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讲话的“艺术”(热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1:21 人民网-华东新闻

  联响

  讲话,在我们这里据说历来是一门富含艺术性的工作。在比较会讲话的人那里,平铺直叙与含蓄婉转,开门见山和旁敲侧击,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氛围,运用之当存乎于心。

  中国青年报近日发表的一篇时政评论《地方十大新闻别成了政绩盘点》,让人再次领略到一些人讲话的艺术性。文章介绍说,1月1日,湖南红网推出了由当地媒体评定的“郴州十大新闻”、“张家界十大新闻”,逐一浏览,发现两地“全线飘红”,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形势一派大好。

  作者举例说,一度为全国公众关注并震惊中央高层的“嘉禾违法拆迁事件”这条重大新闻,在当地某报评出的“2004十大新闻”中,却变成了排序第七的“我市各级对嘉禾珠泉商贸城拆迁事件深刻反思,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理念进一步加强”。

  人家并没有像对待有些负面新闻那样,索性提也不提、踪影皆无,但把一条可能给地方形象“抹黑”的消息变成了能够鼓劲提气的正面报道,消极影响转化成了积极作用,既不回避新闻事实,又收到了很好的舆论效果———你看,有些人的讲话水平就是这样高妙。谁又能对这番话挑得出一丁点毛病呢?各级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可见本来就已经很不错,曝光出的一点“小事”经过深刻“反思”,又使得情况“进一步”好了。这“进一步”的模式若放之四海,出了劣质奶粉事件的地方在进行年度回顾时可以说,“经过对奶粉事件的深刻反思和扎实整顿,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食品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出了沙河矿难的地方也可以说,“矿难之后痛定思痛,矿区生产安全形势进一步改善”……

  细心留意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传媒,可以发现像掌握了这一类的讲话技巧、善于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的人不在少数,并有日渐增多的趋势。比如,某地曾出台限制摩托车进城载客的管理措施,部分失去经济来源的摩的司机集体上访,有关管理部门迫于舆论和社会压力不得不调整政策内容,但反映到报纸上,新闻标题是“积极听取群众呼声,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再比如,某私企集中地的民工欠薪现象普遍,酿生冲突事件,地方政府出面才得以平息,没有形成更严重的事态。到了电视里头,新闻导语上来就是“某领导今天在某企业召开现场会,要求切实关心农民工权益,保证工资按时发放”……让人不得不佩服一些人讲话的功夫。

  有时就是这样,对同样一件事情,因为描述者的立场、思考角度和欲说明的重点有异,带给人的感受就截然不同。比如,某省最近开展的省级机关万人评议活动,我就看到三种报道,某报是“万人评议昨揭晓:作风建设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占99%”,某网站的标题是“万人评议揭晓省委书记历数群众不满”,而人民网的报道则是“万人评议揭晓满意率99.3%引争议”,并列出几位专家的观点“评议结果参考价值有限”、“不能简单以评议考核干部”、“评议提高公民参政水平”。而哪些是所谓听过就忘的“面子话”,哪些是清醒实在的真话,哪些又是给人思考的有价值的话,群众心里的滋味和评判,可能也很清晰。

  《华东新闻》 (2005年01月07日 第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