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资千万建敬老公寓 四川亿万富翁获全国“十孝”(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8日12:14 新华网 | ||
泸州民营企业家王德彬被评为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今日将在京领奖 2004年3月,王德彬出资1000万元建成了可接纳200名孤寡老人的花园式“敬老公寓”。记者昨晚来到位于泸州市石洞镇的王氏敬老公寓,现场了解了敬老公寓里老人们的生活情况。 据敬老公寓负责人介绍,敬老公寓里共住了41位孤寡老人,最年长的92岁,最年轻的40多岁,其中有9名残疾老人。老人们在敬老公寓中过得有滋有味,两人住一间房,房内设有卫生间、淋浴,早晚有热水,配有电视机,还专门设有娱乐室,闲暇时老人们可以打打牌解闷,每日三餐两菜一汤。据介绍,老人们在敬老院的所有开支由王氏集团和当地民政局负担,每位老人的年均开支约为1万元。 老人眼中的王德彬 记者现场采访了敬老公寓中的两位孤寡老人。提起王德彬,他们都赞不绝口。 67岁的朱友权老人原是石洞镇村民,没有子女,2004年3月来到敬老公寓。他表示,自己对公寓的生活非常满意。当记者问到王总是不是经常来看望他们时,朱老激动地说:“王总常来,不止是逢年过节,只要有老人整岁、办寿他都会来祝贺,对每个人都非常客气。” 79岁的周海清老人也是石洞镇村民,由于多年参军,他与兄弟两人都没有安家,没有子女。2004年3月他们从当地敬老院来到敬老公寓,兄弟俩住在同一个宿舍,周老把在这里的生活称为“幸福晚年”。周老说,他与王总相识多年,王总的父亲体弱多病,王总总是尽心尽力照顾。“如果不是他,他父亲恐怕早就去世了。王总对兄弟也特别扶持。”(李娅) 希望更多人热心公益事业 记者昨电话采访王德彬 记者:您的致富经历是怎样的? 王德彬:我出生在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的一个农村家庭,自小生活艰辛。1979年,初中还没毕业,我就参军入伍了,最初的想法是通过在部队的锻炼当上志愿兵,取得城市户口,让自己的生活有个改观。3年后,复员回乡,我搞个体运输,逐渐发展到经商,把散酒卖到省外,积累了第一桶金。1996年成立王氏集团,逐渐发展到今天。 记者:您为什么这么热心公益事业? 王德彬:我是在苦中长大的,非常能够体会读不起书、看不起病、养不起老的社会弱势群体的艰辛。因此,在我的事业发展起来之后,就想尽力帮助他们。我也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唤起更多富裕的人共同行动,帮助弱势群体。 记者:您通过哪些方式帮助弱势群体? 王德彬:在我的事业发展起来后,就有3个梦想:建一所希望学校,建一个敬老公寓,建一所平民医院。如今,前两个梦想已经基本实现了,第三个梦想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还要等一段时间,但我一定会实现的。 记者:敬老公寓的设施、服务怎么样? 王德彬:全部是酒店式的标准间,条件较好。目前,我们只接纳了41名老人,但已配备了9名管理和服务人员。今后,接纳的老人多了,我们的设施和服务都不会降低标准。 记者:请问您的父母是否健康? 王德彬:我的父母都健在,也很健康。 王德彬,四川王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泸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市青联副主席和市工商联副主席。王氏集团现有固定资产4.5亿元,王曾入选2003年中国“500富人榜”。1996年~2004年,他先后无偿捐资1800余万元用于希望工程、再就业工程、抗灾赈灾光彩事业和敬老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2004年3月,他出资1000万元建成占地50多亩的花园式敬老公寓,可接纳200名老人。目前,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嘉敬老院和永寿敬老院的41位老人已首批入住,待工程二期完成后,就将接纳200名老人养老。“敬老公寓”的所有设施、老人生活开支、生活用品、衣物、管理人员工资等费用由王氏集团和当地民政局共同负担。(记者向朝阳)(来源:成都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