此前,《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颁布实施。该办法明确规定,两类建设项目和十类专项规划将实行环保公众听证。这两类建设项目是: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可能产生油烟、恶臭、噪声或者其他污染,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小型建设项目;十类专项规划为: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与污染发生之后的环境纠纷和诉讼相比,环保听证是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性措施,事半而功倍。按照《听证办法》,听证内容既有事关全局的宏观规划,也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项目,并且向所有关心环保的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开放,使公众参与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堪称我国公众参与环保的里程碑。

  此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民间环保组织的联动,也都可圈可点,放大了环境保护的声音,发挥了可观的社会影响力。

  “保护环境,匹夫有责”。只有每一位公民的身体力行,蓝天碧水、鸟语花香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06日 第十六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