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扬子江畔的箫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6:13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在流年似水的岁月,假若你与这样的事不期而遇:你与年轻时的文友,阔别多年,很可能一眨眼就是十年二十年,其间不说音讯杳无,真的也就是绝少联络,忽然有那么一天,你在异乡异地,极偶然地发现他出版的新书,试想你会感到怎样的欣慰,还有难以言状的感慨?

  我说的是自己年轻时的文友,他便是吴笛。当然还有一串对诗神缪斯顶礼膜拜的名字

  那时我们都在铜陵工作,居住的地方相隔一个天井湖,我在西南面,他在东北面,这一点距离当然阻挡不了我们为诗而聚会的激情。

  夏日的夜晚,多半有明晃晃的月光,间或还有一片清幽幽的风,吴笛常常抱来一个西瓜,就在我的陋室外面,大家赤膊上阵地吃起来,当然最主要的节目还是谈诗,朗读自己的新作,或朋友们在报刊发表的作品,探究诗歌的现象、理论、趋势、走向等,凡与诗歌有关的无所不包,海阔天空。

  我也隔三岔五地邀几个朋友,赴他供职的学校,每逢这时候,他多半是拿着几个大茶缸,去学校食堂打菜,然后就在教室里摆开来,我们便把酒论诗,豪情冲天。那个时候我们都是“现代派”,几近“目空一切”。

  那时候,发表作品,特别是在我们认为很“现代派”的诗报诗刊上发表,便是我们最大的乐事,最大的荣耀,因为这也就常常成为我们聚到一起喝酒的“由头”。回想当年,那些与诗歌相关的酒,的确是我这一生中喝得最痛快淋漓的酒。不过也由于喝酒,常常把自己弄成一首“朦胧诗”,既使自己的“光辉形象”受到损害,也误了不少大事,现在想起来还不免有些汗颜。

  就在那些我们“为诗歌而活着”的岁月里,吴笛像一个忠于职守的乡下老农,始终在诗歌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大把大把的汗水里,蕴涵着对大地、苍天的追问与虔诚。但生活中的吴笛,在朋友们的印象中,为人既憨厚诚实,又潇潇洒洒,有时大大咧咧,有时又细致入微;他总是那么善解人意,他给朋友的感受是温暖的。

  离开铜陵之后,我和吴笛便不再是隔着一个天井湖,而是一条扬子江了。但我还是从“有关方面”断断续续地获得一些消息: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虽然越来越好了,但吴笛仍然兢兢业业地生活,兢兢业业地工作,兢兢业业地写诗作文;据说最明显的变化是,本来就不太茂密的头发,如今早已是“弥足珍贵”了。说明岁月的风霜,在每一个生命的个体上,都要留下无情的痕迹,吴笛当然也不例外。

  今夜,我坐在省城斑斓而燥热的灯光下,静静地、亲切地读着他的两本还散发着墨香的新书:一本是散文集《扬子江畔》,一本是诗歌集《吹箫人》,书名虽稍嫌平实,但两书合起来便是“扬子江畔吹箫人”,吴笛以此自喻,倒也有几分贴切几分深意在。俗中见雅,历来就是一种境界。

  也许生命里有太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求索的旅程上有太多的孤独、沉重的痛楚,吴笛飘渡的心魂,便常常栖息在精神的家园———童年、故土和青山秀水、烟雨江南,还有那些与“爱黄梅戏”的父亲、穿着“蓝夹袄”的母亲、“石拱桥”旁的外婆融在一起的古老温情。让我们走近吴笛笔下的《那盏油灯》:

  昏暗的土墙永远记得母亲缝缀不停的身影以及频频关注我读书的眼神肚子里可以没有点滴油水但那盏灯一定要夜夜精神这是一幅多么朴素、温暖,令人感动和回味的画面!同样,无论是读吴笛的诗,还是他的散文,我们透过他笔下的泥灶、镰刀、苦艾、油菜花、火桶、草垛、池塘等具有浓郁传统文化蕴涵的意象,都可以在字里行间,充分感知诗人灵魂的寻觅和精神的守望,那里有一盏用淳朴、真诚和良知点燃的永恒不灭的“油灯”。

  在那些有“油灯”的日子,有“油灯”的地方,我和吴笛分手迄今近二十年了,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可是一段不短的岁月,而且正逢人生最宝贵的光阴,其间可以发生多少变化多少故事,但令人感佩的是,吴笛一直坚守在扬子江畔,铜陵山城,孜孜不倦地吹奏着自己生命的箫声和永远不变的信念。江文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