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长不能这样“对付”记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09:40 中国新闻网

  日前,数十名中国市长参加一个研讨班,专门学习如何“对付”记者。然而,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市长不应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对付”记者上,“对付”记者更不等于“踢皮球”、“打官腔”。

  据1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日前,来自中国30多个城市的市长参加了“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市长研讨班”。这个“研讨班”的中心内容,是危机时刻如何与媒体沟通,也就是培训市长应对记者的能力。

  文章列举了一个“精彩”回答记者提问的“范例”。当问及一个敏感问题时,第一位市长回答说:“药品生产管理权在卫生部门,我不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合适人选。”另一位市长则说:“我们不希望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感到非常遗憾。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依我看,这两位市长的回答,一个是“踢皮球”,一个是“打官腔”。你不是“最合适的人选”,那谁是“最合适的人选”?作为市长,在公众舆论面前敷衍塞责,转移视线,说轻了叫“糊涂”,说重了就是“推脱责任”。至于“非常遗憾”和“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之类的话,更是一种“障眼法”,出了问题,一句“遗憾”,就交代得了吗?再者,谁还不知道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关键是要按照什么规定、处理谁和怎样处理。这样的回答,经不住公众的质询和专家的推敲,其作用只能是帮助市长从记者堆里“脱身”而已。

  一位专家说,举办这个“培训班”,是因为“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国内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刑事案件、公共安全事件等正呈现发生频次增加、规模变大、波动方式多元、国际化程度提高等特点。而且在现代信息技术下,新闻会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国内外舆论热点。”所以,“各级政府对新闻的处理也必须高效,稍一迟疑,就会错失良机。如果政府不讲出事件的真相,别人就会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政府想等明天有了调查处理结果再公布,别人今天就会抢先‘合理推测和想象’。”

  我觉得,这位专家说的并没有错,教给市长们在危机时刻如何与媒体沟通也没错。但是,“沟通”并不等于“对付”,“对付”记者更不等于“踢皮球”、“打官腔”。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市长不应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对付”记者上,而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及时掌握事件发生信息的能力。事件发生了,市长应该在第一时间获知消息,起码比新闻媒体知道得要早;二是迅速控制事态继续恶化的能力。不管发生了多大的事,都要尽量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三是全面了解与此次事件有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为事故的准确处理寻找法律依据;四是客观真实地上报和下达的能力。该向上边报告的必须报告,该让老百姓知道的也必须让老百姓知道;而最重要的能力,则是勇于承担责任,给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热衷于研究和演练怎样“对付”记者,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为了从“对付”中得到“好处”。本地发生了什么负面新闻后,如果善于“应付”和“堵截”记者,最后竟真的“纸包住了火”,上边不知道,下边不知道,外边更不知道,他们就可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在“化”的过程中,逃脱了自己的责任。因此,这种“研讨班”还是不举办的好。

  (来源:齐鲁晚报,作者:汪金友)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