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丰收之年突破之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3:01 山西日报
丰收之年突破之年(图)
  1月6日早晨,太原市桥西蔬菜批发市场中批发商们忙碌着将一车车蔬菜运往省城的各个蔬菜市场。

  本报记者王彦军摄

  春风化雨,春华秋实。今年,全省粮食总产:106.8亿公斤,为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30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所有关注“三农”问题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组数字的分量。

  这是在经历了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增收步伐减缓后出现的可喜局面,是农业在新阶段的重大突破。

  三晋大地处处丰收景象

  五寨县右所村农民徐润栓高兴地告诉记者:“中央有一号文件,省里又降低了农业税,每亩玉米还补5元,大伙积极性非常高,种粮又舍得投入,能不丰收吗?”

  徐润栓说出了所有农民的喜悦与自豪。从太行山到吕梁山,从雁同地区到运城盆地,三晋大地处处都是丰收的景象。元旦刚过,在芮城县太安村,粮王任机械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种了30亩玉米,亩产750公斤,纯收入超过1万元。任机械快人快语:“风调雨顺,政策又好,种粮有赚头。”

  在黎城县坑西村,农妇李玉娥算起去年的收入乐得合不拢嘴,“我家男人在钢厂每月挣800多元,我在家种了3亩尖椒收入近5000元,山上核桃收入5000多元,4口人年收入不下2万元。”去年成为黎城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3360元,增长12%,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2004年,我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两者增幅均达到或超过10%。成为今年经济运行的最大亮点之一,是我省近几年来农业形势最好的一年。

  种植业全面丰收。粮食总产106.8亿公斤,成为农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的第一个突破百亿公斤的年份。其中玉米总产63.2亿公斤,创历史新高。全省棉花产量12.4万吨,较上年增长34.8%。蔬菜产量1164万吨,较上年增加130万吨,增长12.6%,创历史最高水平。

  畜牧业增势不减。战胜禽流感冲击,全年肉、蛋、奶总产分别达82万吨、53万吨、66万吨,分别增长6.6%、4.3%和18.6%。

  民营经济再攀高峰。民营经济总量已占我省GDP的半壁江山,上缴税金超百亿元。

  粮收双增背后的基本规律

  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这固然是我省夺取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但其中有没有规律可循?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处长李润林认为:粮食增产不是偶然的,这其中有经验值得总结,并长期坚持。这些经验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抓住结构调整不放松。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全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不能依赖于别人,只能立足于自己,这是基本国策。如果仅靠粮食生产,农民收入难以实现持续增长,只有结构调整才能保证农民长远受益。我省农业生产出现了近年来难得的好形势,就是省委、省政府一手抓粮食安全,一手抓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去年8月,隆重召开了雁门关生态畜牧区建设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这一区域3年多来“成功起步、初见成效、提前一年实现了前两步战略目标”的调产成绩。调产过程中着力培育的农业产业化“百龙”企业,年销售收入已达到60多亿元,带动农户150多万户,全省农户户均增收900多元。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给农民的实惠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我省已发展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必须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否则会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问题。去年,我省实行了一系列较往年更有力、更直接的惠农政策。财政支农资金达7.97亿元,较上年增长10.6%。在中央财政只补贴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的情况下,省财政直接拿出2.1亿元对种粮农民进行直补。从省里到县市区还为农民减免农业税1.9亿元,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等。

  保证粮食安全,必须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项目的相继开工上马,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出现矛盾。但我省认真执行国家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全省连续5年实现占补平衡。同时,常年坚持不懈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设施。增加科技储备,提高科技含量,靠科技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05年

  我省历史上粮食生产突破百亿公斤的3个年份,都是政策、价格、气候都非常好的年份。2005年,粮食继续增产将面临不小难度:粮价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持续上涨后,已开始全面回落。据国家气象局预测,今年北方地区为偏旱年份。

  为此,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赵安泽认为:“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我省的粮食生产能力不要估计过高,对农民增收的难度不要估计过低,改变我省农业基础薄弱的任务还很艰巨。”记者走访了一些农业专家和实际工作者,他们认为新的一年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今年,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已有的政策不能变,已给的实惠不能减。要不断制定和强化财政支农、金融支农、控制农资价格上涨等各项政策,如我省今年将全部取消农业税,山西农民从此告别“皇粮国税”。这将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化为主线,以优质化为核心,以产业化为载体,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具体说就是继续抓好四大特色产业,继续大力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菜产业区和东西两山优质小杂粮干果产业区建设,逐步形成特色、优质、安全、生态型农业模式。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4,占农村经济总量的4/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吸纳了1/3的农村劳动力。但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各地要围绕建设成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目标,大力推进煤焦铁等资源传统产业新型化改造。要切实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为民营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切实形成支持发展“三农”的合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光靠农业和农村工作部门力量远远不够,党中央提出,对“三农”工作要全党重视,全社会关心,这是现阶段“三农”发展的迫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要充分认识“三农”发展对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重大支撑作用,建立部门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的监督约束机制。抓住解决问题的症结,做实做细每一项工作。

  本报记者米厚民(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网络编辑:郭丽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