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洋文凭”并非金招牌 “海归派”创业岂能滥竽充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07:16 水母网

  水母网1月9日讯“数控冲剪机的刀具如何运行?”“嗯,嗯?”“管材一般都是切割,如何进行冲剪?”“这个,这个……”不久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某“留学生”连一些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他的创业项目没能通过专家鉴定,被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拒之门外”。近两年来,已有几十位名不副实的“海归派”在烟台创业遭遇“滑铁卢”。

  过去,人们过于看重“海归派”的留学背景,认为他们接受了国外的先进理念,能够做到产、学、研结合,创业能力一定比国内的人才强。因此,当时,“海归派”只要有一纸“洋文凭”,就能进入各地创办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发展,享受各种优惠的创业政策。

  实际“海归派”的创业能力并非个个都强。据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副主任柳阳介绍,园区成立8年来,引进了近200个“海归派”创业项目,其中大多数项目发展态势良好,但也有不少企业发展缓慢,难尽人意。在园区里,曾有8家企业因自身发展得不好,将厂房出租以获取租金;有3家企业被孵化多年,发展前景黯淡,最后被清退出园;还有几家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连物业费、水电费、房租、员工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企业发展得不好,究其原因,与一些“海归派”的创业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柳阳分析说,有些“海归派”名不副实,并没有真才实学,回国创业只是为了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企图“浑水摸鱼”;有些海归派的“洋文凭”是从国外一些非正规的大学获得的,教育部门根本就不予承认;还有些留学人员的创业项目不具备市场前景。

  为了“去伪存真”,2003年以来,园区对“海归派”的创业项目实行了专家鉴定评审制度,截至目前,共对91个项目进行了论证,有11个“海归派”的项目未获通过,被“拒之门外”。在这些“海归派”中,有一名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人员,对电子通讯一窍不通,竟然要从事非对口的电视天线制造业;有3人是在国外非正规的大学“深造”;还有一些人水平很低,连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都要请人撰写。

  对此,柳阳深有感触:“这些‘海归派’,抱着回国内捞一把就走的心态创业,可想而知,他们创办的企业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他认为,专业知识广博、国际视角开阔固然是“海归派”的独特优势,但人们也不能过于迷信“洋文凭”,对“海归派”的引进与使用应该理性、慎重,以免造成无谓的损失和浪费。(郑野军马双军)责任编辑:邱雁(来源:水母网--烟台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