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海"孤岛"时期零刊杂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10:01 东方网

  上海“孤岛”时期,指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撤离上海,至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上海租界为止。此间出版的进步文艺刊物,利用这一特殊的条件,尚能发表一些抗日文字。但,环境险恶,刊物甫出即遭查禁,只能一期而终。因此,这类零本小册益显珍贵。

  《群鸟》

  1940年4月《行列》诗刊出版第六期后,经销刊物的国民书店便收到署名“铁血扫共团”的附有两粒手枪子弹的恐吓信,稍后《行列》的登记证又被吊销,“可我们并没有灰心,‘吃一堑,长一智’,大家在对敌斗争中增长了经验,于是我们就用‘游击战’的方式,改出不定期的‘丛刊’。”这就是出版了五辑的“上海诗歌丛刊”,每期一个名字,让“敌人不好捉摸,而熟悉的读者是会识别和找到的。”(见蒋锡金口述《上海“孤岛”文艺运动亲历记》,《新文学史料》2004年第三期)与此同时,“行列社”的作者们把除诗和译诗以外的作品又汇集起来,出版了“上海文艺丛刊”,名叫《群鸟》,用了锡金一首诗的题名。

  《群鸟》

  仍由国民书店总经售,三十二开本,仅出一期。封面装帧很朴素,却不呆板凡俗。刊首叶素写的《撼动沉寂》好像是代发刊词。文中说:“在沉睡的四境里张胸怒号和在交响的炮火之中挺身突进,是同样猛烈的战斗,需要同样的英勇和坚毅。而低垂的气压,窒息的环境,和血腥的原野,焦毁的城市,一样是文艺战士跃马奔驰的疆场。”“是的,我们的战斗是够艰辛的了,但当侵略者作着临死的最后挣扎,企图在中国的大地里拔出它的笨重的泥脚,而欧洲大陆与海洋上的腥风血雨,一天更比一天紧迫的向太平洋的海涛里吹打过来……”如此公开谴责日本侵略者的文字,日伪统治当局不会视而不见,《群鸟》的被查禁是可以想见的。丛刊内荒牧的诗《饥饿的人群》,写了上海南京路上排队领救济品的饥民:“我又想起了从前/一个炸弹落在大世界的门口/不幸有几千个人就牺牲在这条路上/顿时这条都市的街/变成殉难者的坟墓/使千百个冤魂愤怒……”1937年日军飞机投弹大世界门前的惨案,人们记忆犹新,写在敌人刺刀下的抗日诗歌,怎能不引起沦陷区读者强烈的共鸣。

  《群鸟》

  内还发表了朱维基译英国考特威尔的诗论《诗的诞生》、芳信译西班牙普拉杜司的诗《归来》,以及邵荃麟译高尔基的三幕剧《伐莎·杰耐斯诺伐》。我的藏本当是禁本的漏网之鱼,购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厂肆,定价一元。

  《译林》

  《译林》

  创刊于1940年5月,三十二开本,上海金星书店总经售。刊首发表了朱候译苏联诗人雅守尔·西瓦沙的诗《上海》。诗人遥望上海唱道:“都市,沉默而又喧闹的都市/强人浮海来到这里/强人冲进来,又抢劫,又放火/强人用大刀亵渎你……让强人们今天狂欢/明天他们在异国会得到可怜的惨死/你的孩子们明天要赶跑XX军阀/都市,沉默而又喧闹的都市。”限于当时的环境,读者当会明白“强人”和“XX”实指日本。这首译诗如同宣告了办刊的立场,无疑是编者的精心安排。

  刊物发表有刘盛亚、巴人(王任叔)、美益(梅益)、马耳(叶君健)、楼适夷、白水等人的译文。特别是欧阳凡海译的日本作家鹿地亘的三幕话剧《三兄弟》,楼适夷在书后附录的“题记”中介绍:战前鹿地亘在上海与鲁迅先生有往还。抗战后在武汉参加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开展我对敌宣传工作。这个剧本即为该国同盟西南支部哀悼松山、鲇川、大山三位死难者而创作的,也是作者在中国写的第一个剧本。“本剧由日本反战同志在桂林于3月8日——12日用日语演出,欧阳凡海兄将全剧记成中文,油印在剧场散发,为中国观众理解之助。兹承连同原文寄下,使《译林》与读者首次相见,即有此荣誉的贡献,深可感谢。”从行文的语气看,适夷一定参加了《译林》的编辑工作。本刊“后记”又称:“《译林》的创刊,是想追随《译文》的遗意,希望在极困难的处境下,多少对战时的文艺尽一点介绍的责任。”《译文》是战前由鲁迅、茅盾主持,黄源负责编辑的杂志。“后记”中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并对当时远在新疆的茅盾,以及向“转战在游击区”新四军的黄源致意。

  值得一记的是当时金星书店还刊行了瞿秋白的《乱弹及其他》《新哲学——唯物论》《社会科学概论》,及《方志敏自传》等。这一切都让人呼吸到战时“孤岛”文艺的空气,那是个不应该轻易忘掉的特殊战斗环境。《译林》仅出一期,较罕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在琉璃厂的中国书店偶得此刊,用银一元。

  《燎原》

  上海“孤岛”时期文艺月刊,三十二开本,1940年7月海燕出版社出版。

  创刊号收有巴人(王任叔)的杂文《略论神像之类》、景宋(许广平)的散文《旅行小感》,其时广平先生有香港之行,文章记述了战时旅行的紧张气氛。又宜闲、俞荻、斯曛、萧岱等译俄国和苏联的小说八篇,几占刊物的一半篇幅,当时言论受阻,人们多借助译作来抒发内心的感情。这也是日伪占领上海后,客观环境恶劣所造成。创作小说则有钟望阳的《拨快一小时》和武桂芳的《菩萨奶奶》、江奔涛的《志士》、古林的《渣滓》等。难得的是发表了殷参的《开荒突击的后方》,是来自延安大生产运动中鲁艺女同学的工作速写。此外,辛劳的长诗《收获》,是写新四军根据地生活的。选稿:小瑶来源:文汇读书周报作者:姜德明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