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感受拳拳真情(书里书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05:48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丁声俊

  读《王梦奎文存》(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使我深切感受到作者那拳拳真情。

  作者将炽热的爱国情化入一腔热血和灵魂中,倾泻于美文诗词间。堪称散文佳品的《参加香港回归庆典记》,作者以凝重和饱蘸爱国激情之笔记载了他出席香港回归的历史性的四十六小时———激动人心的场面和着作者的思想赋成七律三首融入美文之中,“耻雪百年回失璧,时从子夜谱新章。水融四海千重浪,岭接三山万里苍。”“神州崛起如添翼,锦凤还巢更见娇。两制宏猷遗泽远,金葡完璧信非遥。”透过这些诗句,作者的爱国情深跃然纸上,读者也不禁热泪盈眶。

  作者的拳拳师生情和母校情,像清泉从心底涓涓流出,纯真、自然。《我与北大》、《悼念陈岱孙先生》、《致厉以宁》引人爱读、不忍释手。作者在这些佳作中,娓娓抒发出对母校和陈岱孙、罗志如、樊弘、赵靖、厉以宁等著名教授与老师留在他“心灵深处的、美好的回忆和永不磨灭的怀念”。令人感动的是,王梦奎还十分关心老教授生活条件的改善,他曾经投书光明日报社,呼吁“一些著名老专家的乘车问题应该解决”。当老教授们的乘车和住房问题得解决之后,王梦奎感到十分欣慰。对于母校北京大学,王梦奎在书中更表达出他的一往情深。北大这所百年名校曾经发出“拒俄运动”的爱国主义强音;曾经创立“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曾经响亮奏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乐章;曾经高擎“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可以说,“科学”与“民主”是北大不朽的灵魂,是北大永恒的魅力。作者热情赞扬作为北大精神支柱的“科学和民主精神”,高度评价这种光荣传统“永不泯灭”,“起着拔新领异的开路先锋作用”。作者视北大为“生命的一部分”,坚信“北大的前途正未可限量”。

  作者对于故乡更是情深依依,他为故乡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欣喜,为故乡有志青年成才而高兴,为故乡教育“百年树人”而寄厚望。他对于古塔古城、一村一寨、村村寨寨总关情。王梦奎和我同来自中原的河南。他的家在豫北大平原上,我的家偏在豫西南的盆地里。在我们童年时的河南,“有的只是战乱,灾荒,疾病和饥饿……”学校的条件很差,“洗脸用的是当地出产的小瓦盆。睡通铺,一间房子钉两排木板,睡二十多人。伙食也差,吃的是玉米面粥、汤面条和窝头、咸菜,还经常吃不饱”。我读着作者对儿时豫北生活与学习环境的白描,不禁忆起更艰苦的豫西南学校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眼前,止不住落下热泪。从那个时代的河南奋斗出来的学子,读作者这些文字,恐怕都会弹出辛酸泪。作者从苦难的故乡走出来,但不管到哪里,都深深眷恋着故乡,眷恋着故乡的母校及师友。有他的诗作为证:“报国但凭三寸笔,怀师总系九回肠。每从昨日思今日,却把他乡作故乡。”

  读《王梦奎文存》,深为流淌其间的爱国情、师生情、同学情和故乡情所感染和感动。作者的情感是自然、诚挚的,自然中更显纯朴;诚挚中更见永恒。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09日 第八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