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推公选,有深意的探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1:21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王杨

  沛县县委书记邹徐文,是1998年徐州市公开选拔任用的干部。这位曾经担任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的县委书记认为:公推公选上来的干部,心里更有群众,更有拼劲、闯劲。共同的公选经历让书记、县长更容易协调一致,他们之间的配合十分默契。

  “过程不同,效果也就不同”,长期在省、市级组织部门工作的徐州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陆正方感受至深。他说,“公推公选”是程序选人,如果干部选拔任用不经过一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程序,即使选出的人与程序产生结果完全一致,也不如经过一定程序所产生的人更具有公认度。孟铁林一年后获得95%的优秀票,既是对他工作的肯定,又有很大的公认度成分。

  人选人的弊端显而易见。陆正方认为“个别酝酿、集体决定”的运作方式,容易形成少数人说了算、个别领导起作用的局面。这就给拉帮结派、跑官要官、依附投机等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由此产生。

  长期从事组织工作的陆正方也有苦恼:想被提拔任用的干部很多,往往提拔一个人,得罪一批人;挖空心思配干部,任凭你为公平、公正做了多少努力,仍不可避免地成为矛盾焦点。公推公选的实施,使这位资深的组织干部顿感轻松。

  面对徐州市“公推公选”的成功推进,市委书记徐鸣更多的是冷静思考。他说,一年前大家为“公推公选”这个新生事物感到惊喜,一年后我们则应考虑如何把这个好形式坚持下去,并且不断完善。

  徐鸣的思考不无道理:“公推公选”目前仍带有探索的性质,是一种体制外的安排,其形式、内容都需要规范,把“公推公选”纳入干部任用的正常轨道;民主推荐、考试是“公推公选”的两个重要环节,要警惕拉票和变相拉票、打探考题、疏通考官等不良现象渗向“公推公选”;从领导干部选人,到广大干部选人,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公推公选”的过程,偏重群众基础、文字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被选干部是否具有果敢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则很难考核;如何让“公推公选”产生的干部健康成长,让人民群众的信任伴随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也值得思考。

  《华东新闻》 (2005年01月07日 第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