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靠家乎,恋家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09:45 南方都市报

  街谈

  多年以前,台湾歌手潘美辰一首《我想有个家》,那侧重心灵港湾的抒写,曾经准确地替无数人表达过对家的感觉和呼唤。历时4年进行的《广东社会变迁基本调查》项目日前正式公布,结果表明,近90%的居民满意自己的家庭生活,认为家庭生活比工作重要的人数比以前多,对家庭成员的信任度指标达98.8%。专家于是总结道,广东社会出现了家庭回归趋向,遂有媒体称,“‘老广’生活越好越恋家”。

  即使这些抽样调查的数据未必足于来判断,我们也会在几个词汇之间辗转反侧,它们是“恋家”、“家庭回归”、“家庭依赖”。按照专家的解释,广东居民回归家庭生活的主因,是单位机制的弱化所致。似乎我们从中还看到这样的一个思维走向:因为数据显示了广东人对“家庭依赖”的客观提高,据之总结出“家庭回归”的研究判定,又因为这些判定,人们生发出广东人“恋家”的主观认知。一个家,在潘美辰小姐那里,是“在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或者是“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不会害怕”。在这份《广东社会变迁基本调查》中,家是做为社会学范畴的“家庭”提出的,它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结构,被人们在这次调查中思来想去,勾来画去,既存在着对“家庭”的功利性依靠,又混杂着对“家”的感情维系。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家庭回归”甚至“家庭依赖”有着很多客观原因驱使,比如下岗工人,他们正在感慨“上班千日好,在家一时难”呢,难归难,到这个份上,不“家庭回归”又能如何呢?于是家庭回归或依赖了,又感到家人的爱,恋起家来也很自然。看看“家庭回归”对面的数据,人们对单位的依赖日渐稀薄,既然借钱求助还靠亲人,就对家多些感情和时间投资吧。

  社会一路变迁,类似潘美辰式“家”的渴盼,是人们心灵的美好梦想。于是这个调查的结果无论是一个社会性的还是一个心理性的,都倒向“家庭回归”上,尽管后面有着“恋家”和“靠家”两种因素。国家嘛,没有家,哪有国,因此“家庭回归”的结论可谓皆大欢喜,但是如果“靠家”的太多,“恋家”的太少,于国家就有些不妙了。

  肖英

  个论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