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见证农村改革 一农民将2500公斤稻谷珍藏33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9:49 贵州日报

  “顶云乡有一位老农,保留了2500公斤30多年前的谷子,去年才卖掉,现在还剩200多公斤。”关岭自治县文联副主席任光文无意中的一句话,道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关岭自治县的顶云乡30多年前创造出了“顶云经验”,顶云和山西省的凤阳村一起,成为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行者,曾轰动全国。

  “保存谷子的老人叫陈高忠,是当年‘顶云经验’的发起人之一,当时是石板井村陶家寨村民小组的组长。”任光文补充说。

  2004年12月24日,任光文和顶云乡党委副书记陈学义带着记者,前往石板井村陶家寨组寻访这位老农。

  从关岭城关出发,不到20分钟就到了陶家寨。寨子虽然石漠化严重,但光秃秃的山上栽种的树木却密密麻麻,山脚是一片田野,寨子里有不少新修的砖房,一看就能感觉到这里农民的富裕。

  “33年前,这里的农民最先悄悄地将土地下放到小组,然后下放到户。”进寨前,陈学义告诉记者。

  陈高忠家是一别致的农家小院。陈老汉不在家,他的大儿媳妇李芹珍对我们说:“他呀,一天闲着没事,到处串门哩,有时候也去对面的筑路工地上看人家干活,不晓得他这会到底去哪儿了。”

  我们只好在寨子里和村民闲聊着等他回来。

  村民们提起陈高忠老人,都说这个老头很有意思,居然能将30多年前的谷子保存下来。寨子里的人都是去年老人卖谷子时才知道这事的,说他卖的这种谷子是当时的“麻粘”品种,还有一部分是“贵朝”,这些品种已经早没人种了。

  在寨子里,记者看到陈高忠两个儿子新修的房屋。陈高忠现在住的老屋也是几年前才改造过的。大儿子住的是两楼一底的砖房,还利用路边的门面开了一个小百货店,平时,大儿子就在附近的工地上承包工程,还买了一辆货车搞运输。小儿子则做点小生意,一边也种庄稼。一大家子在寨子里过的也算是小康生活了。

  夜幕降临时分,66岁的陈高忠回来了。他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古铜色皮肤的老人,头戴一顶瓜皮帽。

  陈高忠从一间堆满麻布口袋的房间里摸索了半天,然后找出一个黑色方便袋,里面装的就是他保存了33年的谷子。他说:“还有200多公斤堆在里面,不好找,就拿这个你们看吧。”记者借着电灯光认真端详,这谷子呈黄褐色,拨开谷粒,里面的谷肉几乎都呈黑色,已经是陈化粮了。

  老人说,这几千公斤谷子之所以要卖,是因为去年两个儿子分家。他说,当他提出要把这些谷子分给儿子时,谁知道两个儿子都不要,说不缺粮不缺钱,要那陈谷子干啥?老人一气之下,就把它卖给了一位外地来的粮贩子,一共卖了3000多块钱。之所以还剩下这200多公斤,是因为“自己都保留了30多年,总要留点下来作纪念吧”。

  当记者问陈高忠为什么要将几千公斤谷子保存这么多年,老农悠悠地说:“那个时候,穷呀!怕饿肚皮啊。”

  陈高忠回忆说,他33年前是陶家寨村民组小组长,当时是大集体,村里有土有田,可因为集体凭工分分粮食,村民种庄稼不卖力气,每年分到手的粮食不够半年糊口。饿的时候,啥都吃过了,吃得最多的是糠团和野菜,没有油。后来,他和大队干部、生产队长们一商量,说干脆把土地承包了。当时国家是不允许的,只好悄悄地搞。1970年,他们村和乡里的很多村一样把土地分到了生产小组,可这事不敢说出去,遇到上面来检查,就装出还是大集体的样子。第二年,他们又将分到小组的土地分到了户。因为土地自己说了算,种得好了,干得勤了,居然夺得了大丰收,1971年一家破天荒的收了近3000公斤谷子,除了1000多公斤供全家人吃以外,余下的1000多公斤便保存了起来。1972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老人又保存了1000多公斤谷子,两年就保存了近2500多公斤。

  “当时并没有想到要将谷子保留这么多年,当时的想法仅仅是因为我们承包土地的事上面不晓得,怕上面来查到,还怕一旦暴露出去,我会去坐牢。”陈高忠说,也担心“上面”知道了,会被改回原来的大集体,这样家中就再也收不到足够的粮食了,可能还要饿饭,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家里贮藏了这些粮食,心里总是踏实的。

  老人说,他保存粮食的方法是祖上传下来的,用竹囤来装:竹囤是竹子编织的,每个装二三百公斤谷子,再用包谷芯一个挨一个的将竹囤顶端塞满塞紧,不留一丝缝隙,然后再用牛粪将囤身和囤顶密封。2500公斤谷子足足装了10大囤。这些谷子全堆在二楼,因为封得紧封得密,这么多年来老鼠一直没机会偷食,很安全。

  顶云乡当时普遍将土地下放到户,谁知道这竟然无意中为全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了一个先河。1978年到1982年,全国掀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热潮,全国农民都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后来的日子,一年过得比一年好,新粮还吃不完,哪顾得上吃陈粮,于是老陈的谷子就一直保存了下来。

  陈高忠没文化,他不知道国家政策到底会不会变,有谷子保存着,他就什么都不用担心。这么些年,村里的人们没有谁知道他的楼上堆着那么多陈谷子。老农去年之所以将这些谷子卖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从电视上看到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这几年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县里乡里对农民的关怀一年比一年具体,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就更让他放心了。于是,他左思右想,认为谷子已经没必要再保存下去了。

  乡党委书记陈学义感慨说:33年前的谷子,恐怕全世界也难找了,老人保存这些谷子,是当年“顶云经验”最好的见证,这段故事也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缩影。

  关岭自治县一位从事农村政策研究的干部说:陈高忠老人保存的谷子很有收藏价值,可以作为“顶云经验”的实物见证向人们展示。 作者:沈仕卫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