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捐款热流中反差的背后(王建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09:51 东方网

  上海和各地对印度洋海啸灾区的捐款还在进行之中,这次捐款活动显现的特点之一,是普通百姓迸发的人道主义热忱大大超过了那些被人们公认的富有者而形成一种反差。当然有可能是,他们中有些人也不声不响地出现在群众捐款队伍中;有可能是,那些老板富豪以他们企业的名义而不是以个人名义捐款;有可能是不排除春节年关将近,需要支付钱款的地方很多……。我这些“可能”,似乎都在替他们寻找客观原因。那么,他们的主观原因何在呢?在他们灵魂深处的东西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如果说,赚钱多少也许只说明有些人创造财富的能力,那么对社会公益性的慈善性的捐款与否,则反映出这些人对财富的一种态度。看来,他们在这方面的行为理应和他们的实力及地位有所般配。某些富豪们在社会公益性、慈善性的捐助活动中的缺位,是个老问题。说穿了,是他们为人处世的文化品位问题和观念问题。确有一些人在社会上获取大量财富以后很少考虑对社会的反馈和责任,而只图挥霍性的自我享受。我手头有份资料说,被称为全球首富的美国微软公司大老板比尔·盖茨和他的夫人,在最近4年里,已累计为慈善事业和非营利性活动捐赠了100.85亿美元。比尔·盖茨的这100亿美元的公益捐赠,至少说明了他对个人财富的文明态度和对社会的强烈责任。

  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们也正在萌生起一种新观念——对那些只顾自己赚钱并挥霍财富、又不懂得对社会作出反馈的老板,人们有理由瞧不起他们,有理由对他们的企业和产品表现一种冷淡。也就是说,大老板们在社会上如何做人,也构成他们在竞争过程中无形资产的强与弱。不知他们懂得这些道理否?

  我还注意到,香港富豪李嘉诚先生以李嘉诚基金会的名义在这次赈灾活动中捐款2400万港元。内地也有少数几家公司建立的基金会很快从基金会的专项资金中捐款。之所以在此提出基金会这件事,是因为事关一些大企业建立对社会反馈机制的问题。外国一些大公司设立的基金会,是专门进行对内对外公益性援助计划的常设机构,也有像李嘉诚和比尔·盖茨那样设立个人基金会。它们都从公司积累的财富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反馈社会,并制订相应的基金会章程,对有些需要紧急援助的项目,似可不必等到召开董事会作决定后才行动,只要董事长及时拍板就行。正因为基金会在银行里有专项资金,一旦碰到紧急的巨额捐款这类事,就不需要从公司的日常周转资金中去支付。倘从长计议,不知国内一些大老板的眼光能否看得远一些?有条件的大企业,不论是哪种所有制的,可否在建立公司对社会的反馈机制上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