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揭开西安古城墙的诸多奥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8:14 新华网
揭开西安古城墙的诸多奥秘(组图)
城墙断面述说着历代王朝盛衰兴亡的历史。记者呼延思正摄

揭开西安古城墙的诸多奥秘(组图)
城墙的修缮是对珍贵历史的呵护。本报资料照片

  西安古老的城墙屹立千百年。世人多称其为明城墙,实际上它的核心是曾闻名天下的隋唐大兴城城墙。从1400多年前开始,有多少帝王将相为此筹谋定策,又有多少能工巧匠在此耗费心血,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民间技艺的高妙机巧,都在其中包藏隐现。最近恰逢一个难得机遇,考古调查人员才有缘对此深追细究,从而探知其中奥妙。

  去年年初,含光门段城墙道路工程施工,在位于南城墙西段含光门两侧掘断开工,为保护含光门遗址开辟穿越城墙道路工程。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修该处城墙时曾发现隋唐含光门遗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后决定就地保护,拟辟为一遗址博物馆。由于西安明城的大部都是在唐城的基础上增筑的,所以许多城体内夹有唐皇城墙体,加之历史上对于隋唐皇城的多次修补加筑,使西安城墙的断面不但结构复杂,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次工程,使得此段城墙的断面得到暴露。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研究员秦建明、姜宝莲等人利用这次有利时机,对含光门西城墙断面进行了考察并测量,此项调查对认识明城与隋唐皇城的沿革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古长安城的历史沿革

  长安城始建于隋初公元582年,为隋文帝所建都城,初名大兴城。唐王朝夺取天下后,亦定都此处,改大兴城为长安城。考古界一般称之为隋唐长安城。

  长安城气势恢宏,街市井然,布局严整,为我国古代著名都城,在世界上也具有很大的影响,日本的平城京等就是仿长安而建。长安城号称有三重城墙。最外为廓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包括墙厚),南北长8651米,总面积约84平方公里。内有东西两市与一百零八坊。皇城位于城内中轴线上,偏于城北,宫城位于皇城之北,北接北廓城。经唐末五代战乱,长安城内建筑大部焚毁,《旧唐书?昭宗》:天祐元年正月,“(朱)全忠令长安居人按籍迁居,彻屋木,自渭浮河而下,连甍号哭,月余不断。”唐末放弃外廓城,退守皇城。天祐元年(904)由匡国节度使韩建重筑,“去外廓城,重修子城”。这时的长安,便由大城改为小城,其所修子城即原隋唐皇城。这一城池经五代宋元沿用,直至明初洪武三年(1370),由耿炳文与濮英等重新规划,将子城向东向北扩大,至洪武十一年完工,形成现存西安城规模。至明隆庆二年(1568),陕西巡抚张祉又一改唐代以来的土城,在明初所建西安城外侧和城顶部包砌城砖。至清代对西安城墙曾有多次修补,据说有十二次之多。其中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陕西巡抚毕沅整修工程最大,此次于城墙顶部铺填一层黄土、两层灰土夯实,再铺上青砖。同时在城墙内侧加砌流水槽,形成今日所见规模。

  建国后,陕西省文管会、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对长安城进行了考古勘察与发掘,弄清了长安城的大致框架与布局,但长安城规模巨大、内涵丰富,许多研究项目尚处于空白状态。隋唐长安城皇城结构如何,即是学术界一直关心的问题之一,这次考古工作主要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

  历代五期大修筑遗迹鲜明

  明城墙断面位于含光门西侧,距离含光门西约85米,断面呈下大上小的梯形,外侧高13米,内侧高12米,底部宽20.5米,顶宽14.8米。秦建明研究员等人经过对城墙断面表面清理,从其结构土质土色进行划分,将断面中的层次结构从早至晚分为五大期。即第一期(隋唐期)、第二期(唐末五代期)、第三期(宋元期?)、第四期(明清期)、第五期(现代修葺层)。即现存城墙是经过五次大的修筑而成,其中第一期也即其精髓为隋唐皇城。

  第一期:隋唐期层位是隋唐时期所建皇城结构,其处于断面中心偏南。残存断面接近三角形。墙体地面处底宽10.75米,顶部残宽仅0.75米,顶高于唐时期城脚9.3米。这一期墙体以黄土为主,有少量黑垆土,土质较纯净,偶尔夹有青砖残块。夯层坚硬致密,层厚比较均匀,一般在10厘米左右。从断面得知,皇城墙体基础之作法,系其先于地平下掘2米深之坑槽,坑南北两壁皆向内斜下,形成口大底小断面倒梯形的结构。底槽内以层层填土夯实,夯层厚度10-16厘米。夯至将与地表平齐时,在其上起墙夯筑,并向中心收分形成墙体。

  第二期:隋唐之后的第一次增补层,处于原皇城北侧。这次增补,加厚了旧城墙1.5-2.5米以上,顶部也加高将近1米。新筑土质内夹有大量碎砖瓦砾,褐黄色土质坚硬,夯层厚度与第一期相近。这次补筑,使隋唐皇城城垣变厚增宽。据有关文献推测,此次工程有可能是唐末昭宗时韩建主持京城防务时所作的那次补筑。

  第三期:是第二次增补层,位于第一次增补层北侧,再次加厚城墙约1.5米以上。本次增补层处于明城断面中心,土色暗褐,质地密实,夹有少量砖瓦。本期底部夯层明显,层厚约10厘米。此时期增补工程可能为宋元时期所筑。

  第四期:城墙断面中所占面积最大的层位是明清时期所建,其在旧城墙体的南北两侧与上部都加筑夯土,并将以前所筑城墙墙体全部包筑于内,此即为西安府城城墙。明清时期的筑城工程是比较细致的,其外墙基础与墙面构筑方法如下:外侧砖基下先掘坑槽,内以夯土筑实。再于夯筑过的土面向下起三合土基槽,坑内以三合土筑实,形成平整的地平。地平上于外侧顺墙并行平铺两排花岗岩石条,石条厚0.3米,宽0.36米,两石条并砌后宽0.7米。石条内平砌大砖三层,再于此石砖上平砌两层砖,形成断面长方形的砖石墙基。然后向上砌三大阶至城墙墙面,层层向内收缩,自墙基至城顶面收缩约1.98米。从城外侧计算,自石条上至城墙顶面计99层,每33层收一次,共有三大阶。三大阶中下阶最宽,中阶次之,上阶最窄,可见城墙设计是非常规范的。明城墙自外侧石条下部起算,上至墙顶地面,计垂直高11.7米。另外99层以上加砌地砖,然后上筑共高1.8米的女墙。

  用于筑墙的城砖尺寸一般为长45、宽22.5、厚9.5~10厘米,其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大约为1∶2∶4。这种青砖断面色调分为泛青与泛蓝两种,以白灰砌筑,灰层厚度一般在1~1.5厘米左右。其粘结牢固,按传说其间可能加有糯米。

  第五期:现代修葺层系最后一次对城墙的大修补,对明清以来的墙体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断面上反映出:填补近代开挖于城墙墙体内部的防空洞与窑洞,对城墙内侧进行砖砌包面,还进行了修补城墙缺失的夯土,砖补城墙外侧洞口与城上城堞女墙及地墁部分。

  历史陈迹昭然一揭

  秦建明等调查人员对城墙断面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基本搞清了唐长安皇城此段城墙建筑的结构。墙体为8至10厘米厚的多层夯土筑成。唐代地面上墙体断面为梯形,较含光门处墙体为窄,墙体地面处底宽10.8米,顶部残宽0.75米。现存最大高度约9.3米,大致接近原高度。地下基础部分系在生土中挖出断面形状为上宽下窄两阶基槽,然后内填土,层层夯实至地平。

  含光门一带夹包的是唐代皇城的南墙西段,故有些地段下部还存有未被破坏的皇城基础。其城之厚度,如以自地表开始收分处计算,则底宽10.8米,与考古探测的唐长安外郭城相近,唐长安外郭城一般基厚9-12米,两者可能为同一规格。从地表以上城脚部分观察,未发现皇城外侧与内侧有包砌城砖的迹象。此迹象或可说明,唐代皇城尽管恢宏显赫,也许毕竟还是一座夯筑的黄土高墙,不像后代精心包砌、棱角分明的砖城。考古调查人员还发现,唐代皇城地表比明代城墙地表要低,其高差接近3米。这反映出,经过六七百年的时间推移,城墙附近的地面竟积淀垒厚了约一层楼高,可见证历史“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历史上鼎盛辉煌的唐代都城,映现的故迹于今犹在,风云变幻的昔时故事,永远述说不尽。记者呼延思正(来源:西安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