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金华兴”号“出生”珠江口(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11:54 广州日报大洋网
“金华兴”号“出生”珠江口(组图)
“金华兴”号“出生”珠江口(组图)
  上图为《中国造船史》上记载的广东艚船;下图为“金华兴”号,它与广式商船“艚船”在结构、造型上十分相似。

  本报饶平电

  (记者黄文生摄影报道)“金华兴”号古帆船已是几易其主了,现在的船长汤裕权向记者提供了一条线索,在上世纪50年代前,有两位老人黎阿海和黎二克在“金华兴”号工作、生活过,当时“金华兴”号一直在广东饶平沿海一带捕鱼。为揭开“金华兴”号古帆船身上的谜团,记者奔赴广东饶平县等地追访曾经在船上生活的老人。

  渔船采用水密隔舱设计

  几经周折,记者在饶平县柘林镇环城路一间小平房找到黎阿海及黎二克两位老人。

  70多岁的黎阿海回忆,他和弟弟黎二克于上世纪30年代出生在渔船上,那时候总共有四艘同一形状的渔船,在珠江口一带以打鱼为生。这四艘渔船分别由姓黎、姓黄、姓冯的3个家族拥有,黎家来自顺德,黄家来自番禺,而冯家则来自东莞。

  黎家、黄家各自拥有一艘大船,冯家则拥有2条小船。每次出海时,分别是由黎家、黄家两只大船拖行着冯家两只小船,一大一小两对船只出海拉网打鱼。

  黎伯说:“那时候还没有船名,由于它极具流线型,样子像是耕田的“犁”,又有人称它为“犁船”。听爷爷说,黎家的船只是爷爷在珠江口一带买回来的,购买时已经是旧船了。”

  黎伯回忆:“渔船采用了水密隔舱结构,整艘船有10个船舱,有10多个小孩是在船上长大的,那时候,小孩们从一个船舱跑到另一个船舱捉迷藏。

  有一次出海打鱼时,第二个船舱突然漏水,海水灌满了船舱,小孩都躲在中部船舱里,但那次还是安全地返航了。我们长大后才知道,这种水密隔舱的原理,是古老广船的一大特点,就算船上某个船舱出现了漏水,也不会影响另外一些船舱,船只还是能安全的。”

  重新拼装仍见证百年古船风貌

  黎伯回忆,到了1952年,黄家、冯家回到了饶平,1953年黎家也跟着回到了广东饶平,那时候,饶平地区还有10多艘同样的船只,这些船只都有百年历史了,已经十分残旧,包括黎家的船只在内,许多船只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拆掉,当时公社又用拆下的船上木材,按照这些船的大小、结构,补充了大部分木材,重新拼装了几艘新船,“金华兴”就是在那时拼装而成的。后来这些船只卖到了福建,在福建东山港等地作业,幸运的是,到现在还保存着其中一艘“金华兴”号,而且重新回到了出生地广东”。

  黎伯说:“汤家在1986年购买了船只后,由于不善于驾驶船只,于1988年来到了广东饶平,请我上船掌舵,于是我于1988年在船上当船长,一做就是10年,前几年才从“金华兴”号回到饶平安享晚年。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金华兴”号曾创下年收入30万元的成绩!”

  黎伯最后说,经过了上世纪50年代的重新拼装,在上世纪90年代几次大修,“金华兴”号已经脱胎换骨,船上几乎所有的木料都更换了,但船上构造却保留了100多年前广船的特征!

  “金华兴”号背后的广船历史

  记者随后采访中国研究古帆船专家、“金华兴”号发现者许路及陈延杭。据介绍,2004年5月,“福建海岸行”项目考察人员在福建南部的东山港发现这艘至今仍使用风帆为唯一动力帆船。它的建造技术及作业方式凝聚了广船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历史,为广东海外贸易的兴衰变迁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据介绍,广州造船业始于秦代。汉代南越舟是见于文献记载的广州最早的船舶,当时船上帆、桨、篙、舵、碇都已俱全。西汉时期广州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东吴时期南海巨舶在广州和古罗马的阿杜利港之间航行,运送丝绸、珠宝、香料、矿物等大宗货物。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广州启航的海船绕过印度半岛驶入波斯湾,到达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亚丁。唐代的广州已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大港,从广州开辟通向南洋、西亚和东非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与贸易来往进入高峰。这时的广州已发展为中国第一大港。往返于东西亚间的中外海船多以广州港为起止点。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达到鼎盛时期,这时广州海船在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了指南针。明代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造船、航海的顶峰。

  广州海船以载重量大、结构坚固、抗风力强和航海技术好而闻名中外。广船船型首尖体长,吃水较深,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较大的续航力。船体结构横向是以密距肋骨与隔舱板构成;舵板上开有成排的菱形小孔,操纵省力。

  清代民船的船型主要有以下四种:艚船;为广州沿海大型货船,结构坚固,船速缓慢,载重100吨以上;米艇,是沿海轻便货船;拖风船,是沿海简便快速货船;还有快蟹船;此外,大头艋、高尾艇、水母船、五块底船也是广州沿海知名的船型。

  “金华兴”号曾经从事外海双船拖网捕鱼,也曾在广东、福建沿海以运输蚝壳为业。但专家们认为,“金华兴”号船型甲板宽大平坦,船舱较高,便于装卸货物;另外船身饱满,设计时注重了横向的装载能力,不同于渔船注重纵向的牵引能力,所以其前身应是广式商船,从外形到内部构造,“金华兴”号酷似19世纪末活跃于珠江口一带的“大头艋”,可以追溯到更早一些的“艚船”,两者应该是一脉相承的。这类船型主要在广州或地处珠江口的香山、澳门、香港等地建造的。

  有关部门正研究保护该古船

  昨天,现任“金华兴”号汤船长告诉记者,从“金华兴”号登记下水的记录看来,它是在1953年首次登记下水的,作为海上渔业作业,它已经超过50年了,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它已经进入报废期,不能用于海上的渔业作业,而且应该被拆除了。但是它又是一艘见证了广船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历史的船只,有一定历史、文物价值。因此,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如何保护这艘古船,如何围绕着古船的历史,发展相应的文化产业项目。(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