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提倡足球新闻作者实名制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08:11 中国新闻网 |
在体育新闻中,足球新闻占了很大比例。在足球新闻里,以下两类又占了很大比例:一是造谣的,一是辟谣的。 上海的《新闻记者》杂志这几年年年都要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2004年,多篇体育新闻“有幸”入选,占据榜首的,就是一篇作者化名的足球新闻。 评委无奈地说:“如今中国的体育新闻已成为假新闻的重灾区。在每年的假新闻评选中,总有为数众多的假新闻进入候选名单,只是由于名额实在有限,在定评时许多‘精彩’的假新闻最终只能忍痛被‘割爱’……” 中国足球新闻涉假之多,绝不亚于中国职业球员涉假,只是打假球的日子并不好过,要面对俱乐部的侦查、队友的怀疑和媒体的抨击,有被“封杀”甚至丢掉饭碗的危险,但写假新闻的,就轻松多了,可以躲在一个化名后面,安然无恙地编造下一个更加耸人听闻的故事。 细细分析去年的一些颇具“震撼力”的足球假新闻,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作者都使用化名。这让被假新闻困扰的当事人很郁闷:找不着反击的对象。 我们身边有一些批评报道,记者使用化名或不署名,那是因为新闻所披露的事实非常真实,可能触怒被批评对象,为了保护记者而采取的措施。足球假新闻炮制者喜欢使用化名,当然也是出于自我保护,让打假者茫然四顾,无处着手,只能对空嗟叹。 跟几年前的零星个案相比,如今的足球假新闻似乎有泛滥之势,而比记者蓄意造假更可怕的,是个别办报者对假新闻的姑息、默认甚至放纵———足球新闻不求真实,但求“震撼”,俨然已成圈子里的一条“潜规则”。 中国的足球新闻与职业足球如今都遭遇着巨大的信任危机,但治理假新闻比治理假球似乎更难。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足球新闻界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应该实行足球新闻记者实名制。如果喜欢用化名,并喜欢写一些凭超级联想能力而构造出来的假想、推测,完全可以改写足球文学,并可以成名成腕。造假者在写下自己的父母赐予的名字的时候,即使没有一点神圣的感觉,也应该会有一些自我警醒:不要造假,别人会记住你的名字。 其实,足球新闻造假者,即使使用化名,最终损害的也是自己的利益,读者对假新闻总会有厌恶的一天,他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质疑:如果你连自己名字都不敢署,我凭什么相信你说的是真的?(肖春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